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又火了。
最近的人教版教材事件,大家都知道吧?
不仅如此,郑渊洁还直接喊话人教版教材主编,质疑他进校卖书,没有合法纳税。
“郑爷爷直接硬刚吗?”有人回复:“他一直都这么刚。”和大多数沉默的同行相比,“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郑渊洁,堪称异类。
而在作家圈,他也一直是有些特别的存在。
虽然学历不高,但郑渊洁却创作出了诸如《舒克与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在内的经典童话,成为备受80、90后喜爱的“童话大王”
而回看郑渊洁的经历,你会发现,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精彩。
敢于逆行的孤勇者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一个军官家庭。
他的母亲总是教育他,要有“独木桥思维”,敢和别人不一样。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郑渊洁的小脑袋瓜,打小就充满了很多奇思妙想。
别的孩子,都想当科学家、老师或者警察,只有郑渊洁,理想是当一名掏粪工。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当时的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就是一名掏粪工。
郑渊洁的作家梦,从此埋下了种子。
你得先搞清楚自己是鸟,还是虫子。
如果是鸟,你就要早起,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但如果你是虫子,你一定要睡懒觉,避免杀身之祸。
写到最后,他提笔一挥,把题目改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可这一次,郑渊洁却遭到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对待。
郑渊洁委屈透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对待自己。
羞怒之下,郑渊洁回到座位,拉响了抽屉里的炮仗。
“嘭”的一声,课堂上浓烟四散。
而郑渊洁的学生时代,也随着炮仗的轰鸣声,灰飞烟灭。
第二天,学校就给郑渊洁办了退学手续。
回去的路上,郑渊洁的爸爸读完了那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然后笑着对儿子说:“没关系,以后我教你吧。”就这样,在爸爸的“开放式”教育下,郑渊洁逐渐长大成人。
他当过兵,拧过水泵,但最后还是根据兴趣,开启了写作之路。
或许是因为儿时经历丰富,他写的故事,很受孩子欢迎。
6年后,郑渊洁以唯一撰稿人的身份,创办刊物《童话大王》,开辟了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一人写杂志的先河。
然而,因为学历低的缘故,郑渊洁没少受人排挤。
有个北大教授笑话他,不知天高地厚,写杂志不可能超过两年。
郑渊洁气不过,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问在场各位:“我最近在看当红作家库斯卡亚的书,感觉很有启发,你们看过吗?”下面的作家频频点头,结果郑渊洁说:“这名字是我瞎编的。”那之后,郑渊洁再也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聚会。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的姿态。
只可惜的是,很多人为了融入社会,都学会了势利和圆滑。
但依然有极少数人,宁愿用与众不同的锋芒,开辟新天地,也不愿意用虚伪,来武装自己。
郑渊洁就是这样的人,他把虚与委蛇的面具丢开,像个小孩一般,大胆揭露着成人世界的刻板与荒唐。
虽然注定遭受不解,但他却永远真诚、鲜活,犹如少年。
特立独行的作家1988年,《童话大王》的最高发行量,已经超过每月100万册。
而郑渊洁,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
不过,和我们印象中的作家不太一样,郑渊洁从不用童话,来粉饰太平。
他更喜欢用孩子能读懂的语言,去打破固有认知,揭露事情的真相。
关于吝啬,他说:“吝啬不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而是舍得花别人的钱。”关于“铁饭碗”,他说:“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关于社会上“凹人设”的现象,他写:“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相比那些黑白分明的少儿读物,郑渊洁笔下的故事,也更接近成人童话。
他在《我是钱》里,探讨金钱和欲望的关系;在《金拇指》里,赤裸裸揭露人性的复杂;而大IP《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小主人公,更是被郑渊洁一直写到了40岁。
豆瓣网友肖浑说:看了郑渊洁,才知道老师是可以被质疑的,家长也不一定是对的;原来比起顺从听话,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原来,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比取得好成绩被人夸奖更重要。
他曾经大胆戳破童书市场的泡沫,质疑一些作家非法进校卖书,增加图书销量。
除此以外,他还揭露了有些作家在签售会上,让助理帮忙代签名的现象。
其实,作家变相在学校卖书、找人代签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都选择看破不说破。
只有郑渊洁,用自己的真实,和社会上的虚伪唱反调。
是郑渊洁太爱抬杠了吗?
