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煮酒论英雄后面的故事(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贾逵篇(尾声))

时间:2024-01-21 08:16:47阅读:

煮酒论英雄后面的故事(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贾逵篇(尾声))

三国良将系列之贾逵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一篇讲到,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率兵巡视南部各地,任命贾逵为豫州刺史。在《魏略》中记载,贾逵对这个任命并不满意。

《魏略》载:魏略曰:逵为豫州。逵进曰:“臣守天门,出入六年,天门始开,而臣在外。唯殿下为兆民计,无违天人之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贾逵并非曹丕的嫡系人马。之前笔者多次提到,贾逵作为刚正不阿,凡事大局为重的人,是曹操特意安排留给曹丕使用的人才。这个时间已经是219年,距离曹操去世不到一年,也就是说贾逵与曹丕之前几乎没有交集。曹丕经营自己的小团体已有多年,以著名的“曹丕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为首的幕僚团体,加上夏侯尚、曹休、曹真为首的宗室力量,等着曹丕称帝以分食蛋糕的人已经太多。曹丕多半觉得,既然你贾逵加入我的阵营太晚,那就先忍忍吧,总要讲个先来后到,先去豫州再历练几年再说。

第二,贾逵过于耿直的性格。

贾逵虽然发牢骚,最后却说“唯殿下为兆民计,无违天人之望”,既是为之前的埋怨往回收一收,也向曹丕表达自己的忠心:“魏王您虽然对我不好,可我还是一心为您考虑,我是真的忠于您。”在曹丕继位魏王时,属于天下三分的局面刚成型不久,中原各地刚刚恢复大致的和平,所以许多州郡仍然没有恢复健全的管理体系,官员的纪律方面很松懈。

面对这种局面,怀着怨气赴任的贾逵对部下说道:“州这个概念,本意是皇帝特派的御史外出巡视各郡,奉诏书监察地方二千石以下官员的巡视区。所以刺史原本的职能是严格审查监督,而不能太过宽厚仁爱。如今地方官员法纪松弛,致使盗贼横行,州府知情却不纠察,天下都这样的话,还怎么能治理的好?”有位兵曹从事早先向前任豫州刺史请假,直到贾逵上任几个月后才回来,贾逵以请假超期为由将其撤职。以此为开端,贾逵在豫州全境展开大整顿,凡是监察出不法行为的官员,全部上奏朝廷予以罢免。曹丕见到贾逵的奏章,称赞道:“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啊!”这句话是在强调贾逵真正恢复了从前刺史应有的监察职能。曹丕以贾逵为典型布告天下,要求其他州郡都要向豫州学习,同时赐贾逵关内侯爵位。

豫州虽然地处中原,但其南部却与东吴接壤,所以战备工作也很重要。由于之前魏吴双方的冲突焦点都在荆州与扬州,豫州的战略地位相对较低。贾逵在严整吏治赢得民心后,又大力修整军备,要求军队严格执行巡逻任务,修缮兵器盔甲,加强防御力量,使东吴不敢来犯。

同时贾逵大兴水利,一面修造堤坝用作灌溉,一面凿通运河用作交通,人们将贾逵开凿的运河称作“贾侯渠”贾逵在豫州大刀阔斧的对吏治、民生、军备各方面进行施政,如此大动作必然会引起曹丕的注意,特别是贾逵自幼就被祖父传授兵法,有此伏笔,也该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了。

黄初三年,曹丕兵分三路伐吴。其中征东大将军曹休带领东路军进攻洞浦,贾逵带领豫州军队跟随出征。这也是贾逵第一次带兵作战,由于东路军还有张辽、臧霸等名将,所以初出茅庐的贾逵没有太详细的记载。对于这场洞口之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曹休、吕范、臧霸等人的篇章中翻阅,这里就不赘述了。

太和元年,即曹叡继位的第二年,贾逵封邑由二百户增加到四百户。

孙权在曹丕去世后就迅速进攻江夏、襄阳,均被击退。不死心的孙权又在这一年来到濡须口的东关巡视,向魏国发出强烈的威胁信号。

贾逵的豫州最南部距离长江也有四百多里,所以擅长水战的东吴几乎每次不是从西面的江夏,就是东面的庐江发动战争,夹在中间的豫州常常被遗忘。当时豫州军主力驻扎在汝南的项城,既然常年太平无事,汝南、弋阳等所谓的前线各郡也乐得清静,保境安民的压力并不大。反过来,离长江如此遥远的地方,也不被孙权视为威胁。

贾逵认为,正因为地处中间的豫州从来不能给东吴造成威胁,所以孙权才敢放心由东、西两个方向出兵。如果能从豫州建设一条平坦大道直通江边,将增加一个出兵方向,可以使孙权疲于奔命,最终攻取濡须口。雷厉风行的贾逵率兵移师潦口,向曹叡上疏陈述自己的建议,曹叡非常赞同。

