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与盗墓贼的偶遇这本古籍大概比史记,早出世三千多年,如果没有不准的出现,魏襄王的陵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发现,虽然竹书纪年是一本史书,但是它与史记所记载的历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考究发现,这本史书所记载的,并非全是魏国的历史,对更早时期的三皇五帝,以及后来的夏商周和春秋也有记载。只可惜发现这个陵墓的不准,并不知道这些木简竟有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好在这些木简被当时路过的百姓看到了,并且告知了官府,把这些书简从汲县送往京师,最终由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这些竹简,只不过至今我们看到的,似乎并不是完整的竹书纪年。
这些竹书在陵墓被发现时,有很多都被烧坏了,官府人员在整理的时候,那些碎掉不完整的,似乎都没有整理出来。虽然只是部分,但是由于它是编年体史书,这对于那些整理它们的人来说,是方便了不少,但是缺少了很多重要的东西,随着阅读者的增多,见解也在不也在不断地新。其中的内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尧舜禅让制,本来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谁能想到在竹书纪年中,却不是那样记载的,而是舜为了篡位把尧关了起来,最终才获得了帝位,虽然是短短只是行字,却写出了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情景,这也完全破坏了后世对他们,美好品德的形象,难道司马迁当时没有写出真正的历史吗?还是说孔子没有看过竹书纪年,所以依旧以此倡导儒家思想,来影响后世呢?
历史被改写的状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这些留存的史册是后世了解前世重要的方式,毕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一个国家的管理治安,甚至是他们的条例,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对汉武帝就有着深远的影响,董仲舒为了助力汉武帝治理国家,还递交了举贤良的对策,也正因为董仲舒信奉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能写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这对于一心追求社会安定的帝王来说,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治国良策了。可是难道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没有看过竹书纪年吗?事实上我们在孔子所编写的书中,也没有找出有关竹书纪年的痕迹,经过一些学者对孔子的研究。
再加上竹书纪年中,尧舜禹时期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描述了,那样一段关系,对于正直而言,到底该如何定义呢?父亲犯错,孩子替父亲隐瞒,孩子犯错,父亲替孩子隐瞒,这是正直的表现吗?为什么孔子要这样说呢?竹书纪年中说舜为篡位,威胁父亲退位让贤,由此也可以看出,尧也许并不是自愿退位的,而舜也并不一定是真的贤让之人,他们之间的禅让故事也并不是记载的那样简单,有一些学者认为,孔子对于竹书纪年,或许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所倡导的思想可能是在他已经作出那做出章之后才了解到的,所以禅让的故事,或许有悖历史考证,但是却能诠释他的思想,所以才被流传下来,可能当他知道这个故事的另一种说法时,有感而发又写出了,父子所隐与正直的关系。
古书中的秘密但是自从竹书纪年出土之后,才让我们了解到了其间未被美化的部分,尧本希望把皇位传给朱丹,据说舜为了争夺皇位,放逐了朱丹并把尧关了起来,他们之间的传承没想到,又继承到了下一代,舜也希望把皇位传给大禹,却没有传给他的儿子商君。随着几代下来直到皋陶子继位后,才有了把皇位传给后代子嗣的先端。虽然史记美化了其间血腥的部分,但是禅让制选出贤君是一样的。为此后世才出现了长子继位,以及让贤皇帝更换的方法。古书对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是有着直接影响的。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选贤举能天下为公的时代,已经过时了,于是各亲其亲,天下为家的新时代就到来了,这与我们汉代以后就逐渐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