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清商曲辞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地域和社会差异导致作品风格的不同。
其一,从题材上看,南朝乐府民歌与男女爱情。北朝乐府民歌则充满发批判精神,视野开阔,凡战争惨景、贫富对立、民风土俗、恐龙人物等有所涉及,老女、孤儿、穷汉、战虏、骑射称雄的健儿、背井离乡的游子,种种人物都在诗中出现,歌辞描写的也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其二,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的风格同样显著不同。南歌专写缠绵婉约的情爱,风格委婉细腻。北歌则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绪,风格直率粗犷。
其三,从语言上看,南歌清丽,多用双关、谐音隐语。北歌质朴中带有粗野的气息。
其四,从声调上看,“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皆胡虏之曲”,吴声西曲是侑酒佐饮的女乐,声调软。而鼓角横吹曲则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以雄浑悲忼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