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有三位嫡子:嫡长子永琏: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发贤皇后富察氏所生。雍正五年,雍正一番权衡利弊后,将富察氏指婚给乾隆为嫡福晋,乾隆非常宠爱孝贤皇后,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对于乾隆而言,端庄贤惠的孝贤皇后就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雍正八年孝贤皇后生下与乾隆的第一个儿子永琏,也就是乾隆的嫡长子。
永琏作为弘历嫡长子,雍正极其看重,亲自为其取名为“永琏”,很明显雍正想让嫡长孙继承将来的皇位。乾隆登基后,将嫡长子永琏秘定为皇储,给予厚望,然而永琏仅8岁便病逝了。痛失爱子后,乾隆将永琏追封端慧皇太子,并且下旨按照太子的规格下葬永琏。
嫡次子永琮:永琏的病逝,让孝贤皇后与乾隆都非常失望。乾隆有非常强的立嫡的心思,所以想让孝贤皇后再生嫡子,将来承继皇位。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隔八年,孝贤皇后再生嫡子,乾隆非常高兴,为其取名为永琮。
在乾隆本以为嫡子继承皇位有望时,永琮不到两岁便夭折了。
永琮病逝后不久,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在南巡的路上病逝。
就这样,嫡皇后已不可能再次生下嫡子。
也是在这一年,乌拉那拉氏被封为皇贵妃,掌管六宫事;两年后被尊为皇后。
乾隆一朝,有两位活着时正式册封的皇后:孝贤皇后与继后那拉氏两位皇后先后生下四位嫡子: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这四位嫡子,只有皇十二子永璂得以长大成人,另外三位全部夭折。
作为乾隆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按理说有强烈立嫡心思的乾隆会将永璂立为储君,将来继承皇位;但让人不解的是:永璂不仅没有储君之尊,反而被乾隆厌弃,年仅25岁抑郁而终。
在后宫中母子之间的命运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永璂的命运跟他的生母继后那拉氏是息息相关,说白了:永璂之所以会被父皇乾隆所厌弃,跟生母有最直接的关系。
继后乌拉那拉氏,雍正十二年参加内务府选秀,入宝亲王府为侧福晋。
其实那拉氏的出身并不是多高贵,她的父亲纳尔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佐领,隶属于镶蓝旗。与出身勋贵世家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相比,那拉氏的出身确实不值一提。
所以那拉氏一开始能在宝亲王侧福晋的位置上,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乾隆登基的时候,潜邸的嫡福晋、侧福晋与侍妾格格们均得到册封:嫡福晋富察氏被封为皇后侧福晋高氏被册封为高贵妃侧福晋那拉氏被封为娴妃侍妾格格苏氏被封为纯妃.
如此可以看得出,那拉氏位列后宫第三位。
纯妃虽然也被封为妃,但她是汉人,而且在潜邸时只是侍妾格格的身份,自然不如那拉氏地位要高。
其实从乾隆登基,一直到孝贤皇后病逝,这十三年的时间,那拉氏并不得宠,而且见乾隆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乾隆对自己的娴妃也不是很了解。
至于《如懿传》中乾隆与娴妃乌拉那拉氏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互生情愫是不可能发生的,相对来说《延禧攻略》中的娴妃辉发那拉氏还比较贴合实际。
那拉氏不得宠,自然生下子嗣的机会很渺茫。但即便是如此,娴妃还是凭着自己的资历,端庄贤淑、孝顺太后,得以提升了位份,被晋封为娴贵妃。
同那拉氏一同晋封贵妃的还有纯贵妃苏氏,苏氏能被晋封贵妃,完全是“母凭子贵”,此时的苏氏已经生育皇三子永璋与皇六子永瑢。
这一年,是乾隆十年。
可能有人会问:大清的贵妃标配不是两人吗?
再加上高贵妃不就是三位贵妃了吗?
其实在这一年高佳氏晋封为皇贵妃了,乾隆为了给病重的高佳氏冲喜,而将其晋封为皇贵妃。如此便符合祖制,不过很快高佳氏病逝。
如此后宫中,娴贵妃那拉氏便成为后宫第二位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苏氏已经生有两位皇子,但实际上其实际地位仍旧不如那拉氏,就因为那拉氏是满人。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在南巡的路上病逝。
一时间,皇后的位置出现空缺。
“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然后宫不可一日无主。
最有资格做继后人选就是两位:娴贵妃那拉氏纯贵妃苏氏不过在崇庆皇太后的支持下,乾隆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将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
正因为乾隆不情愿册封皇贵妃,所以那拉氏的皇贵妃册封大典虽然简单,不仅规格被降低,而且乾隆还不准许公主、妃嫔以及朝廷命妇们前去道贺。
如此一来,那拉氏即便是晋封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其各种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乾隆十五年,孝贤皇后病逝第三年,崇庆皇太后一再催促乾隆册封那拉氏为继后。
此时的那拉氏并未生下一儿半女,可见崇庆皇太后能够极力地拥护那拉氏为继后,是当真喜欢那拉氏这个人。
乾隆实在不能违拗生母的意思,便下旨将那拉氏册封为中宫皇后。
可能有人会问:乾隆当真如此厌恶那拉氏吗?为何就是不愿将其册封为继后?
