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党的九大即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陆续到达北京。在《东方红》激昂的曲调声中,伴随着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毛主席正式就座。
毛主席环视主席台四周,似乎在找什么人,接着他大声问道:“海东同志来了吗?”随后,的座位上颤颤巍巍站起了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
虽然他携带着氧气袋,明显满脸病色,但被修整干净的胡子和一丝不苟的仪容足见对此事的看重。
“到了!到了!”一位老人激动地站了起来,久久望着毛主席,老泪纵横。毛主席也是特意转身挥手致意。
这位抱病坚持参加九大开幕式,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的老人,便是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骁勇顽强的共和国大将——徐海东。
毛主席十分看重徐海东,不仅在参加会议时主动问起徐海东是否到来。而且乘车经过徐海东休养的居所前时,还会主动让司机将发动机关掉,他不希望发动机的声音影响到徐海东的休息。
徐海东到底做过什么?毛主席又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他?
沙场沉浮征战多年的徐海东,在革命武装斗争中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缜密的作战策略,为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1934年11月,徐海东担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向豫陕边界的伏牛山脉转移,开辟新根据地。
徐海东和他的战友们进入陕南不到半年创造许多胜绩,游击区迅速扩展,红二十五军也逐渐壮大。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成功会师,经过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决定,将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担任军团长。
11月初,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顺利会师,此时也采取行动对红军发起猛烈进攻。
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打算在直罗镇一带发起反攻,给予敌人痛击。
命令下达后,徐海东立刻着手准备活动。于17日早上亲自带领15军团团以上干部来到直罗镇勘察地形。
直罗镇占地规模并不宏大,仅仅不到百户人家,且三面环山,成口袋包围之势,只有一条马路穿街而过。
其北面有一条流速缓慢的小河,综合来看是个比较适战的军事地形。
徐海东和同行者彭德怀边观察边商讨研究,根据地形和位置排兵布阵做出埋伏。果不其然,敌人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进入直布罗镇。
根据中央红军的战略部署,冲锋号高鸣声划破天际,战火即燃。红1军团从北向南冲,红15军团从南向北打,敌军进行两面夹击。
加上三面环山的地势位置,敌军如笼中困兽,成一片慌乱之势我军无论从士气还是武装、战略上都取得全方位胜利。
直罗战役歼灭军一个师加一个团,俘获师长牛元峰及其部下5300人,死伤1000余人,缴获各种军械武器3500多副。
使敌军108师,111师被迫退回甘肃境内,第117师退守富县,将的进攻陕北作战计划彻底打乱。
这场大战过后,长途跋涉,艰苦奋战的中央红军面临着严酷的补给问题。
当时两只队伍处于陕甘山区交界,不仅自然条件恶劣,而且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格外严重,百姓叫苦不迭,要在这片穷乡僻壤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难度很高。
再加上粮食补给短缺,军队内部资金周转严重不足,天寒地冻中红军战士们只能凭借单布衣和草绑鞋跋山涉水。
为让中央红军长征步伐继续迈进,后勤部负责人杨至诚承辞报告将情况传述给毛泽东,请求中央援助。
其中醒目的一段话令毛泽东愁容满面:“要度过此次难关,最少需要银元二三千元。”这笔经费对于当时中央来说也十分紧迫,在一番思索下,毛泽东想起前几个月转向鄂豫陕边经营根据地的徐海东。
因此,他打算向徐海东请求暂借中央红军资金以解当下燃眉之急。
杨至诚仍心怀担忧,毕竟徐海东所带领的红二十五军仅比他们早到陕北一个多月,短短时间内能额外拨出资金进行支援吗?
