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中国丧事十大悲曲(丧葬音乐)

时间:2024-02-10 23:12:45阅读:

中国丧事十大悲曲(丧葬音乐)

殡葬音乐的功能,营造殡葬气氛。

死了人,丧家肯定不能使用欢快的喜庆音乐,否则人家会发生误会,以会这里在办喜事。况且,自己家里人也难以接受,至亲的意外死亡尤其如此。所以,与死亡事件性质相适应的殡葬音乐就是非常必要的。如现在国内流行的《哀乐》,旋律低沉、缓慢,压抑感非常强烈,对于营造悲痛的治丧氛围的效果是符合非常强烈的。当然,不同的死亡事件,不同的人物死亡、不同的家属,可能对于治丧氛围的价值认同各异,全国都使用一首《哀乐》来营造治丧氛围,在丧礼的不同环节,如出殡、送灵、下葬,甚至清明祭祖场合都使用它,就显然没有必要的了。所以,制定治丧各环节的音乐、祭祀音乐,是非常必要的。

如前述,灵堂上不能太寂寞。否则会太显压抑,人们的神经会非常紧张。在农业时代,人们办丧事放鞭炮、请戏班唱戏等,其实就是吸引周边人群来观看以增加热闹度,并借以驱散寂寞的。尽管这些治丧方式被历代的正统儒家人士斥为“丧事娱乐化”,但却一直禁而不止,原因就在于此。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民间生活中经常也是有音乐相伴随的,如送新娘子的路上就有当地的音乐人士们一路吹吹打打,以示喜庆,为营造喜庆气氛;重要的节庆日、富贵之家做寿等日子,请戏班子唱戏,则为营造欢庆气氛。

丧葬音乐的功能,亲和聚众。

人心嗜好音乐,以此为乐源之一。音乐又具有人心的亲和力、人群的凝聚力,因而,中国历代王朝均非常注意“制礼、作乐”

不同旋律性质的乐曲有不同的主题,对一定场合具有一种亲和作用,形成一种秩序感,从而造成一种人群的凝聚力,在婚、丧、庆典诸活动中,不同性质的音乐旋律就起到了这一“亲和聚众”的作用。

这是说,音乐是追求快乐的,人性贪恋音乐,故人情不能无音乐。“夫乐者”,指音乐;“乐也”,指快乐。宗庙音乐得到了“和敬”,乡间宗族间音乐得到了“和顺”,家乐庭内的音乐得到了“和亲”,全是一个“和”音乐起到了引导秩序的作用,这就是古代提倡音乐的目的。

中国传统社会是聚族而居,助丧人众主要是同族及邻里之人,殡葬音乐则能起到召唤并聚集族众的作用。因为,殡葬音乐不时响起,就意味着此丧事还在办理中,族众、邻里以及姻亲就不能全部离去。当然,与此相随的还有丧宴等,它们也起到了“留众”的作用。可以设想,一个冷清的无音乐的灵堂,会是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的地方。

丧葬音乐的功能,突显礼仪。

殡葬中的音乐具有突显礼仪的功能。就是说,在送殡、辞灵、出殡、下葬等不同的环节中奏出不同的音乐代表着某种“礼F仪”的性质,起着提示人们“不同的殡葬礼仪环节”的作用。当然,这同时是在统一着参与者们的心灵。

丧葬音乐的功能,教化人心。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