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时期,人的称呼是由姓。氏、名、字构成的,先说说姓氏。
姓,氏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别婚姻,南方前来提亲,女方要告诉其姓,以避免同姓通婚,因为如果同姓,要往上数几代有可能是一个母亲所生。既然女方都已表明姓了,南方就要彰显一下身份或者功绩,凡是有功绩的男人都有自己的氏,在古代男子称姓是可耻的,所以在古代有女称姓男称氏的说法。
再来说说名和字,在民国前还有字的,之后我们只有名了,没有字。古人一出生,父母就会给取名先叫着,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乳名,等成人,父母会再取个字,有了字就表明可以成家了。
在古代单从字上就可以知道此人在家排行老几,像伯、孟表示长子,不同在于伯表示嫡长子,而孟表示庶出,像三国时期的孙策字伯符,仲表示老二,像孙权字仲谋,司马懿字仲达,叔是老三,季表示家里最小的。当时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大儿子家传下来的就叫孟孙,二儿子家传下来的叫仲孙,以此类推,叔孙,季孙,后来这些都成了氏,过了三代之后就不能再用公字了,这也是富不过三代吧,但姓还在,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