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秦王嬴政怎么死的(秦始皇去世的真实原因,是因病而亡,还是被人用三寸铁钉穿脑而亡)

时间:2024-03-03 10:01:27阅读:

秦王嬴政怎么死的(秦始皇去世的真实原因,是因病而亡,还是被人用三寸铁钉穿脑而亡)

秦始皇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围绕着他的历史谜团数不胜数,尤其是秦始皇的身死之谜,历来都是众学者研究讨论的重点话题。

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开启了他的第五次巡游,而他传奇的一生也在这趟旅途中走到了终点。

对于秦始皇的真正死因,除了得到现今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病亡说”以外,还有著名的“说”

著名历史学者郭沫若也是“说”的支持者,他在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中提出了关于秦始皇死因的猜想。

郭沫若先生认为,直接导致秦始皇死亡的原因是有人使用一根足足三寸长的铁钉,从秦始皇右耳钉入颅内。

这个说法在当时可谓是激起了千层浪,如此大胆的猜测无疑引起了历史爱好者们的激烈讨论。

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郭沫若先生的说法是在深刻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还是据理推测的猜想。

若果真是他人导致始皇帝死亡,那么这个人究竟会是谁。

郭沫若在统一中华并建立帝国以后,秦始皇便开展了全国性的巡游,一方面是为了昭告天下,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求取长生不老药。

在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前夕,发生了许多件怪事,其中就包括历史上著名的“荧惑守心”事件。

天蝎座在古代被称为“心宿”,由心后星、心大星和心前星组成,其中心大星最为明亮,也被视为天子的象征。

天蝎座故而“荧惑守心”现象就被当时的星象师认为是皇帝星位遭袭的象征,秦始皇要么失去帝位;要么不久身死。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秦朝,人们对星象师做出的解释深信不疑,包括秦始皇。

除此之外,在奇特天象发生的同一年中,还出现了陨石坠落的事件。

按道理说,陨石坠落虽然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也不至于冲击到一国之君的心理防线。

实际上,在这颗陨石上刻有七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下秦始皇直接就坐不住了,怀疑是有人刻意为之,遂派遣御史逐一排查,但是却一无所获。

于是秦始皇下令将陨石周围的人家尽数处死,同时销毁陨石。

自从这两件事发生后,秦始皇对于危机的忧虑感愈发沉重。

于是秦始皇便找来卜筮令算卦,以求化险为夷的方法,得到的答案就是外出避灾。

上述算卦的说法虽可能是后人杜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件事对秦始皇的影响巨大,也是促成秦始皇开启第五次巡游的直接原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启了他的东巡之旅,身边带着的重要人物为胡亥、李斯、蒙毅、赵高等。

然而,在东巡之旅行至沙丘时,秦始皇却突然驾崩。

秦始皇的死不仅对整个大秦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他的死因也成为了历史上扑朔迷离的疑团之一。

学术界对秦始皇之死的说法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为“派”;另一派“病死派”

就“论”而言,想要解释得通整个事件就必须要指出三个关键点,分别为凶手、动机以及是否有能力秦始皇。

目前在这个观点中,赵高是凶手的说法被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赵高有明显站位胡亥的倾向,但与赵高不和的长子扶苏却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选。

影视剧中的赵高如果扶苏继任,自己得不到重用是小,勾结朋党被扶苏查出是大,因此赵高确实有帮助胡亥上位的倾向。

然而这些也只能说明赵高有行刺的动机,而且还并不充分。

在史料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意思是秦始皇半路生病时派遣蒙毅去向山川祷告。

因此就有说法认为赵高在始皇帝生病时调遣走蒙毅是为了能清除视野,以便自己实施阴谋。

实际上这种说法颇具争议,有诸多疑点值得讨论。

首先就是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怎么会调动得了已经官拜上卿的蒙毅,其次哪怕赵高真的假借始皇帝的旗号调走了蒙毅,后续也会面临许多问题。

影视剧中的蒙毅要知道随行者中还有李斯、胡亥等亲信,只要秦始皇发现蒙毅不见踪迹,哪怕随口一问,事情都会败露。

有不少学者也对此种说法进行了驳斥,并认为调走蒙毅其实是秦始皇的本意,和赵高并无关系。

在我国古代,祭祀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秦始皇由于身体虚弱而无法亲自前往,那么就必然会派遣最能代表自己的贤臣代替。

蒙氏兄弟出身将门,为帝国征战多年,战功赫赫,深得秦始皇赏识。

当时蒙恬驻守边疆,身边的蒙毅自然是“还祷山川”的不二人选。

除了动机不足外,赵高的行刺能力也不足以支持他完成这件事。

首先秦始皇有过多次险象环生的经历,前有荆轲在大殿上追得他绕柱而行,后有张良收买力士在博浪沙车队。

这些经历势必会让秦始皇的警惕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将蒙毅带在身边以及让胡亥亲自护驾,都足见其谨慎。

其次,在第五次巡游中,李斯全权参与了秦始皇出行的安保工作。

历史上李斯经手的工作就没有出差池的,加之官位又碾压赵高,因此赵高想在李斯的保护下行凶可谓是难如登天。

既然李斯在此次东巡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有没有可能行刺者就是李斯本人呢?

