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守财奴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在临死前还不忘让女儿到另一个世界交账单。后来,我们读《儒林外史》又知道了严监生,他临死前看见家里的灯里有两根灯草,死不瞑目,他的家人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直到他的妻子突然看见油灯里的两个灯草就灭掉一根,严监生才瞑目而去。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守财奴是令人鄙夷的,一个人要是吝啬就会受到人们的嘲弄和讽刺。
守财奴,顾名思义就是只知敛财不知用度的人,又叫吝啬鬼。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上至王侯卿相,下到豪绅百姓,大有人在。明朝的万历皇帝非常贪财,下令东西厂卫刮尽民脂民膏,而且他长年不出后宫也不理朝政,等他死后,据说宫中的银钱都发霉了。清朝的道光皇帝,一生"克勤克俭",身上所穿的龙袍补丁摞补丁,有失皇家的体统和威严。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们将精力都用在敛财之上了,在位时国家已有了衰亡的征兆。他们的节俭太过了,变成了吝啬,成了守财奴。
死守着财富有什么用呢?财富不是用来支付各项有意义的支出和用度的吗?一旦死神来临,守了一辈子的财产能带走一分吗?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花则花,只是注意不要铺张浪费就可以了。
节俭不是吝啬,而是美德,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节俭这种美德。节俭的人,过的是朴素的生活,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
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拥有节俭这种崇高美德。很难想像,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很难想像,一个钻进钱眼,只认钱,其他一概不论的守财奴会拥有高尚的情操和高远的追求。
古今中外有许多寓言都是讽刺守财奴的,法国作家拉封丹就写过以守财奴为嘲讽对象的"攒钱人与猴子"的故事。有一人爱财如命,满脑子都是金币和银元。他为了保证财产安全可靠,便移居海岛,让海神充当防盗保镖。
钱,无论是银元还是,不能用度就等于没有。流落到孤岛上的鲁滨逊面对一大堆换不到任何东西的钱,就有这种感慨。把钱装在罐子里,埋在地下,这叫窖藏,不会给主人带来任何幸福,即使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多一个子儿。寓言中的守财奴就是这样。这样用钱,放在库房中窖藏与放在海底窖藏是一样的。这就是这则寓言中的一个名句"有钱不用,等于没钱"。
看看这个笑话:守财奴临终前,叫来了他的牧师、医生和律师,给他们每人一个信封,每个里面都装着美元,让他们在葬礼上将信封投到棺材里。葬礼那天,三个人果然每人往棺材里投了一只信封。
在回去的路上,牧师突然哭了起来,承认自己那只信封里只装了美元,因为他需要花美元建洗礼池。听了这话,医生也哭了起来,承认自己那只信封里只装了美元,因为他需要花美元给医院买新的医疗设备。"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律师最后说,"在我投的那个信封里,可是实实在在地装着一张美元的个人支票。"守财奴的言行真让人哭笑不得,攒钱攒了一辈子却不知道花费,钱又有什么用呢?更有甚者,如笑话中的守财奴,妄想把财富装进棺材,一起带去,可是牧师、医生和律师欺骗了他,这种欺骗在我们看来是对守财奴的强烈讽刺。节俭的理财方式很实用也很重要,但到了吝啬鬼守财奴的份上,人生便无甚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