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说》之一——人口说。
回到乡下住居,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如今的乡村。之所以我不愿意使用一个字“农”,是因为她已经“朱颜辞镜花辞树”了,激进点说,已经死亡了。
如今的乡村,从人口来说,谈常住人口已经没有意义了,但是可以用来对比。我所在的村,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这次城市化运动所产生的物理人口大迁徙之前,总人口约130人,这也是户籍人口,全村除了3人考取大学被迫迁移户口外,自然增减,基本没有变化。那么现在每天住在村里的人有多少呢?昨晚除我之外是11个人,其中两个还是三峡移民。过年的时候多一点,大概也就是45人吧,少的时候是5个人,一般就那么十二三个。我曾经认真地考察过那么二十来个村子,大致如此。
这是现住人口数量的情况,那么现住人口结构呢?以我们村为例:0—15岁,1人。15—55岁,0人。55—65岁,5人。剩余全部大于65岁。
为什么选择统计55—65这个阶段的人口,是因为55岁就是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而这个年龄后男人体力开始急剧下降,女人提前5岁,但为生活所迫又必须继续劳作,用当地人的话说,叫“使命挨”,即使使命挨也只能挨到65岁,65岁之后,基本就废了。
那么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呢?我告诉你,去年以前是一对夫妻,今年有一对夫妻因为女方身体原因不宜漂泊加入进来,才变成了两对。剩下的种种菜,实际上就是搞个寂寞。年龄最大的是位独住的91岁的老人,在家时还一直在干着我都不能坚持下来的体力活,生病后被孩子接到宜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