其实此时的乾隆当真不厌恶那拉氏,哪怕是已经生育皇子公主的苏氏要被册封为继后,乾隆也很不情愿。因为乾隆不愿意任何一个女人去替代孝贤皇后的位置,对于乾隆而言,孝贤皇后是任何女人都替代不了的。
不仅是心里的位置,更加包括皇后的位置。
乾隆一直接受不了别的女人入主中宫的事实,所以一直拖着。
但毕竟大清不能没有皇后,作为一国之君,乾隆再任性也不能在皇后之位上任性。
就这样,那拉氏正式成为乾隆的第二位皇后。
因为此时乾隆已经在位十几年的时间,大清繁盛、国库充裕,所以那拉氏的封后大典极其隆重。但再隆重的封后大典,都掩盖不住乾隆对孝贤皇后的思念之情。
封后大典后的几天,宫里都格外的热闹。
但即便是再热闹,乾隆还是忘不了乾隆十三年那个肝肠寸断的一天,发妻富察氏离自己而去。正因为乾隆从内心深处不能接受那拉氏,所以那拉氏即便册封为皇后,乾隆也只是与那拉氏维持表面的夫妻恩爱。
与此同时,乾隆的内心有很矛盾:那拉氏从潜邸时有很孝顺太后、贤良淑德,太后很喜欢那拉氏,所以乾隆也实在是找不出那拉氏到底里是哪里不如孝贤皇后。
乾隆十六年乾隆再次南巡时,终于接受了那拉氏。
就这样二人正式成为恩爱的夫妻,那拉氏也接连生下两子一女:乾隆为皇十二子取得名字也破有深意:“永璂”的“璂”字是“皮子衣服缝合地方的玉饰”的意思,所以“璂”自带君王的属性,就像乾隆嫡长子永琏的“琏”是承宗器的意思。其实单纯从名字便可以看得出,乾隆是希望永璂将来能承继大统的。
最起码,永璂出生的这一年,乾隆是有如此打算的。
但为何,又放弃了永璂这位嫡子了呢?
继后那拉氏与乾隆二人之间的夫妻和睦生活仅仅维持了五六年而已,也正是这五六年的时间那拉氏生下两子一女,不过仅有皇十二子永璂得以长大成人。
之后,那拉氏彻底被乾隆冷落。
至于冷落的原因,表面上是“色衰而爱驰”,毕竟五六年以后就是乾隆二十年左右,此时的那拉氏已经年过四旬,确实已经不再年轻。后宫中从来不缺乏年轻貌美的妃子,比如令妃魏佳氏,便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正式得到乾隆帝盛宠,并且用了十年的时间生育六个子女。
“母凭子贵”,乾隆二十四年进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晋封皇贵妃。
魏佳氏晋封皇贵妃前,恰好是那拉氏对乾隆积怨越来越深的时候。
但实际上并非“色晒爱驰”那么简单,在那拉氏被封为皇后,与乾隆琴瑟和鸣之前,乾隆并不怎么宠幸那拉氏,可以说对那拉氏并不了解,只是看到那拉氏的表面,是一个温良贤淑秀丽的妃嫔。
但是在乾隆真正决定接受那拉氏以后,才发现那拉氏表面上“赋性安和”,实际上内心“特别的刚”与温柔贤惠的孝贤皇后形成很明显的对比,乾隆难免越来越怀念发妻。
那拉氏在与乾隆单独相处之时,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其实帝后之间的感情早就已经破裂,但为了大清,乾隆只能是表面上与皇后夫妻恩爱。
其实那拉氏从被封为皇贵妃开始,心中非常“委屈”;被封为皇后以后,面对乾隆的冷淡,仍旧尽量克制自己,委屈求全。
虽然有短暂的夫妻恩爱,但很快那拉氏便彻底失宠,自己付出的感情没有回报,那拉氏心中又怎么会没有怨恨呢?
尤其是看着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嫔开始得宠,而自己“色晒爱驰”,那拉氏暗自垂泪也是常有的事情。诺大的后宫中,只有崇庆皇太后能安抚那拉氏几句,但崇庆皇太后还是劝说那拉氏,千万不要冒犯皇帝。
很显然崇庆皇太后也没有真正认识那拉氏,她没想到的是那拉氏骨子里并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子。内心积压的不满越多,等到爆发的时候自然会越猛烈。
果然,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时,那拉氏内心的不满彻底爆发。
二月初十,是那拉氏的千秋节,按理说皇后的生辰应当举行宴席,但是乾隆下旨停止,只是在早晚的时候给那拉氏加了菜。作为大清的皇后,这自然是耻辱。
闰二月十八,那拉氏言语上冒犯乾隆后,跑到崇庆皇太后的面前,请求太后准许自己在杭州出家。大清的皇后出家,太后怎么会肯呢?
这关乎到大清的体面!
没想那拉氏突然从自己的袖子中拿出剪刀,将头发剪断。
满人只有在亲人大丧时,才能落发;那拉氏如此做,究竟是在“诅咒”谁呢?
