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菌是菌子,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油浸糟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清香气味……”看到老饕汪曾祺先生这样形容干巴菌,小编口水都止不住了,干巴菌到底啥味儿,可真想尝尝!
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菌已大量上市。“走!捡菌儿克!”云南人这样一招呼,是不是恨不得马上飞云南深山里采菇——慢着!这还只是入门,真要去云南吃野生菌,还请带好大院er今天奉上的这篇最强野生菌食用指南!
为何云南拥有如此丰富的野生菌呢?这与其丰富的气候类型有关。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热带、亚热带及山地温带植被类型兼有,而且雨热同季,因此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有“野生菌王国”的美誉。目前全球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约1000种,云南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及产量独占鳌头,风味品质首屈一指,名声享誉海内外。松口蘑、块菌、牛肝菌等出口欧美、东亚及东南亚,对乡村振兴、山区经济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粉盖黄肉牛肝菌(白葱Butyriboletusroseoflavus)在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案例中,最典型的杀手为鹅膏属物种,它既包括“天使”般的著名食用菌,也包括“恶魔”式的有名剧毒菌在国外90%误食毒蘑菇中毒死亡是由剧毒鹅膏所致,在国内的比例为70.5%。据统计,我国有12种剧毒鹅膏物种,分布大江南北,从温带至热带都有;云南有6种,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松树林、栎树林中。
a.致命鹅膏;b.灰花纹鹅膏;c.拟灰花纹鹅膏;d.灰盖粉褶鹅膏;e.软托鹅膏;f.淡红鹅膏;g.小致命鹅膏;h.裂皮鹅膏;i.近灰花纹鹅膏;j.黄盖鹅膏;k.假淡红鹅膏;l.鳞柄白鹅膏剧毒蘑菇黄盖鹅膏与可食用的黄蜡鹅膏十分相像,2002-2013年共有16人因误食而中毒死亡。
与我们食用的草鸡枞相似的灰花纹鹅膏,在1994-2012年期间,引起了350余人中毒,79人死亡。2000-2014年,有89人因误食致命鹅膏中毒,45人死亡。
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有毒鹅膏和无毒鹅膏在形态上有细微差别,无毒鹅膏小菌褶平截、菌柄中空、菌柄基部无球状体;而有毒鹅膏小菌褶渐细、菌柄实心、菌柄基部有球状体。
无毒鹅膏与剧毒鹅膏的形态特点对比在我国野生菌中,毒蘑菇有400多种,其中云南有200余种。根据中毒症状和毒素的化学结构,这些毒蘑菇的毒性可分为剧毒和有毒两种。按照常见的蘑菇中毒症状分为:1.急性肝损害型:引起急性肝损害型的毒蘑菇主要是由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一些种类所引起,包括鹅膏属、盔孢伞属、环柄菇属的一些种类。近80%的中毒死亡是由它们所引起。其中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误食后潜伏期长,具有假愈期,会导致中毒者急性肝损害,并引起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
注意!不管是可食的大白鹅膏还是剧毒的致命鹅膏,都有“白蘑菇”“白罗伞”的俗名!因此采食这两种蘑菇是十分危险的。
2.急性肾衰竭型: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中毒在我国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中毒者的肾功能会受损,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拟卵盖鹅膏欧式鹅膏3.横纹肌溶解型: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主要为亚稀褶红菇,在我国已导致数十人死亡。误食后发病快,患者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等症状,患者会产生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CK急剧上升,高的甚至会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
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
4.胃肠炎症型:引起胃肠道刺激和炎症的蘑菇很多,主要有网孢牛肝菌属、青褶伞属、类脐菇属、鳞伞属、枝瑚菌属、红菇属、硬皮马勃属、乳牛肝菌属、口蘑属和粉孢牛肝菌属等。
a.长柄网孢牛肝菌b.苦味粉孢牛肝菌c.粉末牛肝菌d.有毒新牛肝菌e.毡盖美牛肝菌5.神经精神型: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毒蘑菇种类较多,可分为四种亚型:(1)含毒蕈碱种类导致的神经毒性;(2)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导致的神经毒性;(3)含鹿花菌素的种类导致的癫痫性神经毒性;(4)含裸盖菇素种类导致的致幻性神经毒性。
