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什刹海为啥叫什刹海(“什刹海”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从这里能找到答案)

时间:2023-11-19 20:45:41阅读:

什刹海为啥叫什刹海(“什刹海”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从这里能找到答案)

什刹海:并非因有十座庙 。

什刹海,是北京城内的一个湖。 。

一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同见解:什刹海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清代人说,是由于湖周边分布着十座庙宇,所以叫什刹海。已故的单士元先生即赞同此说。 。

什刹海周边的确分布着许多庙宇。后门桥畔的火神庙,积水潭北岸的汇通祠,鸭儿胡同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万寿弥陀寺,曾是恭王府家庙后来是北京市佛教协会的广化寺,还有明代的净业寺,以及双寺、寿明寺、正觉寺、天寿庵、保安寺、普济寺、广福观、三官庙、大藏龙华寺、旌勇祠……绝对不止十座庙。 。

然而“什刹海”也不是因为庙多而得名的。那为什么这个湖叫什刹海呢? 。

翁方纲题诗的意思很明白:湖水的源头在西方,湖边排列着十座庙宇。可见,认为什刹海湖得名于湖的周边有十座庙的说法,在清代已经成为众多人的共识。 。

笔者无缘见到这幅画。但笔者认为,翁方纲有可能误解了此画的含义。画中那栋楼阁,很可能是法式善的宅第。国子监祭酒,乃皇家最高学府之长,卜居于风景优美的湖畔,盖一栋两层小楼,应该不成问题。而那所谓十座庙宇,其实是一座庙宇。试想,即使湖的周边确有十座庙宇,怎么可能聚集于一隅? 。

宋庆龄故居 。

据《帝京景物略》:什刹海这座寺院是明代万历年间僧人遍融大师的弟子三藏建造的。三藏是陕西人,“终身未尝寝”——从来不躺下睡眠,“多立少坐,危坐即休眠时”。他住持寺院二十年,一粒米也不存,“日出乞食,归立钟板侧”。他出去化斋饭,手持念珠,身带一瓢。没吃饭时将瓢仰放,人们一见就知大师还未用饭,争相将斋饭放进他的瓢中。他也不进人家,在门外吃罢就走。万历皇帝信佛,由朝廷发给各寺庙银两、粮米。三藏只准接受够“晨粥午饭”的粮米。他说:“米多不饱,米少不散。”——米越多越不够,米少了僧众反而不离散。他的这话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后来却应验了。万历皇帝死了之后,拨给寺庙的银两、粮米断了,别的寺庙的生计便无法维持,唯独什刹海还能和以往一样。 。

三藏大师圆寂于明万历四十二年。直到崇祯元年,他的念珠和化缘用的瓢还挂在庙里。正如《帝京景物略》所说:京城寺庙无数,没有一座像什刹海这样的。 。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