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轻海峡简介
津轻海峡(日语:津軽海峡/つがるかいきょう),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本州与北海道岛之间(东经140度30分,北纬41度30分)。西通日本海,东接太平洋,宽24-40千米,是所谓第一岛链地带北部的重要海峡。已修建连接海峡两侧青森和函馆的海底隧道。位于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是日本重要的海峡之一。它西连日本海,东通太平洋,由海峡北上,直通鄂霍次克海及阿留申群岛,南下则为夏威夷群岛和太平洋,其交通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津轻海峡也是日本东部沿海航行到西部 的必经之地。所以,津轻海峡对于日本的近海航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权问题:日本领海法规定该海峡等五条水道(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大隅海峡及对马海峡东西水道)为特定海域,领海宽3海里,中部为专属经济区、为国际航道,各国的船只都可以无害通行。
津轻海峡资料
外文名:日语つがるかいきょう
所属国家:日本
地理位置:日本本州与北海道岛之间
中文名:津轻海峡
气候类型:全年不封冻
海峡介绍
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岛之间、沟通日本海与太平洋的水道。苏联太平洋舰队东出太平洋的通道。东西长100多千米,宽20-50千米。一般水深200米,最深449米。峡底地形复杂,多海盆和海谷。年平均气温约9℃。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春夏多东南风,冬季多西风和风暴。对马暖流从西向东流经海峡,流速2-4节,在尻屋崎以东海面与千岛寒流相汇。表层水温夏季20℃,冬季7℃,为日本北部唯一不冻海峡。日潮潮差较小,自西而东大潮升0.6-1.3米,小潮升0.5-0.7米。沿岸大部为丘陵地,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港湾。
津轻海峡
峡口两岸设有侦测监视网。南岸有大凑军港和青森港;北岸有函馆港。函馆港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基地队驻地。两岸交通主要靠龙飞崎与白神岬间的轮渡。从1971年起,日本在此修筑青函海底铁路隧道,南起青森今别町,北至函馆知内町,全长53.85千米,海底部分长23.3千米,隧道高9米,宽11米,顶部至水面垂直距离24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津轻海峡
1988年3月青涵海底隧道通车运营。通车后将使本州与北海道连为一体,对提高日本南北交通运输能力,增强日本北部国防有重要意义。海峡东西走向,长约130千米,南北宽18-75千米。海峡中间开阔、两端狭窄,东端宽约20多千米,西端宽只有18千米。海峡地形崎岖不平,东深西浅,西部最浅处133米,东部最深处449米。中央水道一般水深200米,最深处521米。海峡横向海底也是高低悬殊,如从龙飞崎到白神岬间,延伸着两个突起部分,其间为深度280米、350米、450米的3个海底洼地。日本海同太平洋间海水通过海峡进行交换。日本海中暖流汇集于津轻海峡然后流出。从海峡流出的海流同来自白令海的寒流在外海相遇,使海峡附近不仅有从海中深处带至表层的营养盐类,而且有来自热带性和寒带性的浮游生物,为重要的渔业基地。津轻海峡的复杂地形造成了汹涌波涛,严重影响日本两个最大岛屿间的交通运输。日本自1971年开始修建穿过津轻海峡的青函隧道工程,隧道全长53.85千米,海底部分23.3千米。这一宏伟、艰巨工程于1982年竣工,成为本州和北海道联为一体的运输动脉。青函隧道(Aomori Hakodate Tunnel)连接着日本本州的青森和北海道函馆。
海峡隧道
海峡隧道
青函隧道是在津轻海峡修建的一条海峡隧道,它联通青森与北海道的函馆。长久以来,日本本州的青森与北海道的函馆两地隔海相望,中间横着水深流急的津轻海峡。两地的旅客往返和货运,除了飞机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轮渡。从青森到海峡对岸的函馆,海上航行要4.5小时,到了台风季节,每年至少要中断海运80次。于是,人们迫切希望海峡两岸除飞机和轮渡之外,再能有更经济、更方便的交通把两岸联系起来。青函隧道工程的设想也就应运而生。1964年5月,青函隧道开始挖调查坑道。经过7年的各种海底科学考察,专家们才最终选定了安全的隧道位置,并于1971年4月正式动工开挖主坑道。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导坑道终于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3月13日清晨,首班电气化列车满载乘客从青森站和函馆站相对发出。电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只用了大约30分钟。
青函隧道由3条隧道组成。主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千米,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千米,北海道一侧为17千米。主坑道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这两条坑道高4米、宽5米。漏到隧道的海水会被引到先导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压泵排出地面。作业坑道则用作列车修理和轨道维修的场所。修建这条超级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
主要港口
海峡全年不封冻,是日本海北部唯一不冻的海峡。北海道的函馆及本州的青森是海峡内的主要港口。