影视剧中的李斯其实还真的存在者就是李斯的说法,不过理由比起赵高来更不充分,也更站不住脚。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始皇帝死后李斯受赵高撺掇,成为了篡改诏令害死扶苏和蒙氏兄弟的帮凶。

所以有人就认为李斯参与并主导了秦始皇的行动。

事实上,李斯当时会与赵高同流合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扶苏登基后会重用蒙恬蒙毅,进而忽视了自己这个大秦第一丞相。

但仅仅这点不可能作为李斯谋害秦始皇的动机,毕竟在胡亥上位后,李斯依旧与赵高保持着水火不容的关系。

影视剧中的李斯还有人认为,在秦始皇驾崩以后李斯“秘不发丧”,是怕自己杀害秦始皇的行径被天下人知道。

其实这种说法更是没有理由的揣测。

因为秦始皇的突然死亡,有许多棘手的事情就落到了李斯头上。

秦始皇一死,那么原先残留的六国残党很可能发起叛乱,刚刚安定的天下又将被战火蔓延,帝国也将处于风雨飘摇中。

为了完成这个目的,李斯用臭鱼烂虾混淆气味,并且每天依旧定时给秦始皇所在马车进膳和汇报工作。

这些并不能体现李斯谋害秦始皇的动机,只能展现出李斯作为左丞相行事之谨慎、考虑之周全。

除此之外,用后来发生的事情来反推原本的动机,这样得出的结论本就可信度不高,还颇有点“马后炮”的意思。

最后,在“论”中,郭沫若先生也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

在他的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中描写了秦始皇由昏迷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起因是秦始皇突发“羊儿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癫痫,并且在此过程中头部受损,开始昏迷不醒。

翌日,当车队行至沙丘后,胡亥、李斯、赵高三人发现秦始皇已然辞世。

并且发现秦始皇右耳中还有黑血流出,仔细观察后还能发现有根三寸长的铁钉从右耳贯入头部。

关于凶手是谁,郭沫若则在书中提出了“胡亥弑父”的猜想,认为胡亥是杀害秦始皇的幕后黑手。

影视剧中的胡亥然而,这种说法也并不可信,毕竟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胡亥存在弑父的动机和行为。

因为胡亥如果真的杀死了秦始皇,那么在封建体制下,扶苏就会直接成为大秦帝国的皇帝,胡亥是捞不着一点好处的。

“论”显然无法完美解释秦始皇死亡的真正原因,那么“病亡论”又如何呢?

实际上,秦始皇是因病而死这一说法是最受学者们支持的,因为有许多相关资料都可以为这个说法提供支持。

目前认为导致秦始皇病死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劳累、高温。

首先是遗传,秦始皇往上数三代,只有曾祖父秦昭襄王达到了七十六岁的高龄。

所以秦始皇去世时四十九岁,也符合家族遗传的情况。

其次,史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描述的就是秦始皇在位期间日夜操劳,辛勤工作。

要知道,古代帝王批阅奏章不仅仅是看过一遍那么简单,还要进行批注。

就比如乾隆皇帝,经常出现写的批注比奏章内容还多的情况,如果秦始皇是这种批阅方法,那对身体的负担可不是一般地大。

此外,秦始皇纵欲过度也是折寿的重要原因。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这样的场景:宫女们每天将洗面的脂粉水倒在渭河里,使得渭河上都泛起了油光。

当然杜牧在此处运用了夸张的叙事手法,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宫女数量之多,妆容之细致。

数十年如一日的操劳加上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便不足为奇了。

最后一点,环境因素,也是最多学者所认可的,秦始皇殒命的直接。

秦始皇到达沙丘时正值七月,而自古以来,沙丘地区在这个时间段又多发高温、干热风和沙尘暴。

秦始皇的宿疾之躯很难适应该地的特殊环境和气候变化,因此突发恶疾进而身死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不管是“论”还是“病亡论”,两者都存在其可取之处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在探究时不可一棒打翻某一方。

在讨论秦始皇之死这种历史谜团时,应该抱以大胆猜想,谨慎求证的态度。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蒙恬列传》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