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资聪颖而沾沾自喜。面对同龄人的竞争,他不与人争长论短,只是安安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和钻研。旁人都说他必定会大放异彩,成为出众的人物,但他似乎对此不太在意,没有太多野心,只是埋头研读。
在宁康年间,天下大乱,战乱连年。但诸葛亮仍然住在乡野之中,不求仕进。他的几个好友庞统、孙乾等人,看他这样的人才无所用之,便前去劝说他出来做事。
“君在隐居,览古人之书,察今世之事,深究富贵如云之不确实,明哲保身之要术,世乱如斯,不出而救之,居安思危者乎?居安思危,天下之通理也。”朋友们这样劝说诸葛亮。
诸葛亮笑着说:“我生而有知,长而好学,不肖江表,不才山林,非不知世之兴废变化也。”他谦虚地认为自己是个山野之人,安于现状,不应妄自揽事。
其实,诸葛亮的内心十分明镜似的,他看透了世间荣辱得失的虚妄。他住在草庐之中,虽生活简朴,但他的心中却装着整个天下的疾苦,对普天之下的动乱。
他虽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的心中,却牵挂着天下兴亡的大事。他明白即使自己有出众的才能,也难以瞬间扭转乱世的局面。所以他隐忍着,在这乱世中守着一方清净,等待着可以一展所长、施展抱负的机会。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说动了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看出刘备虽然资质平庸,但有做大事的雄心壮志和仁义之心,便决心辅佐他,共同谋划大事。
诸葛亮对刘备礼貌而坦诚地说:“我虽然才疏学浅,但是愿跟随您北伐中原,来完成先人未完的事业。这也正是我隐居在此的初衷。”刘备非常高兴诸葛亮的到来。他说:“有诸葛丞相助我,我的大业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携手并进,定能在这乱世中凿空一条生路!多谢丞相不嫌我资质平庸,肯助我一臂之力!”从此,诸葛亮便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立誓要辅佐刘备稳定蜀汉基业,从根本上平定天下的动荡。
诸葛亮在军事上和谋略上都有非凡的天赋。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代为操持军国大事,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在多次与曹操军作战时,诸葛亮定下连环计,先声东击西,诈败诱敌,以逸待劳,屡屡成功击败曹军。曹操见他用兵如神,遂称他为“卧龙”和“奇谋神算”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任丞相,对内进行政策改革,巩固国家根基;对外采取怀柔政策,试图缓和与东吴的关系,并伺机消灭北方的曹魏。
他在五丈原设下空城计,用两万军队吓退魏国大军十几万,保住了蜀汉的根基。这出奇兵深谋远虑的战术,被后人誉为“万世兵法”
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希望他辅佐年幼的阿斗。诸葛亮当即跪地说:“愿死而后已,绝不辜负先帝嘱托!”刘备驾崩后,诸葛亮便以扶持后主为己任,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他白天操劳政事,夜晚则研究军事,以求在有生之年报答知遇之恩。
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心愿,他带领蜀军多次北伐,深入中原与曹魏周旋。虽然最终未能完成北伐大业,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
即使在末次北伐时已是病重之身,他还是咬牙坚持,希望能为刘备的遗志再多打胜一仗。最终积劳成疾,在五丈原之战后不久便病逝。
诸葛亮此生最牵挂的,就是报答刘备当初知遇之恩。刘备三顾茅庐,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和舞台。所以他誓要以一生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德。
为此,他白天辅政,晚上操练兵法。他虽然身居高位,但生活极为俭朴。即使在北伐时,他也只吃些粗茶淡饭。
每每诸葛亮踏上北伐的征途,心中所想的永远是刘备的嘱托和魏国的强横,从未有过懈怠和退缩。他只求竭尽全力,尽自己的一生力量来实现统一天下的心愿,以报答当初刘备救他于山林之中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为了刘备和蜀汉的事业,可谓竭力一世,鞠躬尽瘁。哪怕是病重之身,他还是日夜不停地操劳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而积劳成疾。
蜀汉百姓和士兵们得知诸葛丞相病亡的消息后,无不痛心疾首。有人说:“丞相为国操劳,夜不成寐,终究还是累垮了身子啊。国家失去了如此忠诚的臣子,简直如同天上掉下了一颗大星!”诸葛亮的献身精神,令后人钦佩不已。他忠心耿耿,倾尽全部心血来辅佐主上,可谓人臣之楷模。
他为主公鞠躬尽瘁,无愧于心;他为国家大业拼死拼活,无愧于国。虽然大业最终未能完成,但他的精神永远闪耀,值得所有臣子学习。
蜀汉在失去诸葛亮之后,国势渐衰。没有了这位英明神武的谋主,刘禅也难以独撑大局。最终,蜀汉还是在晋朝灭亡的历史洪流中覆灭。
诸葛亮的猝然离世,无疑是蜀汉的重大损失。犹如天上掉下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为蜀汉建立起的基业,也在他去世后逐渐瓦解消亡,令人不胜唏嘘。
诸葛亮用一生的努力践行了做人臣的本分,他的忠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国家兴旺或衰落,靠的就是人心向背。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地为国效力,那么中华民族必将再创辉煌。
我们要牢记诸葛亮披挂救世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建设和强大祖国。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