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在山东肥城黄崖山的山寨里,一位读书人一手建起了一个有着浓厚乌托邦式的山寨,成为乱世之中许多老百姓的避难之地。可是一夜之间,这个山寨被官府夷为平地,近万名百姓丧生。
官方的解释是:他们造反!
《清史稿》中语气轻松的说:“有张积中者,结寨肥城黄崖,集众自保,以不受抚,夷之。”好一个“夷之”!
清朝军队面对洋人的时候怂的像一只衰老的绵羊,可是面对百姓的时候却凶狠的像一头饿狼。
黄崖山事件,是山东近代史上罕见的冤案,通过事件的分析,可以透彻的看见晚清的腐朽与残暴。
铁锤先说自己的看法:下面铁锤以时间为顺序,向大家交代一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张积中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地主家,家里面有很多人在朝廷做官,比如他的堂弟叫张继馨,做到了陕西的巡抚,张积中的哥哥叫张纪功,先后在中国四个地方当过知州。在1854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军队攻克了临清城,这个时候张纪功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和家人一同殉职报国,甚至连他的独生儿子都一起殉难。清朝为了表彰张纪功的忠贞行为,就把他们的世袭爵位传给了他的侄子,也就是张积中的儿子张绍陵,在黄崖山事件爆发之前,张绍陵已经是济南的候补知县。
张积中出生于书香世家,拜太谷学派的创始人周太古为师,学习宋明理学兼学佛道理论。太古学派的思想和王阳明的思想很相近,强调“良知”和“实行”,主张“教养天下”周太谷去世之后,张纪中潜心学术体系。但是他的书香生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856年太平天国攻克扬州,张积中全家不得不举家搬迁到山东。因为他的儿子和表哥都在山东做官。
到了山东之后,山东肥城县黄崖山附近有一个读书人叫刘耀东,他久闻张先生的大名,听说张积中要搬到这里来,就主动要求拜张积中为老师,同时把家里面的房产分出来一些,让张家人在这里住宿。
1859年捻军从南方打到山东省。肥城县出现了起义军的身影,为了安全起见,张积中一家又搬到了100多里之外的博山县,可是好景不长,到了1861年,捻军又打到了博山一带。无奈之下张家人又搬回到了黄崖山附近原来的住处。
在此之前,黄崖山当地的老百姓为了逃难,已经在山上建了一些石寨。黄崖山这个地方四面群山环绕,山顶却有一大片的平底,只有羊肠小道可以上山,易守难攻。张积中认为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到山上去避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他就扩修了山寨,并且从市面上购买了一些简单的武器,让他的学生们在学习之余习练一些简单的军事战斗和防御的技术。
当地老百姓看到这个情况,认为黄崖山可以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于是就来投奔张家,这一次来的有上百家人。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捻军又打到了长青地界,附近的老百姓,包括一些富裕的地主乡绅也来到黄崖山避难。
因为人来的比较多,张积中就让他的弟子在山上熬粥,在山下准备一些开水,只要是进山避难的人都可以有饭吃,有水喝。此外张积中本人还精通医术,所以他还在山上设立了医药局,施药治病。
有吃有喝免费医疗,黄崖山在乱世简直就成为了附近人民心目中的天堂,所以来聚集的民众越来越多,原本荒凉的黄崖山最后俨然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山间小镇。
1862年到1863年间,由于捻军对山东的骚扰已经深入到腹地,张积中就在黄崖山打造了两座山寨,准备了一大批的弓箭之类的武器。这些措施有效的加固了山寨的安保能力,当年有一次捻军果然就打到了山上,被张积中带领弟子和老百姓成功的击退。这一件事情让黄崖山在难民中的声望更加提高,很快附近的老百姓包括山东的一些官员家庭都纷纷投奔黄崖山避难。最后黄崖山的人口多到上万。
张积中在黄崖山上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由于黄崖山要养活大批的人口,张积中对黄崖山山寨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在经济政策上,张积中要求,所有进山落户的人,无论贵贱,必须上交一半的家庭财产。张积中利用这些财产,在附近的县城开设了大量的商铺,包括药店。这些商铺的利润,成为供养黄崖山百姓的主要财源。
在教育政策上,张积中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属于入室弟子,一种属于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张积中不亲自教学,而是让他的学生代为传授,教材以他著作的刊物《指南针》为主。对于自己的核心弟子则进行五天一次的讲学。除此之外,还有外面进来求学的仰慕者,张积中也会视情况接见。
事实上后来在黄崖山上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等级制度。张积中很少露面,包括他后来招收的两名女弟子,一个是自己的侄女,一个是自己师傅周太古的孙女,在黄崖山上也都拥有极高的地位,想要见到这两位女首脑,人们需要在她们的房子前面三拜九叩!
