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刘永坦【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躲在盲区的美航母?盘点刘永坦的科研之路】

时间:2024-10-15 09:56:37阅读:

刘永坦【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躲在盲区的美航母?盘点刘永坦的科研之路】

有一种科技可以一眼看穿迷雾重重的天空,洞悉隐藏于万里之遥的目标,这就是被誉为"千里眼"的新体制雷达技术的魅力所在。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默默奉献、为中国雷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刘永坦。

作为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刘永坦凭借卓越的研究成果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与赞誉。

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非一开始就选择投身于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并决定参与这个挑战性极高的项目的呢?

什么是雷达?

雷达技术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它就像是我们人类的一个超级眼睛,可以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看”到很远的物体。

这个技术的背后有三个超级重要的部分:一个是发射器,它的任务就是发出电磁波;另一个是接收器,它的任务就是抓住那些从物体反弹回来的电磁波;最后一个就是信号处理单元,它就像是大脑一样,分析这些抓回来的电磁波,告诉我们物体的位置、速度啊什么的。

雷达系统用的电磁波主要是那种微波波段的,因为这种电磁波的分辨率高,跑得也快。它们在空气里飞奔,几乎和光速一样快。

当电磁波遇到物体,就会传回来一些信号,这就形成了我们说的“回波”,然后接收器就要开始忙活了,它要抓住这些回波,然后信号处理单元就开始分析这些回波,告诉我们物体的各种信息。

不过,雷达系统的表现可不是只看这三部分就行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它的表现,比如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波束宽度和工作频率等等。

发射功率决定了雷达能看到多远的物体,接收灵敏度决定了雷达能不能抓住微弱的信号,波束宽度影响了雷达测量的准确性,而工作频率则会影响到雷达的分辨率和抗干扰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雷达系统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设计的,比如说,气象雷达就是用来监测天气变化的,空中预警雷达是用来找敌人的飞机的,地面雷达则是用来监视地面的情况的。

而且雷达在民用方面也有很多用处,比如在机场管理、汽车的防撞系统和船的导航系统里面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所以雷达技术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工具,它在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这些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周围环境和物体的有用信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我们的环境,不管是用来防御还是用来探索,雷达技术都证明了它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雷达盲区在人类历史上的战争舞台上,空战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战争模式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空袭威胁,各国开始寻求一种能够有效预警敌方飞机来袭的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雷达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雷达以其强大的探测能力和预警功能,被誉为"千里眼"和"顺风耳",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雷达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英国在其漫长的海岸线上部署了密集的雷达网络,这些雷达系统在抵御德国空军的空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实时监控敌机的动态,还能为防御行动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雷达技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局限性,例如,由于地球弧度的影响,传统的雷达信号无法有效探测低于地平线的目标,从而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盲区"。

针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提高雷达性能的方法,一方面,通过提高雷达的架设高度,可以扩大其探测范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是解决雷达局限性的关键途径,在这个领域,卫星技术曾被视为雷达的一个有力补充。

尽管卫星观测在某些方面有其优势,比如覆盖范围广、观测时间长等,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的限制,例如轨道固定、距离遥远等,这些限制使得卫星观测在战争环境中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需求,因此对于预警系统而言,雷达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中国而言,雷达技术在国防和国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一个拥有辽阔海域和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为了保障领海安全,提升雷达预警系统的科技含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过去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滞后,中国在领海雷达预警方面尚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03鞠躬尽瘁刘永坦的故事充满了坚韧不拔和对科学的热爱,1936年出生于南京的他,见证了国家的苦难,尤其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颠沛流离,让他深切体会到国家贫弱带来的苦痛,从而坚定了他为国家强大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永坦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专注于无线电专业的学习。

学业有成后,他留校任教,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面对国内在该领域的落后状况,他决心改变现状,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留学和工作期间,刘永坦夜以继日地研究世界最前沿的雷达技术,并成功开发出“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这一创新成果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但是他的理想始终是为祖国的雷达技术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了中国。

为国奉献回国后,刘永坦全身心投入到我国先进雷达的研发工作中,面对当时我国雷达技术的短板,他和团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终于在1989年主持研发出了新型雷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雷达体系的性能。

随后,刘永坦和他的团队在雷达技术领域取得了更多突破,尤其在解决雷达盲区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日复一日的攻克技术难题之下,他们研发出了地波超视距雷达技术,即便是海浪都无法对它造成困扰,而且它的探测距离超过了100公里,就算是美国的航母在它面前也无所遁形。

刘永坦的科研成果在我国雷达系统研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还显著提升了我国雷达系统的技术水平。

刘永坦因其在雷达系统研发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了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且与荣誉相伴的还有丰厚的奖金。

刘永坦并未将获得的丰厚奖金用于个人的享乐或其他方面,而是决定将其全部捐赠出来,设立人才培养基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他对科技事业的深厚热爱和坚定执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感。

他的行为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科技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中国在刘永坦等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下,科研和军工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防更加巩固,军队更加强大,在先进雷达技术的支撑下,任何企图侵犯我国领土的强盗都将无所遁形。

在此,我们对刘永坦及其团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感谢他们为中国雷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对所有支持和帮助过他们的人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模范网刘永坦院士:筑海防长城,聚雷达铁军_模范兴国光明日报刘永坦院士: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