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
在《山海经》中多次提到不周山,如在《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又如《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不周山位于北海之滨,源于山体形状,不周山的山体形状类似于盆状,周围环山,山脊上平坦开阔,因此得名“不周山”。也有传说是,大禹治水南巡至此,发现山形状不周,于是便命工匠在山顶修建,使山形得以完善,因此被称为“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天上不断掉下石头,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天塌洪水泛滥,大禹继续治水。
那么共工为什么怒撞不周山呢?。
《山海经》中记载,共工是燧人氏的后代,他因与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发生争执,最终在巨人岛上怒撞不周山而自尽。
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共工曾担任过水官,但由于他对大禹治水的方法持不同意见,认为大禹的治水方法有失妥当,因此多次与大禹发生争执。最终,由于一场严重的水患导致大禹在洛水淤积的洪水中险些丧命,共工却因不满大禹而攻击其治水政策,导致堤坝决口,洪水泛滥,数百万民众被淹死,这场灾难被称为“共工之乱”。于是大禹驱逐了共工,禹并杀了共工的下臣相柳,引起共工的极度不满,生气的飞向不周山,撞断不周山,以明死志。
传说的不周山到底在哪?。
有人认为是在现在的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也有人认为贺兰山脉地区的诸多岩画图案与《山海经》中所描述出产的珍禽异兽相吻合。时至今日神话传说中的不周山到底在哪?终究还是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