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开国中将王近山因病去世,消息传到北京,邓小平非常悲痛,他指示:“王近山的后事一定要好好办,我要看他的悼词。”没多久,南京军区将一份王近山的悼词送到了北京。
邓小平看完悼词,有些沉默,之后,他喃喃说道:“内容有些不合情理”说完,他动笔改了一下。
南京军区给王近山的悼词有什么问题?邓小平又改了什么地方呢?
王近山是湖北黄安人,大革命时期,黄安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而黄麻起义,就是红四方面军建军的开始,从黄安,走出了许多开国元勋,有上将王建安,陈锡联,周纯全等人,中将刘昌毅,秦基伟,胡奇才等人,少将马忠全、王诚汉等人。
黄安一共诞生了223位开国将军,因而黄安改名为“红安”,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王近山出生在黄安的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期,由于家贫,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读书,9岁时,他为了生计开始给地主放牛,小时候,王近山吃尽了苦头。
在黄安建立苏维埃,为穷人当家做主,王近山深受影响,15岁时,王近山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别看王近山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不要怕。
红军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战士,也正是由于王近山的威猛,他受到了上级的器重,参军一年,他就升任了班长,两年后,已经是团长。
王近山的红四方面军敢打敢冲,由于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也结识了不少的知心朋友,比如许世友,尤太忠,肖永银等人。
许世友是少林出身,他在红军时期,曾多次担任敢死队队长,王近山与许世友的相似之处就是两人皆很勇猛,正因如此,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成为了“生死之交”的好友。
王近山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等当上红军将领后,便有了学习的机会,在此期间,他攻读了大量的兵法,军事书籍。
抗战时期,王近山曾打了一个被列入“军史”的经典战役,指挥战斗时,王近山才28岁。
那一年,是1943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党与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对于这次合作,我党是真心抗日,蒋介石却不是真心合作,因而之多屡屡掀起“高潮”,甚至在1941年时,还无故发动“皖南事变”,使得手足相残。
面对的挑衅,党中央决定针锋相对,为此,两党关系紧张起来。
1943年,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与此同时,反动派又在陕甘宁边区掀起第三次的“高潮”,为了保卫党中央。
129师命令时任386旅旅长兼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率领16团返回延安。
在王近山的领导下,16团的战士们轻松地走过了敌人的两道封锁线,1943年10月22日,王近山率领部队来到了山西洪洞县韩略村附近。
在韩略村驻扎时,王近山了解到一个情况,在附近的公路上,每天都有若干辆的日军汽车满载物资,在小部队的掩护下来回运动。
日本人自从侵略中国以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恨不得消灭这群毫无人性的“强盗”,王近山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凭借着多年的战争嗅觉,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战机,认为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机会。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情况,减少损失,王近山胆大心细,亲自扮成农民,挑着柴禾在公路上摸情况,10月23日,当王近山将情况全部摸透后,当即决定于24日打一个伏击战。
24日凌晨3点,天还未亮时,王近山让部队潜伏在韩略村西南侧公路的两侧,这里是进入韩略村的必经之路,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非常便于隐蔽。
8点左右,根据情报所得,敌人开着13辆汽车大摇大摆地进入到了我军的“伏击圈”王近山抓住战机,立刻发射信号枪,随后,八路军战士向敌人的车队发动了猛攻,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我军歼敌120多人,仅有3名日军逃走。
等王近山走进率部打扫战场时,他发现了一个意外之喜,这次消灭的日军中,居然还有一个少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军官。
王近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赶忙下令,立刻打扫战场撤离。
此时,侵华日军总司令得知此战后,雷霆大怒,原来,这是他组织的一个“战地观光团”,是来学习扫荡的,没想到,让八路军来了一个一窝端。
王近山平日里看着有个粗神经,其实他是粗中有细,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派5000人前来扫荡时,王近山已经带着部队在此之前跳出了他们的包围圈。
从这一战的战果和过程来看,王近山不愧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悍将。
等王近山率部赶到延安后,早就传来了好消息,毛主席亲自接见了王近山,并且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毛主席公开的夸赞了王近山:“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战果传到129师,刘伯承和邓小平也很高兴,皆称王近山为悍将,特别是邓小平,对王近山非常青睐,厚爱。
之后,每当部队遇到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王近山。
很快,王近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
1946年8月,内战已经全面爆发,刘邓大军奉命出太行山,刚出太行,刘邓大军就遇到了蒋介石从徐州,郑州等地调来的14个整编师。
这14个整编师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准备两路夹击解放军。
