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对联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所写。
洪武二年江西吉水降,解府降生一位“神童”洪武21年高中进士。他生活在明朝初定,经靖难之役后,明代社会走向稳定时期,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委以重任。经历三朝,主编《永乐大典》、《太祖实录》和《孝女经》等经典大作。
刚秉正直的解缙少年得志,高中进士,深得明太祖的器重。不谙人世,对官场的潜规则全然不懂,直言不讳,旁敲侧击,甚至直接指责朱元璋的施政弊端,但朱元璋珍惜人才和顾及其父的交情,才罢黜出朝,让他回家读书,闭门思过。
解缙进朝为官,朱元璋曾对他说:名义上是君臣,情义上如同父子,要求解缙对他就知无不言。一般人听到这些话后,肯定会顺竿而上,向朱元璋叩拜,称呼干爹,能让他仕途一帆风顺。而解缙没有顺势而为,从此事可以看出,他一副书生气太重,自恃清高。
令人不解的是,朱元璋并没有批评他,同时朱元璋对他给予了褒奖。《明史》记载:“书奏,帝称其才。”认为他有治国的才能,观察细微准确。直中要害。可朱元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明太祖朱元璋褒奖解缙进言解缙急于施展自己的才华,能为皇帝所用,看到皇帝对他的万言书的嘉许,但没有实施。他又写了《太平十策》献给朱元璋,将自己的治国思想与方略,涉及到农业、教育、吏治、赋税等。详细而系统地进行了阐述,希望得到皇帝的重视。等来的是皇帝改任他为监察御史,此职位是专门弹劾官员的不正之风。
朱元璋的如此做法,解缙也该醒悟了,但是他依然没有嗅出异味。解缙在任监察御史时,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是一位睚眦必报的奸黠小人,因解缙的弹劾而降职,于是怀恨在心。为自己后来埋下了祸根。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向李善长开刀,罪名就是与胡惟庸案有关。天真无邪的解缙,竟然给李善长写辨冤书。辨冤书里言辞凿凿,让朱元璋无可反驳,极为恼火。
解缙的父亲解开来京探望儿子解缙,入朝参拜朱元璋。朱元璋对解开说起解缙在朝为官的事情。
《明史》记载:帝谓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归,益令其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无奈跟其父亲回乡,一心治国安邦的他,不得不回家,闭门思过。其实朱元璋也是为了保护人才,给他的子孙培植人才,才让他离开勾心斗角的朝廷,避免遭人陷害。
解缙回家读书,奉旨闭门思过解缙登科进朝为官两年,被削职回家,奉旨闭门思过,准备期满后,回京再展人生仕途抱负。人生命运总是与人开玩笑,寄托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甚至莫名其妙的招来横祸。
如今的解缙只是一介平民,想入皇宫,是千难万难的。让他想不到的是,遭受他曾经弹劾袁泰的报复,告发他违逆先皇“十年再来”的圣旨,并指责他犯下“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的人伦大罪。按照明朝的刑罚条例,论罪当斩。
解缙流放河州1、审时度势投入朱棣旗下解缙一番审时度势的话语,安定了众人的心。然后他们潜出成后,投靠了朱棣。因方孝儒坚持“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不愿给朱棣起草“登极诏”朱棣诛了他十族。
而解缙是卓然超群,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于是他成了起草《登极诏》的人选。就这样的一次机会,得到了朱棣的重用。
1403年,朱棣登基后,解缙仕途平步青云,任职内阁学士。参与朝廷事务。他与杨士奇,杨荣等,成了朱棣的亲信内阁大臣。
朱棣登基,改元永乐2、修撰《太祖实录》和《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元年,朱棣对解缙说,想编修一部经典全书。听到此消息后,解缙心喜如狂,在15年前,他向朱元璋上万言书时,就提到修纂大书的建议,未能如愿。而今朱棣提出,正合解缙之意,他博读古今书典,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也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
永乐元年,朱棣召解缙上殿说道:“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轶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解缙主持修纂《永乐大典》3、流放南来解缙秉性直率,对皇室忠诚,这次奉命对人事进行评价,却招惹了祸端,埋下了后患,竟引发了后来发生的一连串恶果。
解缙出于维护朝廷秩序和尊严,看到对朱高煦迁就会产生后患,便向朱棣谏言:“这样下去,将会引发更大的争端,望皇上不要这样做。”想不到,这一次朱棣听了,竟然十分暴怒,完全撕去往日君臣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将一大股火气向解绍发泄,这是“离间骨肉”朱棣开始疏远了解缙。
朱棣疏远解缙叛乱,朱棣率兵前往征讨。解缙劝谏朱棣罢兵,以安抚为主,而朱棣不听其意见,举兵讨伐。在永乐五年,平定。朱棣想借平定的胜利,来锉锉解缙的锐气。
而此时宫廷中,对汉王朱高煦不肯就藩的事,颇有非议。朱高煦借此机会向朱棣告了解缙一状,诬陷解缙泄露宫廷机密。朱棣对解缙十分恼火,借此机会把解缙逐出朝迁。
汉王朱高煦诬陷解缙4、以“无人臣礼”下狱,埋入雪地冻死解缙离京四年,请假回京探望妻儿。在京的这些日子里,顺便探望太子朱高炽。锦衣卫纪纲得知此消息后,向汉王朱高煦汇报。朱高煦一直怀恨解缙,将此事告知了朱棣。趁皇帝不要宫中,私会太子,伺图谋反。
《明史·解缙传》记载:“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下令把解缙打入天牢,他在监狱囚禁了五年。直到1415年正月,朱棣览阅囚牢名单时,才发现名单上没有解缙,朱棣询问纪纲:“缙犹在耶!”纪纲明白朱棣的意思,将解缙释放,并好酒好肉让解缙吃。纪纲趁机把解缙灌醉,然后将埋在雪堆里活活的冻死。
解缙埋入雪里,活活冻死,享年47岁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览阅了解缙曾经的奏疏时,心生感慨,对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列论,皆有成见,不狂也。”这位仁慈的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直到明英宗时,才把解缙的家族的财产归还给解缙妻室。
解缙学识博渊,政治抱负远大,一心为国为民,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率真,直言不讳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位清官,却不是一位宠臣。
他在朝为官两次被黜,看透朝廷政治的局限,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体会了人生百态,但没有看透皇室的争斗残酷。
解缙刚秉正直,率性而为,卷入到皇室争储的权力之中,成了大明朝皇室争斗的牺牲品。外人参加到皇储争斗中,注定成为争储的牺牲品。
作为朝臣,不管朱家谁来做皇帝,他都是朱家血脉。做臣子的,只要克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维护国家的利益,忠于国家与百姓就可以了。
解缙回京探望太子朱高炽,明显的参入了政治的站队,拥护太子,遭到汉王朱高煦的记恨和报复。作腐儒的可悲之处,就是参入了皇室的内斗,选择了站队,为自己将来谋一条出路,但皇室何尝不是利用朝臣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