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从诞生开始就与一种力量作斗争,那就是巫术。人们在愚昧的时代,相信身体的疾病是由于外来的东西作怪,或是因果报应,或是上天惩罚,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些人却总是拨开云雾,为人们带来光明。
东汉末年,战火与瘟疫横行。南阳有个张机张仲景,目睹人间惨状,于是苦求古籍与民方,合成《伤寒杂病论》。从东汉和平一年到建安二十四年,期间是方术、巫术的天下,人们生病,不信医术反求助于巫医,张仲景开创了医学辩证施治原则,用实际行动与巫医对抗,至今仍为医学所用,百姓都尊他为“医圣”
到了明朝就更离谱了,还好有一股清流。李时珍,生于1518年,字东璧。他为重修《本草》,遍读典籍八百多种,另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他生在蕲州,却声名远播,于是武昌楚王府来召。
但是那里弥漫着一种迷信的气氛,他担任“奉祠正”,兼管良医所,却常和府里的道士争论丹药之事。后来又进太医院,很快他发现,嘉靖帝对丹药的迷恋更加严重,李时珍只想研究学问,于是一年后就回家了。他用了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
医者,自古有之。现在我们说的扁鹊,是战国的秦越人,又称“卢医”赵简子昏迷五天,经扁鹊之手恢复。扁鹊通过给齐桓公望诊,可以判断病情程度。他有“六不治”,其中一条就是针对信巫术不信医术的。他的书《扁鹊内经》、《外经》我们都看不到了,只留下了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在医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华佗,年百岁而如壮年。他是后汉沛国人,字元化。他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华佗在狱中写的《青囊经》,因狱吏不敢接,华佗将书扔到了火里,只剩下残篇。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他一生游走民间,治病用药,集成《千金方》,将脏腑分类而治,形成新的医疗系统。他发明了许多治病方法,比如用葱管导尿等等。在陕西耀县,有一座药王庙,就是供奉他的。相传他很长寿,从隋开皇元年581,到唐永淳元年682,又说他生于梁大同七年541,无论是哪一个,都是老寿星了。
宋明道元年(1032),钱乙生于东平郓州,有“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的声誉。皇子生病,他救治有功擢为太医丞。他专注儿科长达四十年,《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儿科专著桂冠,是他研读历代的儿科典籍,形成一套针对儿科的辩证施治法,另有《婴孺论》等著作。
朱震亨,生于1281年,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仕途之路走不通,就学医,求学于罗知悌等研读《内经》。他认为病因有阳盛阴虚之别,因此发明了滋阴法,同时注重缓邪、降火、补益等。他的方子,一帖药就好了,所以叫“朱半仙”,“朱一帖”
1666,一个儒医世家里,诞下一名奇才叶天士,叶桂,号香岩。他天资聪颖,领悟非常,从小跟着父亲学医,十四岁父亲去世,他又跟着父亲门人朱某,很快朱某已经无法教他了。他又多次拜师学习,遍读医术,他的门人整理的《温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临证指南医案》更是一本临床记录大全。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县人,汉末天下大乱,他从郑隐学得炼丹秘术,故号葛仙公。他不仅在中药学上有贡献,在化学上也有著名的金液方,见《抱朴子》。在《食肉方》中,他还提到用白炭和灰制药除去烂肉。他收集民间药方整合成《玉函方》一书,又编了一本可随时拿出来参考的《肘后救卒方》。他对于药物的研究繁多细致,对后世的价值很大。
虽说昏昧的时代总是可怕的,但历来能以科学求真的态度从事医学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医学著作与民间故事,更是他们关心民生疾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