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绝境逆袭【高戈里:教科书里缺失的中国革命史真相:红军为什么能绝境逆袭?】

时间:2024-09-26 10:03:56阅读:

绝境逆袭【高戈里:教科书里缺失的中国革命史真相:红军为什么能绝境逆袭?】

高戈里老师在节目后却注意到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这就奇了怪了!”因为,“我讲的事,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史实;我讲的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可为什么观众这么生疏呢?

进一步观察发现,有些弹幕反复提出,要高戈里老师“多讲讲历史教科书没有的”

这就更加奇怪!

因为“教育法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唯一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列宁说的”

那么原因有四种可能:听课走神,授课乏味,课本抽象,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找来了2007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翻看,发现居然真的是“最不可能”的“课本缺失”!

高戈里老师将其中危害甚大的典型缺失归纳为缺失“五史一观”:1、缺失展示土地革命社会根源的基本史实2、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3、缺失展示抗战丧师失地制度性根源的基本史实4、缺失展示解放战争摧枯拉朽战斗力之源的基本史实5、缺失揭露“联合国军”虚伪本质的重要史实6、缺失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高戈里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历史教科书缺失“五史一观”开门揖盗的史学教育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尽快认真解决,我们将失却解读中国革命史的话语权,危殆几代人的历史教育,并最终撼动新中国的历史根基。

今天给大家带来第二讲:历史教科书缺失展示红军逆势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史实。

上一讲讲到了为什么要搞土地革命,这一讲的重心则是怎样搞土地革命。

2007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讲述土地革命,突出的是“根据地”,分别介绍了创建根据地、巩固根据地、扩大根据地、保卫根据地几项内容。

但实际上,关于土地革命,更深层的问题是: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在白色政权之间得以生存?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回答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这一主张,一度受到共产国际的质疑。

其中,1928年6月,在莫斯科近郊五一村召开的中国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的领袖布哈林这样说过:“新生的中国红军只能在分散和游击中生存,今天在这里吃鸡,明天到那里吃鸡,以免把一个地方的母鸡给吃光了。”当然了这是俄罗斯式的幽默。实际上他是讲的大部队的给养问题。

当时中央,特别是海归派的中央领导,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曾多次给朱毛红军发指示,要求红军分散,不要集中。

到了1929年2月“二月来信”,甚至叫朱毛脱离红军到中央来,部队分成分队,散到各地。

当时中央“海归派”,反对建立并壮大“正式红军”他们有如下几个理由:第一,认为目前不是革命高潮,红军集中在一处是会失败的;第二,分散便于给养和持久;第三,应该先建立苏维埃政权,然后方能有红军的组织。

1928年8、9月间的中央来信他们这个思路,基本是参照这个苏俄十月革命的道路。

客观条件:1.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2.人民群众在北伐时期曾经广泛发动起来过的地区。

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

两项“主观条件”合起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前面说到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注意,军队必须要冠有“人民”这个定语。

“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井冈山建军方针这“两靠”——一个是靠党的领导,一个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毛泽东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问题导向出来的,基于的是各项现实背景。

背景一:大革命失败的最主要教训,是党没有掌握军队,尤其是不能掌握士兵。

背景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部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军队起义过来的,沿袭了一些旧军队的旧习惯。

比如说官兵对立,军官吃小灶,三金五皮,打骂士兵;又比如说雇佣制、薪饷制。

当时的薪饷制到什么程度呢?在二三十年代,部队采取募兵制,招兵,我给你发薪饷,你给我卖命。

这种办法呢,当时我军也沿袭了一些。

提出以后,有些地方党组织就反对了,比如说广东,称这“是不可能的空想”

1928年6月18日《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兵士运动决议案》但有些地方就实行了,比如说百色起义,1930年1月还专门有一份报告谈到了这个制度的实行,第一个月就发下了20块钱。

1930年1月《陈导民关于百色起义经过及红七军组织状况等问题给中央的报告》背景三: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从5000余人锐减到七八百人,并不断有大量的开小差、离队的现象。

背景四:在北伐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些方法——宣传教育,振臂一呼,员模范带头、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已经不怎么管用,光靠这些抓不住士兵。

北伐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员在南昌合影背景五:毛泽东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秋收起义失败以后,部队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他一路上就不断找干部战士谈话。

其一,毛泽东请教了武昌警卫团的排长韩伟,问叶挺部队的党组织是怎样建立的。

韩伟说:党支部建在团一级,团以下没有了。

问:部队有没有士兵党员?答:有,全团一共有18名士兵党员。

又问:你们互相之间认识不认识啊?答:不认识。

开国中将韩伟其二,毛泽东发现,一团一连基本上没有开小差的,跟别的连队大不一样。

他就问一连的党代表何挺颖。何挺颖说是充分发挥了该连党员,特别是战士党员的作用。

这个对主席启发就很大。他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后,三湾整编的方案就逐渐地酝酿成了。

