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大雄宝殿是什么顶(磁器口地铁附近,有一座罕见的庑殿顶寺庙)

时间:2024-01-07 15:31:00阅读:

大雄宝殿是什么顶(磁器口地铁附近,有一座罕见的庑殿顶寺庙)

2015年修缮后的清化寺大雄宝殿身居闹市人不识清化寺位于东城区清华街7号。清华街东起磁器口大街,西到鲁班胡同,因清化寺而得名。清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七年,落成于正统九年。正德七年毁于大火,翌年重建,正德十年讫工,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化寺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明代的宋拯碑和清康熙朝起居注官李仙根题记过的“大雄宝殿”匾额一方。李仙根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曾担任过的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所作所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尚矣。”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清代也不例外。

在清化寺现存的建筑中,大雄宝殿是北京外城祭坛之外十分罕见的庑殿顶建筑,目前并不对外开放。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合九小间,单檐庑殿顶,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从梁架结构到斗拱细部做法都保存着明代前期建筑的显著特征,内檐梁架上被覆盖在表层油漆之下的明代早期彩绘还依稀可辨。大雄宝殿的4条垂脊弧度平缓,曲线优美,屋顶推山适当,这些都表现了明初四面坡庑殿顶的特征,可与天坛的祈年门、先农坛庆成宫大殿、太庙享殿等媲美。但其原有的其他建筑却与这座大雄宝殿格格不入。现存天王殿是硬山顶,面阔三间,南立面用金龙和玺彩绘,北立面用旋子彩绘,为清晚期改动过的痕迹。大雄宝殿东西原是带吞廊过垄脊的配殿各三间,2000年拆除的大士殿也是硬山顶,而上世纪50年代初原有的山门却是歇山顶,门额青石质,额撰“敕赐清化寺禅林”

清化寺大雄宝殿是庑殿顶,按建筑群分析天王殿和大士殿最起码应是悬山顶,而不应建造为硬山顶,从这一点看清化寺就很奇特,即存在庑殿顶之谜。

宋拯碑有望重置明代宋拯碑拓片1964年,北京拉锁厂使用大雄宝殿当作生产车间时,拆毁了清化寺的所有佛像,在殿前加盖仓储棚房,将宋拯碑推倒埋入地下。2019年京诚集团在圈砌围墙时,发现了宋拯碑,清理了周边的积土后,露出了整个碑身。碑长约2.35米,宽82厘米,厚18厘米,碑榫长24厘米,宽24厘米。石碑为青石质,碑头尚埋在围墙下。庆幸的是当年拉锁厂将碑阳一面推倒冲下,碑阴冲上。

庑殿顶并非僭越宣德十年李氏筹措资金拟续建之时,恰逢宣德皇帝驾崩,伤心之致,李氏亦疾病加身,于同年去世。其子吕俊忙于扶柩归葬故里,并在丁母忧期间,忙于泣请在朝缙绅大夫征哀挽之章,集成一帙,名曰《善庆录》,再度使清化寺的工期延误了下来。

英宗即位时年仅八岁,孙太后掌管后宫,太皇太后张氏健在,她们暂时无暇顾及未竣工的清化寺,也未及赐名。按清化寺建筑群建制判断,大雄宝殿起初并非庑殿顶,也不是歇山顶,而是面阔三间的硬山顶。这既符合明宫室之制,也符合吕母李氏的士庶人身份,这样才不存在僭越之嫌。

当太皇太后和孙太后念及李氏“致慎效劳,始终一致”时,恰逢李氏之子吕俊进宫谢恩,于是,她们又想起了李氏为报答皇恩而要修建的寺宇了。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