乾隆便下旨让那拉氏提前回宫,理由是皇后“突发疯疾”
至于那拉氏究竟为何会突然落发,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那拉氏被送回京城后,乾隆虽然继续南巡,但是心情异常烦闷;再加上皇帝皇后失和的消息被传了出去,让乾隆很是无奈。乾隆对那拉氏只有“恨”,没有懊悔,并没有遗憾。
在那拉氏病重之时,乾隆照常前往避暑山庄,没有丝毫的怜悯;仅六天后,那拉氏病逝。
那拉氏病逝后,乾隆直接告知臣民:帝后失和的情况与原因。
其实乾隆有废后的想法,因为朝臣们反对才没有成行。
甚至在那拉氏病逝后,不仅没有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甚至没有按照妃嫔的规格下葬,只是将那拉氏的棺椁直接塞进了纯惠皇贵妃苏氏的陵寝之中。
作为曾经大清的皇后,死后连一个单纯的宝顶都没有,实在是可悲。
可以说乾隆对那拉氏确实非常绝情,或许就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爱吧!
正因为乾隆刻骨铭心地痛恨继后那拉氏,不仅没有谥号、单独的宝顶,甚至连那拉氏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都受到牵连。
按理说,永璂是乾隆四位嫡子中唯一一位长大成人的,自然身份地位要高于其他的皇子。理应受到乾隆的重视才对,但是永璂不仅没有受到父皇的盛宠,反而待遇还不如其他庶出的皇子。不得不说,在紫禁城中,母子当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永璂从小性格就少言寡语,但是喜欢读书,所以乾隆还是比较喜欢永璂的。
毕竟是嫡子,乾隆也希望永璂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储君。
然而,乾隆三十年,永璂14岁,生母那拉氏断发,虽然没有废后但形同废后。永璂的命运也彻底发生变化,原本是高高在上的嫡子,生母形同废后以后,永璂的地位也很尴尬。
虽说还是嫡子,但成为乾隆最讨厌的儿子,连庶子的地位都不如。
除了一些必要的宴席、祭祀需要永璂出现,其他的时候永璂都不会外出;即便是乾隆外出,带着其他的皇子一同出行,却单独生下永璂一人在南书房读书。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为永璂指了一门婚事,嫡福晋是蒙古阿巴噶右旗博尔济吉特氏;只不过因生母那拉氏的病逝,永璂的婚事一直拖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不仅如此,那拉氏病逝后,乾隆不仅没有丝毫的悲伤,而且让永璂一人回紫禁城为生母处置丧事,最终将那拉氏入葬纯惠皇贵妃的陵寝中。既没有皇妃的尊荣,更没有皇后的尊荣。
这对于永璂而言,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只能选择接受。
其实乾隆如此处置那拉氏的丧事,便是在告诉世人:那拉氏没有继后之尊,永璂更没有嫡子之尊。
看过清宫剧的应该知道,后宫之中,宫女太监们向来是拜高踩低。见永璂母子失宠,便不将永璂当皇子看待,很少有人尊重永璂,甚至在永璂的用度上短缺。
永璂死后的待遇比生母要强的多,最起码有一个单独的宝顶,有一个单独的坟茔。乾隆下旨,在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旁边修建永璂的园寝。
永璂是无后而终,乾隆将皇十一子永瑆的第四个儿子绵偲过继给永璂,交给永璂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抚养。
不过在永璂病逝8年后,博尔济吉特氏亦追随而去。绵偲又重新回到生父永瑆的身边,可以说整个乾隆朝,乾隆都没有给曾经的嫡子永璂一个爵位。即便是永璂病重时,乾隆都没有为了冲喜而晋封永璂为贝子或者贝勒。
可见在乾隆的眼中,有多痛恨那拉氏母子。
即便是乾隆不喜欢的皇长子永璜,在病重时都被封为亲王;皇三子永璋也不得乾隆宠爱,在永璋病重时乾隆也将其封为郡王来冲喜。
但永璂什么爵位都没有,至死都是光头阿哥。
到了嘉庆四年,嘉庆帝亲政后,将这位兄长追封为多罗贝勒,永璂才算是有了爵位。
乾隆十七年四月,永璂出生的时候,乾隆非常高兴;竟然高兴地一改多年的习惯,让内监代替自己前去给太后问安;而自己则是急匆匆地前往翊坤宫看望皇后那拉氏与嫡子永璂。
不仅作诗表达自己的喜悦,而且亲自为其取名为“永璂”,寄予厚望。
乾隆十七年到乾隆二十年,是永璂与生母那拉氏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不仅是皇后与嫡子,还得乾隆宠爱。但是从乾隆二十年开始,生母那拉氏失宠的同时,永璂作为嫡子影响还小一些。
但是乾隆三十年,那拉氏冒犯乾隆,自行断发,不仅自己的前途断送,就连自己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永璂的前途也给断送掉了。
永璂生母于乾隆三十一年病逝,永璂于乾隆四十一年病逝永璂病逝时年仅25岁,之所以如此英年早逝,最大的原因就是抑郁不得志。
本应当是储君最有可能的人选,却终其一生没有被封任何爵位,确实极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