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在毛泽东驻地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扩大到连一级,开了一个通宵,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三湾整编方案。

三湾整编方案的内容包括这几个部分:整编部队部队由师缩编成团,不愿干的去留自由,发给路费。

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前敌委员会第一项工作是增补前委,特别是补选了一名士兵到前委,参加领导工作。

第二项是建立党代表制度,任命了13名党代表,并且给党代表布置了四项工作任务:一是领导连队党支部,二是领导连队士兵委员会,三是负责民运、发动群众,四是配合军事主官指挥作战。

第三项尤为重要,是“支部建在连上”

关于这项工作的作用,罗荣桓同志在1957年9月有一个回忆。

他说,在1928年,井冈山的部队八月失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带领31团的三营下山去接应从湘南返回来的朱德带的28团,结果部队出去没多久就遇到敌人袭击,部队就打散了;打散后第二天早晨一清查人数,发现只少了一个担架兵,结果他们回到井冈山的时候,发现这个担架兵已经回到井冈山上了。

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还有一个故事是宋任穷回忆的。

抗战初期搞国共合作,宋任穷奉命去拜访第31集团军的总司令汤恩伯。汤恩伯闲谈当中就提了个问题。

他说有一点我一直不了解,你们八路军为什么打仗总打不散,打散了也能收拢回来?我们的部队就做不到。

宋任穷就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呐,我们每个连队都有的支部,汤司令要是学的话,我们派人到你的部队,也在每个连队建立一个的支部,保险你打散了还能收拢。

大家都哈哈一笑。

开国上将宋任穷这个东西它是不理解的。

第四项工作,是积极审慎地发展士兵党员。第一批发展了6个,其中3人牺牲1人脱离革命,还有两人,后来一个是开国上将,一个是开国中将。

陈士榘上将赖毅中将建立士兵委员会,施行民主制度士兵委员会当时主要是两项,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

政治民主,包括:官兵一致,废除繁缛礼节;禁止打骂士兵,士兵有话语权,参与部队的管理,有监督军官的权力。

经济民主,包括:官兵平等,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废除薪饷制,然后分伙食尾子;账务公开。

宋任穷的回忆我们军队这套党领导下的民主制度的建设,它是在三湾改编中创立的,是在古田会议上确立的。古田会议之前,经过了一个曲折;古田会议之后,一度受过干扰。但根基未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里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那么这条生命线的方针是什么?

毛泽东1948年1月30日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中指出:“军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的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三大目的。”那么井冈山创立的军队的民主制度,可以归纳包括以下内涵:一、首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集中领导。

没有这个那就是一盘散沙,就是极端民主化。

二、政治目标是前述的政治工作“三大目的”

这是要调动全体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调动少数人的。

三、制度内容是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这个是发展到解放战争以后提出来的。

四、组织载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特别是士兵委员会。

五、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古田会议决议》手抄本说到民主集中制,这就要说到,我们党的民主、毛泽东创立的民主制度,跟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个区别我归纳为三大本质特征:第一,最重要的民主权利是民众的生存权;第二,最实在的民主载体是士兵委员会;第三,最科学的民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讲到,历史教科书在该问题上缺失重大史实以后,是如何开门揖盗的。

我们先来看07版的历史教科书。它没有三湾改编,没有古田会议决议;而是大篇幅地写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的成立。这个临时成立不成立,其实并不影响革命进程,但是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就不一样了。

2019年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个问题是有了修补,但三湾改编还是缺失。

那么,这个基本史实缺失以后,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我只讲“两失”

第一是对内会迷失建党建军的方向,第二是对外会遗失反霸斗争的制度自信。

对内之“失”,这里讲一个故事。

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时候,对随行人员有一个考问。

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他问道:“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艰苦奋斗。

毛主席笑了,说你们再想想,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面想。

汪东兴一拍脑袋:“支部建在连上。”汪东兴和毛泽东毛主席继续说道:“在井冈山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井冈山斗争时期士兵委员会旧址如果把这个丢了,我们就脱离了群众,我们就迷失了建党建军的方向。

而对外之“失”,大家都知道反华势力,它对我们党的污蔑,很重要一条是说我们“不民主”,是“集权统治”,是“威权政治”,社会上也有人把偏离井冈山道路的一些行为,栽赃、归咎到的旗帜上,于是呢,就丧失了制度自信。

实际上,我们的制度自信,正是我前面讲到的三大本质特征。这三大本质特征,是远远超越了西式民主的,这就是我们的制度自信——试问还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士兵敢给军官提意见?

人民军队开展军事民主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