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馆简介
1692年康熙皇帝初步设想设立如意馆,当时主要为研究陈列西方的科技成果。
如意馆资料
位置:圆明园福园门东侧
地理位置:位于福园门内东侧
动工时间:1692年
中文名:如意馆
建筑用途:为研究陈列西方的科技成果
概括介绍
如意馆原为圆明园内的房舍之一,位于福园门内东侧。当皇帝驻跸于紫禁城时,在如意馆中工作的人员移至紫禁城内启祥宫服务,皇帝于初春迁往圆明园时,所有在启祥宫的人员又移至如意馆中当差。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圆明园时,如意馆化为灰烬。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将紫禁城内的启祥宫改名为太极殿,并于紫禁城内北五所重建“如意馆”。依据《活计档》的载录方式与内容,嘉庆朝(1796至1820年)以后的如意馆与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等作坊的地位相近。然而乾隆一朝,如意馆从一个房舍名称,变成造办处作坊之一,其地位从设置之初即相当特殊,后来甚至独占鳌头,至清仁宗亲政而渐趋平淡,其演变颇具戏剧性。康雍乾三朝如意馆隶属皇帝管理,同治、光绪朝如意馆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如意馆涌现出的画师主要有:康熙年间:郎世宁,禹之鼎,焦秉贞,戴恒,邹文玉、唐岱、贺金昆、宋三吉、焦国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