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三国及其后的整个历史进程,“凤雏”庞统的死,不仅是蜀国命运的转折点,还影响到后来历史的走向。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赤壁之战,庞统献上连环计,为日后火攻打下基础。到刘备帐下后,协助刘备一路西进,打下了大片的地盘。谋士徐庶曾向刘备如是举荐诸葛亮和庞统,留下“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佳话。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庞统的“三计”一计比一计狠毒。身为军师,出谋乃其本分,无可指责。只是益州牧刘璋的儿子在死守一年间,无意中射杀了凤雏庞统。是庞统之计让刘璋失去了江山,而最终他也被刘璋的儿子所杀。这是天意?是偶然?还是报应?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在落凤坡看到三字时,便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遂令后军疾退,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就在刘璜、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之时,他们便去锦屏山中,拜访了能知人生死贵贱的紫虚上人,紫虚上人遂写下八句言语:“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其中“雏凤坠地”一句,已经不言自明。
当刘备与庞统换马过后,得知庞统要走小路时,刘备特地提醒:“军师不可。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彼此分别之后,刘备仍“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
不止于这些,在荆州的诸葛孔明也“算”出了先兆。对這一细节,《三国演义》作了白描似的刻画一一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众官皆惊,未信其言。
应该说,作了如此丰富的铺垫,无论从唯心还是唯物,庞统的死也尽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的历史结局,有如一个连环套,一环套一环,一环连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让人为之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