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作为三国舞台上的二流明星,一生曾扮演过杀手、打手、镖手三个角色,最终死于镖手位上,为曹操的风流埋单。有人说值,有人说不值,究竟值不值?
史称:典韦是陈留己吾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不得不说,河南自古就是“长人”辈出的地方,这典韦全盘而忠实地继承和发扬了河南人的光荣传统,长得也是高大魁梧,膂力过人,胆量更是过人。彼时,襄邑有一刘姓土豪,与睢阳一退居二线的官员李永,不知为何结下了怨仇,最后竟发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这“刘土豪”欲将“李二线”置之死地而后快,遍访杀手,相中了典韦。带着重金来到典韦门上,求其为己报仇。典韦想也未想,即画押收金。
这李永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曾任过富春县长,得知刘氏欲收己头,遂收罗十几个武功高强的敢死之徒为自己看家护院,严防死守。一天,典韦穿着一身劳动人民的服装,头戴着一顶破草帽,亲自驾着一辆破牛车,载着十几鸡和几坛杜康老酒,伪装成上门送礼的样子,优哉游哉地来到了李府门前。典韦跳下车来,正待与门人交涉,只见大门徐徐打开,稍后就见一身戎装的李永在几个彪形大汉的簇拥下,匆匆步出门外。
说是迟,那是快,典韦从怀中掏出短刀,一跃而起,以“5G”的速度刺向李永的胸膛,只听一声闷响,李永当场毙命。几位保镖见势不妙,遂丢下李永,四散而逃。按理说,此票生意已大功告成,典韦应溜之大吉。可是,他却一反常态,又杀一送一登堂入室将李永的妻子也拖出杀之,这才岔开大腿大摇大摆地走出门来,将短刀一丢,又随手从牛车上抽出一刀一戟,四下看看,才扬长而去。
直到典韦不紧不慢走出三四里地之后,李永的族人才招呼了一百多人虚张声势地追上前来,可是却无人靠前。又行了四五里地,五十多名官兵也拍马提刀杀气腾腾赶上前来,典韦也不多言,一手挥刀,一手舞戟,左劈右刺,以一当十,勇气始终不减。一个时辰过后,典韦的十几位小伙伴才迟迟赶来,一阵混战,官兵退去。典韦一杀成名。
日月如梭,说话间就到了初平元年。典韦的家乡领导陈留太守张邈与曹操一起响应袁绍号召,起兵反董,典韦瞅准机会,与小伙伴一起跑下山来,加入了义军,成为张邈的部下。一年后,张邈与曹操闹掰,典韦见张邈难以成事,遂弃张投曹,成为曹操部下大将夏侯惇手下的一位死党。在此期间,典韦跟随夏侯惇纵横驰骋,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不久后即被破格提拔为司马。
随着职务的升迁,典韦的人生也渐入佳境。兴平元年,吕布袭取了曹操的老巢兖州,正在徐州收拾陶谦的曹操得知老巢被端,遂丢下陶谦,回兵兖州,与吕布在濮阳开撕。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直是曹操在对敌斗争中的惯用伎俩。当曹操得知吕布在濮阳城西五十里处屯有一支分部时,心中窃喜,遂亲自率兵夜袭其屯,翌日天明,便将此部灭之。正当曹操欲率军返回大营时,孰料,吕布却率大军杀来,并将曹军团团围住。吕布一马当先,拍马挥戟,直冲曹军,转眼间,便有几名曹军将士去了西天。眼见得吕布军越战越勇,包围圈越收越紧,曹操心急如焚,遂抛出重金,招募死士。典韦自报奋勇,挺身而出。曹操大喜,当即任命其为敢死队队长,令其带领其余七八十名敢死队员,冲向敌阵。吕布见典韦等数十人疯狂杀来,急令发箭,一时箭如雨下,可是典韦却置之不理,一边举盾挡箭,一边挥戟,率领队员横冲直撞。
正拼杀间,突然西边又杀来一军,典韦一边挥戟,一边高喊:“虏来十步,乃白之。”俄尔,随从即颤声道:“十步。”典韦眼睛一瞪,又道:“五步乃白。”话音刚落,随从即以哭腔惊叫:“虏至矣!”典韦大呼一声,转身扑向来敌,又腾出右手,抽出十余支小戟,用力一掷,当即便有十余敌应声而倒。曹操见此,遂组织余众乘机冲出重围。
一仗下来,典韦出圈。回到大营后,曹操二话不说,立马提拔典韦为都尉,并将其调至自己身边担任贴身保镖,同时又选拔了几百名亲兵交其带领,日夜绕帐巡逻。巡逻之余,典韦还多次带领手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每次作战,典韦与其手下总是舍命以赴,冲锋在前。不久后,典韦又被曹操提拔为校尉。
