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条,为了纪念岳飞。
秦桧,南宋的主和派宰相,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后人为表示对秦桧的愤恨:用面条比喻秦桧和其妻子,捆一起放入滚油中炸,借此解恨。所以油条又称“油炸桧”。
2、涮羊肉,忽必烈。
据说,忽必烈在行军途中饥饿,恰逢冬季,天气寒冷,又断了军粮。厨师急中生智,赶忙烧好一锅开水,又飞刀切下十多片羊肉片,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结果歪打正着,肉质格外鲜嫩。于是,这次偶然的事件,便促成了美食“涮羊肉”的诞生。
3、馒头,纪念诸葛亮。
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以讨孟获时,来到了泸水,正准备渡河,而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要以人头祭祀河神,否则河神便会发怒,但诸葛亮并不想杀生,还要改变当地落后的民风民俗,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诸葛将其命名为“瞒头”,即欺瞒河神之假头之意。
4、饺子,纪念张仲景。
东汉一年冬季,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分给众人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所以大人常说,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
5、年糕,纪念伍子胥。
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吴王派伍子胥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吴王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对贴身随从,嘱咐道:吴王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有一天吴国受困,粮草不够,你可去城墙下掘地三尺取粮。”。
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城中缺粮。随从想起伍子胥的话,到城墙下掘地三尺,发现了大量用糯粉做的城砖,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