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良的姑娘》 摄影/Christian Kleiner。
◎圆首的秘书。
从很久以前开始,贞德就已不是一个只属于法国的民族英雄形象,在特定时段,贞德在各国的政治社会当中都扮演着某种特定的政治角色。比如在中国,“贞德”这一译法最早出现在晚清时期,当时的爱国人士、报章就将其运用到救亡图存的运动当中,并称其为“救亡女杰”,成为被人们效仿的楷模。有趣的是,当时对“Jeanne d'Arc”有很多种译法,且大都音译自日本,但只有“贞德”一种出自本土,且成为到目前为止的通译用法。“贞”与“德”二字既与法语发音完美对应,也近乎直白地显示出这名女性对一百年前保守派中国仁人志士的吸引力所在——女性的贞洁与爱国的品德。
《奥尔良的姑娘》有意探讨贞德形象与欧洲政治长久以来的历史性互动,借此表明其是如何被反复不断地利用,不管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都被当作政治和权力的棋子,几乎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哪怕是在虚构的作品当中也是如此:席勒对贞德的最终命运进行的改编,使得贞德不是被英国人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火刑烧死,而是在战场上英勇战死。改编者借角00口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这种改动甚至比烧死更加恐怖,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消了贞德与复杂真实世界的关系,继而化为一个刻板的、平面的符号。
也正因如此,该剧并没有采用席勒原作的结尾,而是首先还原真实结局,然后再加入一长段关于角色外在与内心塑造的独白和对话,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角色的主体性,强化贞德形象在当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