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中国的首都,对于将这座城市作为政治中心,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座城市在过去的8个世纪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民族记忆和历史记忆,不过中国的首都也并不是一直在北京,中国第一个定都北京的大一统王朝还是在元朝,当时这座城市的名称是“大都”,那当时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呢?。
共和国首都北京。
1267年2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由上都迁都到位于中原的中都,定中都为首都,北京正式成为了蒙古政权的首都。
不过此时北京城还很残破,就连忽必烈都是居住在城外的金朝离宫大宁宫内,作为都城当然要进行建设,而且要建新城,新城设计时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建设,1267年,蒙古00在中都的东北部,以大宁宫所在的琼华岛(金朝琼林苑)为中心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兴建工作,总负责人是中书省官员刘秉忠,负责设计新宫殿的是色目人也黑迭儿,郭守敬担任都水监。
1272年3月28日,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而当时中亚西亚一带也称此城为“汗八里”,所以“汗八里”意思就是“可汗之城”。元大都和南城,两者的城墙“仅隔一水”,大家知道了吧,就城池本身来说,元朝的大都和金朝的中都不是同一个,只不过地方很近。
大元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宫阙告成,忽必烈首次在大都皇宫正殿大明殿举行朝会,接受皇太子、诸王、百官以及高丽国王王禃所派使节的朝贺。
至元二十二年,大都城的大内宫殿、宫城城墙、太液池西岸的太子府、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官署,以及都城城墙、金水河、钟鼓楼、大护国仁王寺、大圣寿万安寺等重要建筑陆续竣工。同年,元发布了令旧城居民迁入新都的诏书:“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仍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地过八亩或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民作室”。
从至元二十二年到三十一年,有四十至五十万居民自旧城迁入大都,而且大都城一些孔庙、国子监、郊祭坛庙和佛寺等也陆续建好了,河道也疏通了。
元大都有多大呢?这么大国家的首都自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中国方面史料如此记录大都:“京畿居民繁盛”,“京师乃天下之都会,人物繁辏”,“户口之伙”,“当倍秦汉而参隋唐也”,而马可·波罗也称赞元大都“户口繁盛”,“城内外人户繁多”,“居民之众”,“百物之输入”,“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元大都有多少人?根据《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七年,中都路一共有十四万七千五百九十户,四十万一千三百五十人,但这么算一户平均2.72人,根本不可能是古代的真实情况,推测整个大都路人口75万。
此时北地还没有完全从战乱恢复,所以人口较少,《大元仓库记》记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大都城中有民十万。元朝前期的诗人王恽,在他诗中提到,“都城十万家”,推测,到了这个时候,大都城大概有50万人。
元惠宗至元六年,大都城中有大约一百万人),至于数字是不是可信,那也不好说。
在工业时代时期,一个城池里面超过一百万人,这是相当大的数字了,怪不得能吓到马可波罗,那个时候欧洲可没啥大城市,然而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饥荒与黑死病等瘟疫横行,元大都故城居民稀少,明军入城时居民仅剩万余人,但元大都城未受炮火而完整保存,因人口稀少不利于防御,于是明朝开始对城市进行收缩,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洪武四年后,元大都的北城墙被废弃,但后来朱棣迁都后北京城又扩建,具体元明清三朝北京城是这个样子的。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对比,西南虚线内为金中都,蓝色为元大都,而现在的明清北京城,则是我们俗称的北京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