在此期间,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大言不惭地说:“不出两个星期,就把刘邓两人赶回太行山。”赵锡田敢说这话,底气源于他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他的部队,也是部队中的“王牌部队”,虽然比不上整编74师等,但是也相差不多,无论是在武器,还是准备上,解放军都不如他们,因而赵锡田夸下了海口。
事实证明,赵锡田也不是个平庸之辈,他率领部队与我军交战后,我军打的异常艰难,随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召开军事会议,前来参会的都是各名将:陈再道,陈锡联,杨勇,王近山.等人。
会议期间,邓政委问:“你们觉得我们是坚决战斗,还是背包回太行山呢?”时任六纵司令员的王近山拍案而起:“一号,二号,我们六纵坚决打,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决不回来见你们,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如果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王近山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邓小平非常感动。
随后,王近山提出,自己愿意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敌整编第三师59团。
9月5日夜,王近山率部发起进攻,他来到距离敌人只有300米的前线指挥部,指挥部队向59团进攻,这次战斗,打得很惨,六纵伤亡很大,尽管如此,王近山要求不能后退。
最后,六纵的预备队和机关干部都冲了上去,战斗到6日拂晓时,敌59团终于被我军歼灭,敌团长成为俘虏。
六纵消灭了59团,整编第三师的阵脚乱了,在解放军的冲锋下,他们不战而退,我军取得大胜,成功地俘虏了其师长赵锡田。
这一战,直到40多年后,邓小平尤其记得很清楚,他说:“王近山的疯,不是真的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康泽1948年,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下,王近山再次指挥了襄樊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王近山没有辜负两位首长期望,再次大胜,并且俘虏了一个重要人物,康泽。
康泽是特务头子,与戴笠并称,土地革命时期,康泽曾对中央苏区做出了很多坏事,毛主席后来曾说,中央苏区的覆灭,主要有两大凶手,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康泽。
王近山俘虏康泽后,立刻将他送到了中野司令员,后来,康泽被送到了华北,毛主席发电报,表扬了中野,表扬了王近山。
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枚一级勋章。
在和平年代里,王近山深受毛主席,党组织的重用,他历任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等职。
遗憾的是,王近山有个倔脾气,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剧变。
1937年,王近山负伤在129师医院治疗时,遇到了一名女护士韩岫岩,王近山很喜欢她,韩岫岩也正仰慕英雄,两人一年后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相亲相爱,生育了八个孩子,战争年代里,两人相敬如宾,可是到了和平年代,他们的感情发生了破裂。
在此期间,王近山做得不好,韩岫岩一纸状书将王近山告给了组织,此事在当时闹得很大,王近山说要离婚,当时一些领导都劝王近山,可是王近山的倔脾气却是不容易改。
由于此事,王近山被降职,成为农场副场长。
直到1969年时,王近山醒悟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许世友,尤太忠等老战友的帮助下,王近山重新复出,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就在王近山以为自己的日子恢复平静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措手不及。
1974年,王近山身体感觉有些不舒服,随即南京军区总医院派人来给他做检查,经过一番检查后,医院得知,王近山患了胃癌。
为了不给王近山压力,让他配合医院治疗,军区下令,不准任何人向王近山透露病情,可是最后,王近山还是知道了,那一刻,王近山这位在战场上遇到再难情况也没有哭的大男人,此刻泪如雨下。
邓小平,叶剑英,李德生这些老领导,老战友对王近山的病情非常关心。
叶剑英指示南京军区:“他要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南京治不好,送到北京来。”李德生当时在沈阳担任军区司令员,他给王近山送来了十分昂贵的人参。
邓小平说,无论如何,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救治王近山。
之后邓小平来到南京,他刚一下车就开口道:“我不是来听报告的,我要听王近山同志的病情。”老政委的关心,让王近山深为感动。
遗憾的是,最终,王近山还是因病去世了,他的逝世时间是1978年5月10日。
王近山去世的当天,在北京的邓小平就知道了,他立刻指示:“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要好好办,悼词我要看。”后来,南京军区给邓小平送来了一份王近山的悼词。
邓小平看着悼词上王近山担任过职务,最后一个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他有些沉默。
王近山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悍将,解放战争时期,他立下很大功劳,如果最后给王近山安排的葬礼规格仅为军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邓小平是最了解王近山的人,他喃喃说道:“内容有些不合情理。”说完,邓小平就改动了几个字,他将王近山最后的职务定为了南京军区顾问,并且批示,要按照大军区领导的待遇安排王近山的葬礼规格。
1978年5月13日,在王近山去世第三天,中央军委补发了任命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的命令,在我军的历史上,王近山由此也成为了头一个去世后被补发任命的人。
由于邓小平的照顾,5月17日在为王近山举行追悼会时,他的追悼会规格很高,原定500人来参加,最后来了1000多人,邓小平知道,这也是他给九泉之下王近山最好的安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近山将军革命一生,奉献一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惧牺牲,敢打敢冲的性格,更是令人赞叹,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