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家将》《三侠五义》的演义小说和戏曲中,都有一个非常正义的角色,名叫“八贤王”,此人手持金锏,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堪称正义的化身。实际上,历史上并无八贤王此人,倒是有两个原型人物,分别是赵匡胤之子赵德芳和宋太宗之子赵元俨。
其中,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23岁就病逝了,生前罕有作为。而赵元俨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子,此人活了60岁,人称“八大王”,虽然和“八贤王”这个名字符合,但他却没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能力,甚至被太后打压多年,靠装疯卖傻,才混迹于朝堂。
近期,北宋历史大剧《清平乐》热播,“八大王”赵元俨在第一集便出场,而且称太后刘娥为“寡嫂”,对太后多有不尊重之意,让宰相吕夷简十分不屑。历史上的赵元俨为何要和嫂子太后刘娥为敌呢?这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他50岁那年便去世了,当时两个儿子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都有条件继位,但是,最终成为宋朝第二位皇帝的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宋太宗。这种“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在历史上留下“烛影斧声”等诸多传言。
宋太宗登基后,其长子赵元佐因为叔父赵廷美之死而发疯,次子赵元僖又莫名其妙地暴死家中,最终,立三子赵恒为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赵光义有9个儿子,除了宋真宗赵恒以外,他最喜欢的莫过于第八子赵元俨。《宋史》记载: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
可见,宋太宗赵光义对第八子非常喜爱,上朝的时候也让他陪在左右。宋真宗登基后,对他这个八弟也非常爱护,先后为赵元俨加官进爵,赵元俨当时的待遇远远超出其他亲王。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上疾大渐,大臣叩榻问候,乃以指点胸,又展五指,再出三指,以示丁谓等。
宋真宗临终前,宰相丁谓等人在御榻旁,宋真宗病重不能说话,他先伸出5根手指,又伸出3根,点自己的胸口。
当时宋真宗已经立赵祯为太子,不过,赵祯年仅13岁,众人认为,宋真宗伸出的这8根手指头,意思是让他的八弟赵元俨来辅佐赵祯,更有甚者,认为宋真宗可能是临时改变主意,想传位给八弟赵元俨,因为宋朝本就有“兄终弟及”的传统。
但是,这种想法只是猜测,在有太子的情况下,大臣们谁都不敢乱说。接下来,皇后刘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大家一个说法。
《徐资治通鉴厂编》记载:章献隔帷见之,候大臣退,令近侍追之,传谕适来官家展五指,又出三指,只说三五日来疾势稍退,別无他意,谓等诺之。
宋真宗伸出8根手指头的时候,章献皇后刘娥正在帷帘后面,等大臣退下后,刘娥连忙派人把大臣们追回来,谎称宋真宗刚刚说话了,说自己伸8根手指头的意思是:病情三五日便好了。
丁谓等大臣都是官场老手,哪里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于是纷纷点头。
皇后刘娥素来有野心,她本来在筹划等宋真宗去世后她来辅政,宋真宗刚刚的表现,让刘娥意识到八王爷赵元俨对自己的威胁,从此对赵元俨猜忌很深。
然而,刘娥猜忌赵元俨,真的是仅仅因为宋真宗的8根手指吗?其实远不止这些。宋真宗生病的时候,赵元俨就以探病为由,赖在皇宫里不走了。宋朝名臣李迪认为,皇帝病重,身为弟弟的赵元俨一直待在宫中非常不合适,有意欲复制“烛影斧声”的嫌疑,所以在赵元俨要水洗脸之前,用毛笔在水盆里搅和了一下,清水变黑。赵元俨以为有人要毒害他,所以赶紧骑马离宫。
不过,笔者对《智囊(选录)》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赵元俨从小受皇兄疼爱,在皇兄病重时,他留在宋真宗身边,其实合情合理,而且当时宋朝已经明立太子,和宋太祖赵匡胤病重时的情况完全不同。所以,说赵元俨想谋求继位,实际上并不可信。但因为此事,赵元俨被太后猜忌,从此备受打压,赵元俨心里苦。
当年,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权处分军国事。”刘娥胜出,赵元俨怕太后会报复他,因此闭门不出,谎称自己有阳狂病,不再上朝议政。《宋史》云: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
而太后刘娥也乐见赵元俨如此。所以二人表面上和谐,但刘娥的亲信们,对赵元俨戒备甚深。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去世后,赵元俨终于找到机会,将宋仁宗的身世告知宋仁宗。此时的宋仁宗才知道,原来自己不是刘娥的亲生儿子,自己的生母竟然是已经去世一年的宸妃。赵元俨这么做,其实是对刘娥这么多年打压的宣泄。
仁宗亲政后,赵元俨多次为宋仁宗出谋划策,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赵元俨有其特定的贡献。
庆历三年冬天,59岁的赵元俨病重,宋仁宗前往探望,亲自调药喂自己的八叔。二人屏退众人,说了很多知心话,史载:“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为忠言。”次年,赵元俨病逝,宋仁宗痛哭不已,安葬时,宋仁宗三次到达葬礼现场。
在北宋历史上,太后刘娥和八大王赵元俨都有贡献。只是,太后刘娥临朝称制多年,她安定朝堂,辅佐仁宗,做出了不斐的政绩,赵元俨的政治贡献自然远不如刘娥。但若没有赵元俨等人的牵制刘娥、监督赵家的江山,刘娥也难有如此作为。因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要公允地看待赵元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