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海峡。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约20-50千米,最窄处大间崎至汐首岬18千米。东西走向的水道,一般深200米,最浅处131米,最深处449米。两侧较浅。龙飞崎与白神岬间有轮渡。青函海底隧道已建成。日本海与太平洋间的重要通道。对马暖流从日本海东流向太平洋,时速2-4海里,与千岛寒流会合后产生浓雾,影响东部海上活动。
公共航权
原因:日本政府为了美军行动方便(但不能单独规定是方便美军的)。日本政府是在规避“无核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这个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而美军是有核武器的。如果没有领海宽度为3海里的特殊规定,母港位于横须贺的美军第七舰队进出东中国海需要向南绕行到冲绳岛西南,而且无法进入日本海。
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实行自由航行制度的非领海海峡,大隅海峡也是如此。
按着日本领海法律制度的规定,日本实行12海里领海宽度,但在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大隅海峡以及对马海峡东西水道共五处海域实行3海里领海宽度,从而在海峡中间留出了专属经济区通道,使这五处海峡水道成为实行自由航行制度的非领海海峡。
重要地位
津轻海峡岸线曲折,多岬角和港湾。峡底地形复杂,海盆和海谷纵横起伏。因对马暖流的一部分由此通过,故为日本北部重要的全年不冻海区。津轻海峡下面还建有自青森到函馆的海底铁路隧道,全长53.85千米,是世界上迄今已竣工的最长的海底隧道。南岸陆奥湾内有大凑合青森军港,附近则有三泽空军基地。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经津轻海峡到太平洋只有800千米。因此,对俄罗斯来说,津轻海峡也是其太平洋舰队由日本海出入太平洋的重要咽喉要道。青函大隧道南起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北至北海道南端的函馆,全长53.84千米,其中在海底下的长度为23.3千米。整个隧道是由清路隧道、供应隧道和主隧道三部分组成。清路隧道是为进行地质勘探、设置通风设备并排除海水渗入而修建的,供应隧道则负责清路隧道和主隧道的物质供应,这两条隧道的直径均为4米。主隧道直径有11米,用以铺设铁路新干线复线和较窄的普通铁道。
主隧道自1971年动工兴建以来,由南北两支各18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挖掘队同时凿进。13年来,他们夜以继日,轮番作业,一天24小时,从未间歇。由于挖掘队是在28℃的气温和80%的湿度下工作,条件极为艰苦,每4小时必须轮换一批人员,每小时挖掘的进度只能以几英寸来计量。
隧道施工的艰难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工人们每凿开一点石方,就要在新开凿的部位迅速浇注一层15.24-30.48厘米厚的速干水泥,以防止巨大的火山岩压力使岩壁岩石飞崩出来,造成可怕的塌方事故。施工时,还要用浇灌机在隧道壁上以每平方厘米80公斤重的压力注入用水泥、苛性钾和硅石混合组成的砂浆,这种砂浆三分钟内便会变干,构成海底深处的隧道撑墙,以堵塞海床裂缝和断层可能造成的危险,借以封固海底隧道,以免海水渗透侵入。此外,在这条海底超级大隧道还采取一些异乎寻常的防震、防水等预防措施。
中国穿越
中国舰队首次经过津轻海峡
津轻海峡
日本共同社2008年10月18日援引防卫省发布的消息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巡逻机,在2008年10月17日下午13时左右,观察到中国海军的新型护卫舰和补给船,在长崎县对马市西北方向的公海上航行。由于这是中国新型护卫舰首次出现在日本附近,海上自卫队立即命令一艘侦察潜艇尾随侦察,而P-3C巡逻机则24小时不间断”空中跟踪。日本自卫队当时判断,这个两舰编队尽管航行目的不明,但与中国访问俄罗斯的驱逐舰会合的“可能性较高”,因为从时间上推算,刚刚结束对俄罗斯访问的中国海军“现代”级“泰州”号导弹驱逐舰,以及“马鞍山”号导弹护卫舰,将很快航至该海域。2008年10月20日,日本防卫省宣布,海上自卫队的P-3C巡逻机在2008年10月19日傍晚,在青森县龙飞崎海域的津轻海峡,观察到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共4艘。这4艘军舰经过津轻海峡的公海区域,从日本海驶向太平洋。防卫省称,这是首次在该海域观察到中国海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编队,“这可能是一般训练,但是否有其他目的尚不清楚”。
中国3艘军舰穿过津轻海峡 身旁就是日本本土
日本统合幕僚监部1月5日发表通告,中国海军2艘054A护卫舰和1艘903补给舰通过日本津轻海峡向西航行。据悉这三艘中国海军舰船是执行访美任务归来。
津轻海峡位于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西通日本海,东接太平洋,宽度仅24-40千米。从日本方面公布的图片上也可以看到,中国军舰旁边就是日本本土。
中国军舰直接从日本本州岛旁边穿过并不常见,上一次还是在2016年1月。当时中国海军4艘舰艇穿过津轻海峡,052型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天狼星”号侦察船和综合补给舰洪泽湖舰。
再上一次中国军舰通过津轻海峡则是在2008年10月份。
1月5日下午4点,航空自卫队第二航空群所属P-3C反潜巡逻机和“大凑”号护卫舰在青森县东南约8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发现中国海军“盐城”号、“大庆”号护卫舰(舷号546、576,为054A型)和“太湖”号综合补给舰(舷号889,为903A型),三艘军舰正在向西航行。
这三艘舰船于2016年10月18日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在2016年10月20日向东穿越大隅海峡,前往新西兰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海上安全”演习和新西兰海军成立75周年国际舰队检阅活动,并赴美国、加拿大进行友好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