那倒不尽然,面对读者,郑渊洁显得温柔可爱多了。
郑渊洁回复道:“这是民法典赋予你的权利。”还有女孩子被减肥困扰,问郑渊洁:女孩子必须要瘦吗?
郑渊洁回答:“女孩子除了健康,安全和独立自主,其他没什么是必须的。”还有网友告诉郑渊洁,自己的妈妈是他的忠实粉丝,以前还给他写过信。
郑渊洁的回答,更是让人心头一暖:“她小时候写给我的信,住在我的房子里,风雨无虞,祝全家幸福平安。”原来在成名之初,郑渊洁就买了10套房,寄存读者信件。
如今几十年过去,房子的价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已经翻了好几倍,但郑渊洁还是舍不得卖。
原因无他,在他的心里,珍重感情,比金钱更加重要。
想起一位网友说的话:“一个人如果能够一直活在童话世界里,那么他是幸运的。
如果一个人看到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仍然为别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那么他是可敬的。”郑渊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历经世故,内心依然澄澈如初。
对待读者,他用平等的姿态,散播下智慧和爱的种子;对待阴暗,他亦保持着少年一般的坦荡和无畏。
或许他会遭受很多的不解,但至少他的内心,永远炽热,无愧。
尊重个性的父亲和独特的处事风格一样,郑渊洁的教育方式,也同样被人所津津乐道。
对于儿子郑亚旗,他奉行的理念是:儿子18岁前,满足他一切要求,但儿子18岁后,他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
秉着这样的观念,郑亚旗小时候,要啥有啥。
他可以直呼郑渊洁的大名,也可以尽情在网上冲浪,甚至可以在老爸眼皮子底下,用牛奶给自行车“加油”
不过,郑渊洁做过最“惊天动地”的父爱行为,还是和儿子一起策划退学。
事情的起因是,郑亚旗特别看不惯老师为了提高班级平均分,提前泄题的行为。
于是郑渊洁就和儿子密谋,考一个“刚好及格,但能拉低全班平均分”的分数。
郑亚旗也“不负所望”,以62分的成绩,名正言顺地结束了小学学业,被父亲接回了家。
从那以后,郑渊洁开始亲自教育儿子。
郑渊洁认为:人竞争到最后,竞争的只是道德品质,品德差的人,学历再高,也只会四处碰壁。
每天晚上,郑渊洁还会带着儿子到河边去散步,讨论的内容,从热点事件到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郑亚旗曾说,很感激父亲给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让自己收获了同龄人难以体会的知识和快乐。
如今的郑亚旗,已经成为著名动画片导演,组建了美满的家庭。
郑渊洁说过一则儿子长大后的轶事:“汶川地震时,郑亚旗让我捐款,所以我成了当时捐款最多的中国作家;后来玉树地震,郑亚旗也劝我捐款,我又捐了100万,然后他就送了我一辆跑车,那是他自己赚钱买的。”说到这,郑渊洁还顿了顿:“从这个角度来看,还行吧?”以身作则,教会孩子爱与感恩,郑渊洁做到了。
虽然他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所有孩子都适用,但他尊重个性、以德育为先的理念,却值得每一位家长借鉴。
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大于说教,也是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
这或许是为人父母,都需要明白的道理。
郑渊洁写过的童话里,有一则《驯兔记》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则童话里,听话的学生都变成了兔子,只有小男孩皮皮鲁,因为始终变不成兔子,让家长心急如焚。
没办法,皮皮鲁只能买了个兔子头套戴上,假装自己被驯化了。
可在内心深处,他却因为要戴一辈子的头套,而害怕不已。
幸而在最后,皮皮鲁遇到了伪装成熊猫的郑渊洁。
郑渊洁把头套摘下来,笑着安慰他:“没关系,孩子,这只是一场童话”
这故事很郑渊洁,它隐喻了很多人在长大后,发现的真相。
我们终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戴头套的大人。
但依然有极少部分人,能在历经世事后,记得自己最初的模样。
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表达自我,任世间风云变幻,眸中依然星辉不改,光芒闪烁。
郑渊洁,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在童话里,还是在现实中,他始终守护个性,呼吁真诚,给那些不想长大的孩子们,营造了安放童心的后花园。
心有所往,终至所归。
人生从来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你做好自己的事,终将神采奕奕,光芒万丈。
就像《成为简·奥斯汀》里的一句名言:“不要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点个,希望我们都能像郑渊洁一样,在平凡生活里,找到自己的童话。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