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匡衡勤学》(老峄县传奇之匡衡勤学)

时间:2023-09-08 15:14:14阅读:

《匡衡勤学》(老峄县传奇之匡衡勤学)

在今天的枣庄市峄城区万亩石榴园南有匡衡墓,封土堆高约4米,直径35米。墓前有石碑,上题:“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乃乾隆四十年峄县知县张玉树重修匡衡墓时所立。据《峄县志》记载:自汉以后,历朝历代祭祀不绝。明代又在墓前建碑亭一座,墓侧筑草房数间作为祭祀之所。想来,人们还是看重他那好学不倦的勤奋精神,所以编出了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匡衡勤学。

匡衡是西汉年间有名的大学问家,少年的家里很穷,爱好学习的他没有蜡烛来让他学习,但是匡衡应该不是这种人。那种没有电的年代,没有蜡烛,太阳下山了什么都干不了啊,但是匡衡还是很聪明的,偷偷地在墙上挖了一个小洞,其实他只是单纯的想要蹭点蜡烛光而已。

匡衡读书有所成就之后,就经常给别人讲《诗经》要知道《诗经》可是孔子编的,在那种尊崇儒学的年代没有两把刷子可不敢随便讲解《诗经》,而且人们还称赞他能把人讲的开怀大笑,可见匡衡对于《诗经》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了,有一次碰到街头也有一个人在讲,匡衡就去听了,听着听着还和他辩论上了,那人说不过匡衡,慌张的跑路了,就连鞋子也穿倒了。

这个匡衡勤学的故事被记载在了《西京杂记》里边,这本书主要写了很多西汉时期的奇闻异事,是当时有名的大学问家刘歆所著。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