a.小豹斑鹅膏,俗名小满天星。b.球基鹅膏,俗名满天星。c.2012年3月,四川西昌某婚宴200余人中毒,中国疾控中心送检的“牛肝菌”样品d.兰茂牛肝菌e.中华红牛肝菌f.华美新牛肝菌g.粉盖黄肉牛肝菌(白葱Butyriboletusroseoflavus)6.溶血型:赭鹿花菌、卷边桩菇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误食后症状出现快,一般30分钟至3小时内即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肠胃症状。不久后,溶血的发展会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包括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赭鹿花菌的毒性成分为鹿花菌素,这种菌子的主要特征有:头部马鞍状,褐色;柄棒状,颜色往往较淡。生于腐木上或地上。
赭鹿花菌各种有毒的毒鹿花菌(Gyromitraspp.),主要特征是外形呈脑状或有深皱纹,易与可食用的羊肚菌相混淆。b.毒鹿花菌(Gyromitravenenata)c.巨形鹿花菌d.巨形鹿花菌e.球孢鹿花菌f.球孢鹿花菌7.光敏皮炎型:叶状耳盘菌和污胶鼓菌。误食中毒后潜伏期较长,最快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2天内发病。表现为“日嗮伤”样红、肿、热、刺痒、灼痛。严重者皮肤出现颗粒状斑点,针剌般疼痛,发痒难忍,发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日光下会加重。经4-5天后好转。
叶状耳盘菌也叫“毒木耳”,长得和食用木耳很接近,但在水中漂洗时,水会变色,与鸡蛋炒时,蛋会变黑。
a.木耳;b.叶状耳盘菌,俗名暗皮皿菌、毒木耳野生菌虽然美味却也暗藏杀机,然而世上并没有可供准确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简单办法。云南有900余种食用菌和200余种毒菌,要将这些毒菌从众多野生食用菌中准确区分出来十分困难,民间识别毒菌的方法往往不可靠、不可信。有的方法常常只适用于个别物种,没有普遍适应性。
关于食用野生菌,有以下建议:1.远离毒蘑菇需牢记两个金标准:“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野生菌”一定不要吃!
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只吃熟知的食用菌!
2.不易识别的野生菌一定不要吃!建议到正规的野生菌市场选购野生食用菌,不要自采野生菌并加工食用!
特别说明一点,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是云南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之一,历年来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原因在于它与俗称“火炭菌”的食用菌密褶红菇、稀褶红菇外形非常相似。强烈建议这类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3.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真的很难区别:你会听说有人吃鸡枞中毒。实际上,鸡枞是无毒的,被中毒是因为误食了形态类似鸡枞的毒菌,如几种有毒的粉褶菌(Entolomaspp.),其形态和鸡枞很相似,因此采食鸡枞要特别小心。
粉褶菌属有的种容易与可食的鸡枞相混淆有人问吃了山中采的侧耳怎么还中毒了?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不是侧耳!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单看下面的图片大概率看不出与真侧耳的差别,识别野生菌时就不要盲目自信了!
看上去像侧耳的毒菌看上去像侧耳的毒菌4.最好不要吃杂菌!
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5.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
以色彩、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6.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
云南人最爱吃的见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会中毒,不仅会产生可能出现“小人国”这种貌似神奇的幻觉,也可能造成极端不适的幻视幻听。
7.吃菌子最好不饮酒!
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有的蘑菇中含有有毒物质会抑制乙醇或乙醛的代谢而危害人体。
8.吃菌子中毒必须立即就医凡是在吃过菌子后,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怎么样?这篇野生菌食用指南读下来,是不是已经在毒菇的花花世界里迷乱了?一句话总结,如果你想要品尝汪曾祺老先生笔下的云南野生菌子,一定要去正规的野生菌市场和餐馆!至于亲自爬山“捡菌儿克”,捡着玩、锻炼身体可以,但千万不要食用,万一中毒,轻者神经错乱看小人儿跳舞,重者可是要躺棺材板板儿!
好好学习,谨慎吃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