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的主体部分是以宋真宗时代作为大背景的。在北宋政治史中,一般将真宗与太祖、太宗三朝划入前期,但其历史面相给人有点不尴不尬的印象,诸多方面值得重新评说。
守成之主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代皇帝,997年三月继位,1022年二月去世。太祖以“陈桥兵变”从前朝夺取政权,太宗继位则留下洗不白的“烛影斧声”,相比之下,真宗是首位正常登基的北宋君主。真宗朝可分前期与后期。前期十年,从其即位到景德四年;后期十五年,从大中祥符元年到其辞世。
真宗前期面对前朝留下的诸多负面遗产:太宗在皇位传承中激化的皇室信任危机;开国以来川蜀地区深度存在的社会矛盾;雍熙北征惨败造成的贫弱困境与边防危局。即位次月,宋真宗就为贬死的赵廷美,恢复其秦王封爵与原任职位;同时追赠太祖之子、已故皇兄赵德昭与赵德芳分别为太傅、太保。真宗乃排行第三,次兄赵元僖死于太宗晚年,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长兄赵元佐,目睹叔父廷美贬死,解救未成而发狂纵火,废为庶人,真宗也复其王爵,允许他养病不朝。对在世诸弟,他都逐个封王加官,以兄友弟恭的姿态强化皇室凝聚力。
川蜀远处西南,晚唐至宋初郁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太宗晚年激成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虽被镇压,深层次问题却积重难返。第一个千禧年元旦,益州戍兵聚众起事,推举王均为领袖,建立了政权。这是王小波、李顺起事的余波。朝廷派兵平定,再派治蜀名臣张咏前往,宽严相济,恢复民生,整顿吏治,结束了宋初川蜀反侧不靖的局面。
除此,整个真宗朝少有群体性民变,这与当时休养生息政策大有关系。咸平元年,免除全国亏欠税额达二千余万。咸平二年,允许无田客户垦种国有荒地与长年无主荒田,免税五年再年缴收获十分之二,作为定额。咸平四年,减省全国冗吏十九万五千人。咸平五年,严禁在各种税额外加征羡余。景德二年,颁布《农田编敕》。景德三年,设立常平仓作为救荒赈饥的储备粮库。经过短短六七年调整恢复,北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社会经济大有发展,国家政权渐趋稳定。真宗前期称得上是合格的守成之主。
在对外关系上,真宗面临更大挑战。宋太宗在处理与西夏的关系上无大作为,坐视李继迁尾大不掉。就在北宋皇位嬗代之际,李继迁上表请降,却以退为进要求恢复其统治权。宋真宗无暇西顾,仍封其定难军节度使,放任他重领党项故地,但进扰仍然不断。直到景德元年李继迁去世,继任者李德明执行其父遗言,中止反宋,西边压力始告缓解,北宋这才可能专力应付咄咄逼人的辽朝攻势。
宋太宗雍熙北征大败,宋辽均势彻底打破,军事主动权转手辽朝。真宗初政,辽军几乎每年放马南下。宋真宗调整边防政策,力争和平相处,同时改善边将配备,部署防御体系;招募民间壮勇,加强军事实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真宗前期用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毕士安、寇准与王旦相继为相,李沆任期最长,也最获信任。他告诫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真宗采纳其为政之道,故其前期未见折腾。王夫之赞扬李沆“以道事君”的大臣典范,评价他与真宗的君相合作无愧“一人之识,四海之藏”
封禅闹剧澶渊之盟前一年,宋真宗询问国家钱谷积储数,三司使陈恕迟延不报,回复执政追诘说:“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是以不敢进。”当时李沆在位,真宗表示赞许。次年,李沆逝世;澶渊之盟订立,宋与辽夏关系渐次正常。眼见内忧外患终告解除,经济发展也势头喜人,真宗感觉日渐良好,宰相寇准也有自得之态。王钦若乘隙进“城下之盟,《春秋》之耻”的谗言,离间君相。寇准随即罢相,王旦取而代之,王钦若再任执政。
王钦若的挑唆重创了宋真宗的尊严。于是,天书封祀乘势上演,贯串整个真宗后期: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下降,四月京城始建玉清昭应宫,五月封禅泰山;二年全国兴建天庆观千余所;四年汾阴祭祀后土;五年追尊子虚乌有的赵玄朗为圣祖;七年亳州拜谒老子。以往讨论这场神道设教,过多强调真宗的自尊心,这里对其深层动因再作评断。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