此时的典韦可谓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孰料,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竟使典韦的美好前程曳然而止。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占据宛城的二流军阀张绣。见曹操兵多将广,气势汹汹,张绣自忖难以抵挡,遂举城投降。曹操心情大爽,当即设宴,邀请张绣及其手下到自己的营中喝酒撸串。而典韦则手持刃径尺余长的大斧虎视眈眈立于曹操身后,当曹操行酒至张绣及其部下面前时,典韦也持斧相随,自始至终,张绣及其部下均低头喝酒,不敢仰视。
就在曹操坐享其成,自以为高枕无忧之时,十天后竟风云突变。原来张绣有个寡居的婶娘邹氏,长得貌若天仙,倾国倾城,好徒曹操见到后,当天即急不可待地将其搬上了自己的行军床上。张绣得知后,鼻子气歪。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张绣亲自率军乘夜突袭曹操大营。此时的曹操正与邹氏在床上缠绵,听到营外杀声一片,心知不妙,遂丢下邹氏和众位部下,冲出帐外。
而此时,典韦正带着十几名亲兵,在曹操的大帐外转圈巡逻,听到营外一片噪杂,遂率领部下冲出营门,恰遇张绣率军杀来,典韦二话不说,挥戟即刺,其部下十几名亲兵也一拥而上。典韦虽然势单力薄,但人人奋勇,皆以一当十,张绣军一时竟不能入,曹操见此,遂从营后骑马而逃。
随着张绣军越聚越多,典韦及其手下渐渐不支,人也越战越少,典韦也被创数十。见典韦身负重伤,张绣军试图上来活捉。典韦就势张开双臂,抓鸡似的抓起张绣军的两个士兵,双手对扣,只听一声闷响,两人当即脑浆迸裂。余敌见此,纷纷后退,典韦又乘机抓起长戟,四周一挥,又杀死数敌。正待跃身上前,突然从暗处射来一冷箭,正中额头,典韦身体一晃,踉跄几步,这才轰然倒地。见典韦已死,张绣军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割下典韦的头颅,争相传看……曹操得知典韦已死,当即泪流满面。翌日,即派人将典韦遗体偷偷取回,又派专人护送其灵柩归葬陈留。转过头来,曹操又拜典韦之子——典满为郎中,不久后又拜为司马。曹丕即位后,有感于典韦护救之功,又提拔典满为都尉,并赐爵关内侯。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典韦以一己之命为曹操风流埋单,是重于泰山?抑或是轻于鸿毛?一句话,值也不值?
如以人格、人权、民主、平等等现代观念和语境论之,典韦之死殊为不值。况且,彼时曹操所忙所事,不是军国大事,而是满足一己之私欲的龌龊之举,为此而送命,既不地道,也不光彩,更难言高尚,自然不值。
可是如以当时之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视之,则死有所值,死得其所,甚至重于泰山。“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封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甚至将其当作人生追求。曹操对典韦器重有加,且不计前嫌,亲自将其从行伍中调至身边,并委以保镖之重任,提拔重用,这是多大的恩宠,多大的荣耀。彼时的典韦自然不懂什么人格、人权,或者什么民主、平等等在其看来毫无价值可言的现代理念,只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知士为知己者死,知恩图报,甚至为此而不惜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况且以自己之死换来了儿子的拜“将”封侯和美好前程,又怎能说不值?
典韦官不及将,功也不高,可是陈寿们却执意为其单独立传,这是为何?其实也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意识形态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