但情况紧急,毛泽东坚持意见,写下借款贰仟伍佰元的欠条,让杨至诚转送。
当徐海东看到借条毛泽东的解释及杨至诚对中央红军现状的表述时陷入深深的内疚中。
自从会师之后他只注意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衣着单薄,便派人送去一部分棉衣等物资,可从未考虑过拨款一事,对自己的疏忽他感到格外自责。
随后,徐海东立刻应下杨至诚的请求,让他稍等几天,坚定地说道:“天下红军是一家!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请军委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想办法筹款送去!”为允诺约定,徐海东直接前往军团供给部,丛经理部长口中得知自家还有7000元资金,但严冬袭来,军队的冬装保暖,医疗药品,柴米油盐等物资还缺3000多块。
徐海东看着经理部长为难的神情,表示理解,但缓缓说道:“现在中央红军面临更大的困难,毛主席派人来借款,怎么说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央挨饿受冻啊!”最终在与政委,副军团长的一番商讨之下,决定支援中央五千元,同时送去了很多物资供给中央红军,可谓是雪中送炭。
时隔多年后,毛泽东仍对此事念念不忘,在某一次干部大会上提起:“在陕北最困难的时期,多亏了徐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啊!”这样一位被毛泽东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踏上革命这条道路的原因与他从小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珀下店徐家窑的一户贫苦窑工家庭,祖上六代都以烧窑制陶为生。
徐海东出生时正值灾荒之年,再加上家中还有10余个兄弟姐妹,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他们纷纷嫌弃徐海东身上充斥着异味,并嘲讽戏称他为“臭豆腐”,终于徐海东忍受不住富家子弟的长期欺辱,毅然决然的离开私塾。
退学之后,徐海东只好接替父亲的烧窑手艺,不辞劳苦隐没无名的与烟尘土石打了11年之久的交道。
1924年的夏天,在身为员的老同学吝积堂的影响下,徐海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下,他也逐渐明白阶级斗争,中国革命的意义和道理。于1925年4月加入中国。
一年后北伐战争开始,在党组织的同意下,徐海东继而离开武昌南下广东参加北伐。
1927年,接二连三的反革命政变在中国四起,举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革命步伐也开始缓步低迷。
徐海东回乡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身为黄陂县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狠狠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的气焰,为当地穷苦劳动人民讨回公道,振奋士气。
可是伴随着白色恐惧的深入,对农民革命运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为避免被敌人注意,河口区的农民运动也不得不转入地下隐秘进行。
徐海东则重操旧业,以窑工身份为掩护,白天照常烧窑工作,晚上便开始挨家挨户穿梭于窑工之间,进行革内容道理的宣传活动。
同时也不忘大力挖掘革命人才,在窑工中秘密发展共战党员,建立群众党组织,在特殊时期尽职尽责的完成党的革命宣传任务。
1928年秋,徐海东被任命为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夏店区委书记,再次返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正值灾年,贫农本就腹无寸草,大部分都拖儿带女,纷纷逃荒乞讨。而当时的地主,民团逼租索债有增无减,对百姓的压迫步步紧逼。
徐海东对此心情景心急如焚,他迅速开展全区的党员干部会议,决定组织一次夺粮行动。
因行动时间定在腊月30日,所以称为“年关”,目的为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
虽然此次行动多的粮食缓解燃眉之急,可很快便被反动派镇压下去了,这场以失败告终。
徐海东经过多年参与组织革命斗争的实践,使他的革命意志愈发坚定,抗争经验也越来越成熟丰富。
在反复的抗衡中,他总结出“昼伏夜动,远震近止,避强击弱,声东击西”的游击战略。
这一策略也在他日后的革命斗争中发挥非凡的指导作用。
在这一带,无论是敌人还是百姓群众,都称他为“徐老虎”,而这表现是的则是群众们对他的信任。
1930年初夏,军第五十师小股人马和当地“清乡团”在将军山附近的村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突然有人大喊道:“徐老虎来了!”那些匪徒顿时慌乱成一团,吓得四处逃窜,后来得知是山上放牛的小孩喊着玩儿的。
这件事也被流传下来编成故事,起名为“虎威救村民”,成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徐海东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会委员。
1937年,奉党中央之命,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由甘肃海原县开赴商州,与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共同抵抗亲日派武装进攻。
同年八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海东受任为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
在林彪指挥带领下,率领战士参加平型关大捷,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歼灭日寇板垣师团。
12月徐海东再次奉党中央指令进入华北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1938年6月,在指挥町店战斗中歼灭日军一个师团和一个联队。
战火在他的身上镌刻下深深地印记,拖着早已疾病缠身的身体与敌人周旋。1940年1月,徐海东再次吐血。此时他已负伤9次,身上布满17处枪眼。
面对医生的劝告,徐海东回答:“一个员不停止呼吸,就要为党工作!”1941年1月,徐海东旧病复发,在皖东战场上昏了过去。毛泽东在得知他的病情后特意发送电报给予安慰与担忧:“精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看后感动不已,但疾病不饶人,后面历经多次生死攸关,徐海东只好在担架上继承战场的豪情壮志。
1947年秋,徐海东在大连休养期间,被当时他的主治医书通过X光检测出,他的肺大部分早已丧失运作功能。
可这位红军战士仍坚持不懈那么多年,将自己的最后的每一份力贡献给中国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在共和国授衔仪式上,徐海东坚决不接受大将军衔,他认为自己未参加解放战争,对革命的贡献不足以与所得荣誉相匹配。
但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革命家眼中,徐海东同志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功不可没,格外重要的。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斯诺曾对徐海东这样评价:“中国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必须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比他更神秘的了。”毛泽东也称赞他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1955年9月,徐海东被党中央授予大将军衔。
1960年冬天,徐海东搬至广州白云山脚下的一个疗养院静休养病,恰好毛主席在这年春节之时前往广州考察,两人住处相近。
春节时,毛主席在东休时乘车总要经过徐海东的处所。
每当自己路过时,毛主席总会低声安排司机在下坡时关掉发动机,顺坡下去就好,怕影响到这位老战士休息。
1969年3月,党的九大即将召开,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坚定郑重地要求和支持下,徐海东得到参加九大会议的机会。
知道是主席亲自点名,徐海东连忙激动地整理行装,插着氧气罩在下午就赴往北京。在党的九大上,徐海东再次任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25日,这位为祖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共和国大将病逝于郑州。
但他一生辉煌的经历,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增添重彩浓墨的一笔。这位成长于鄂豫皖烽火硝烟中的老战士,浇灌出革命的胜利,值得在史书上不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