张积中领导下的黄崖山自卫团体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他有一些做法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甚至是最后致命的麻烦。
一个是深夜祭祀。张积中恢复上古祭祀的方法,穿上古制服装,选择在半夜祭祀。因为先秦时期有在子夜祭祀的传统,取迎接黎明的寓意。祭祀的时候,非入室弟子无权参加。由于是在山顶祭祀,半夜三更的时候黄崖山顶灯火通明,烟火缭绕,远远地就能别人看见。这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地人称呼张积中为七先生,这个时候就说,七先生又在祭祀了。
神秘的祭祀仪式增加了官府对张积中的怀疑。
另外一个是招募江湖人士作为守卫力量。张积中遵循老师的教诲,只要愿意投奔的人,不分贵贱都接纳,一大批鸡鸣狗盗之徒和贩卖私盐之徒就这样进入了黄崖山。
他们性格狡猾凶狠,有人推测后来张积中实际上在黄崖山是被架空的,很多事情其实是由这些人实际操作的。这个情况在后来张积中的自我辩解书信里面都有解释。
第一根,王小花供词。
1865年的秋天,山东潍县有个名叫王小花的人,准备全家搬到黄崖山,这件事情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怀疑,他们把王小花一家捉拿归案,讯问的时候王小花说有人请他们去黄崖山张积中那里,听说那里已经汇聚了很多的人马。山东巡抚闫敬明听说这件事之后马上派员查实,打探的人看见张积中相貌堂堂,言谈举止非常有礼节,做的事情也很正派,于是就回去向上面回报,意思是一个良民,复查之后也大家也认为张积中他们一家属于书香世家,不像那种聚众做土匪的人家。
第二根是了1866年另外一起事件。
在1866年的10月份,山东破获了一起聚众谋乱案,首领冀中华称他有5个同党都和张积中有结盟的关系,这个案子出来之后,山东巡抚阎敬铭就派山东肥城县的知县和长清县的知县,会同省城的巡捕官,走进黄崖山,让张积中到济南来说明情况。可是到了黄崖山之后,由于和山上的村民发生误会冲突,导致进山谈判的人里面,几位随从被打死。
这件事情直接引爆了,山东巡抚随后率领大兵压境。老百姓知道了之后群情激奋,黄崖山附近的所有的老百姓都退居山寨,等于收缩了阵营。为了保障物资供应,源源不断的有人往山上运粮运燃料,运军火,运武器,后来又有史书记载,晚上有几百名山民掠夺了附近的村庄而且抢夺了老百姓的骡马,在混战之中又有几名无辜的百姓被杀死。
这个时候在山东巡抚看来,黄崖山已经成为了匪徒聚集的地方,再加上这个地方靠近省城属于心腹之患,同时他认为张积中这个人本身很有才能,一定是诡计多端,又加上捻军在附近,他担心黄崖山和捻军结盟。最后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参将姚绍修带1000人,游击王正起带2000人,阎亲督知府王成谦带4000人,副将王心安带1500人,千总王萃带马队先行勘路,布政使丁宝祯由省城带兵千余向黄崖寨进剿。
黄崖寨万余清兵攻破,清兵趁机烧杀,黄崖山附近居民被杀戮2000多人,甚至不少官员眷属在内的妇女们被扒光了衣服,惨状连登州知府豫山也看不下去,他连夜派人到省城购买棉衣为他们御寒。
长清县令陈恩寿"既痛死者以无罪而横罹凶惨,又憾官吏之不能先几安抚",愤而辞官。
张积中全家人集合在祭祀的祠堂里面集体自焚!
讽刺的是,山寨被夷灭之后,官府没有找到任何谋反的证据。阎敬铭没办法向朝廷交待,便责成下面的官员三天之内找到谋反证据。几位官员搜遍了山寨也没有证据,最后无意中发现一箱子戏衣。他们狗急跳墙到山下找来七个裁缝,用戏服缝制了一件龙袍做证据,后来又把这七位裁缝灭口。
于是,张积中谋反有了证据,所有参与屠杀的大小官员得到了赏赐与擢升。
阎敬铭画像阎敬铭后来一路升迁,最后一直做到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协办大学士。还被美称为“救时宰相”
正应了那句老话: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