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陶行知怎么死的(35年前的今天,拿儿子做实验,推行活教育的教育家陈鹤琴逝世)

时间:2024-08-08 10:48:05阅读:

陶行知怎么死的(35年前的今天,拿儿子做实验,推行活教育的教育家陈鹤琴逝世)

陈鹤琴小传:拿儿子做实验,在家创办第一个幼稚园的儿童教育圣人35年前的今天,拿儿子做实验,推行活教育的教育家陈鹤琴逝世陈鹤琴,浙江上虞人,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是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

有人问他活教育的目的,他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四位圣人之一”:陶行知先生是乡村教育的圣人,晏阳初先生是平民教育的圣人,黄炎培先生是职业教育的圣人,而儿童教育的圣人就非陈鹤琴莫属了。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都是儿童的活动。

有人问他活教育的目的,他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1892年3月5日,陈鹤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1911年春,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

1919年8月,陈鹤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心理学、儿童教育学。1920年12月26日,其长子陈一鸣出生,陈鹤琴对他进行了808天的跟踪观察。以此为基础,于1925年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1921年7月,与廖世承合著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法》。这是由法国心理学家于1905年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把异常儿童和一般儿童区分开来,并对其进行特别的教育。

1923年,陈鹤琴在自家客厅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招收东南大学教授的子女12人。1925年,扩建为“南京鼓楼幼稚园”,正式对外招生。陈鹤琴任园长,邀请东大美籍讲师为顾问,鼓楼幼稚园成为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在教具、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试验结果,成为国民教育部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在鼓楼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欢度儿童节)1928年9月,上海公共租界成立华人教育处,陈鹤琴出任处长,负责管理上海公共租界的华人教育。在其任职期间,共创办了7所华人小学,使华人儿童获得了较多的教育机会。

1929年,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陈鹤琴被选为主席。该社后来发展为中国最主要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陈鹤琴出任上海国际救济会教育股主任,负责难民教育协会。孤岛时期,由于坚持升国旗仪式,受到日本方面压力,1939年被迫离开上海。

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邀请,前往江西办学,并开始进行“活教育”实验。就是“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5月15日,在泰和县新池村创办南昌实小新池分校。10月1日,创办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非教会的幼稚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快赢得声誉,1943年,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准将其改为国立学校。

1949年5月,曾因“赤化”遭国民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陈鹤琴出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同年9月,陈鹤琴应邀前往北京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951年后,作为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代表,陈鹤琴开始受到当局的批判。1955年5月16日,陈鹤琴向高校教师代表发表演讲,愤怒声讨杜威,说杜威“在我心窝上打了三枪,使我受到了他的思想毒害,几乎不可救药”,“今天我要向杜威狠狠地回击三枪”

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颐和园留影)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