通过贾逵在豫州边境的加强军备,使魏吴双在这个方向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这期间贾逵还取得了一些胜利,使得东吴将领张婴、王崇率众投降。可见尽管并非重点区域,但贾逵仍然兢兢业业,表现出对伐吴极大的热情。

贾逵与曹休太和二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向曹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请降,表示愿接应魏军进入鄱阳。曹叡批准了曹休的作战计划,于是仍然老套路兵分三路伐吴:曹休引主力大军十万从皖城南下,司马懿在西线进攻江陵,贾逵则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支部队向濡须口进军,大有趁周鲂投降之际一举灭吴的架势。

等到贾逵行军至五将山,曹休已经深入东吴腹地。这时朝廷内部有识之士向曹叡提醒,位于曹休上游的吴将朱然很可能会发动进攻,蒋济等人劝谏曹叡赶紧派兵支援曹休。

曹叡于是赶快下诏让司马懿停止前进,并传令贾逵改变路线与曹休会合。贾逵冷静分析认为,此次东吴如果诈降,必定冲着曹休而来,濡须口不会有重兵把守,东吴主力都用在围剿曹休的方向上。曹休孤军深入吴地,必定战败。于是贾逵率军水陆并进二百里,捉到一名东吴士兵进行盘问,得知曹休已经战败,被孙权在夹石截断后路,情况危急。

原来,曹休并没有上周鲂的骗局,他对东吴可能用诈降计已有充分考虑,但曹休太过刚愎自用,认为可以将计就计,凭借十万大军的兵力优势击败东吴。结果曹休因为轻敌被陆逊兵分三路在石亭伏击,折损士兵上万人,粮草辎重损失殆尽退往夹石困守。

听到这个消息的魏军诸将不知如何是好,打算等待后续增援部队到来再前进。

《三国志·贾逵传》载:逵曰:“…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贾逵当机立断决定进军救援,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毕竟总兵力上曹魏占优,曹休凭借人数优势还不至于瞬间崩溃,但士气低落、粮草尽失也使曹休的数万人马不能再支撑很久,必须迅速救援。贾逵命部队多路齐头并进,多设旌旗战鼓以壮声势,营造曹魏又一路大军杀至的景象。

吴军见状心中也很害怕,反正已经打了一场打胜仗,于是见好就收,撤走了包围圈。贾逵军队开进夹石,把自己部队的军粮分给曹休,这才使曹休数万士兵转危为安。

《三国志·贾逵传》载:及夹石之败,微逵,休军几无救也。

《魏略》载:逵恃心直,谓休曰:“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乃引军还。遂与休更相表奏,朝廷虽知逵直,犹以休为宗室任重,两无所非也。

贾逵直接怼了回去,带着自己的部队走了。之后贾逵与曹休互相上表皇帝告对方的状。一边贾逵是功臣,另一边曹休是大司马,弄得曹叡也很为难,只能压下来搁置一旁。

《魏书》载:休犹挟前意,欲以后期罪逵,逵终无言,时人益以此多逵。

石亭之战后不久,贾逵患上重病,仍不忘伐吴之事,留下了“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的遗言。贾逵五十五岁去世,谥号肃侯。同年,曹休也因石亭之战惨败羞愧不已而染上重病去世。

贾逵的一生非常传奇,做过县令、郡守、刺史都很得民心,被敌人关监狱、被主公关监狱,都能死里逃生。最后大器晚成地担任武将,在石亭之战力挽狂澜拯救了曹魏数万大军,终于印证了其祖父“汝大必为将率”的预言。

贾逵由于性格刚正不阿,一心为公而历来被视为曹魏重臣的典型,在《晋书》中甚至有司马懿梦到贾逵、王凌受惊吓去世的记载。如果说王凌因反对司马懿专权而死情有可原,贾逵跟司马懿并无交集且去世尚早,为何会跟王凌一并出现在司马懿的梦中?实际上《晋书》相关的记载本身可信度就非常低,凡是灵异、祥瑞等等大家当故事读读就好,不必当真。重点在于贾逵会被特别点名,这说明终曹魏一朝,贾逵的忠臣形象深入人心,世所公认。

贾充贾逵作为曹操钦点安排给曹丕的人才,后续竟然没能进入朝廷中央,始终守在豫州,可以说大材小用,没有得到与他关键时刻帮助曹丕继位的功劳匹配的地位。这一点笔者之前讲过,贾逵的性格值得钦佩,但个性太过强烈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得曹丕对贾逵的任用有所顾忌,不敢放在身边,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贾逵还有个非常有名的儿子贾充,他的德行与品格完全没有继承其父亲的优点,在帮助司马家篡权建立晋朝时可谓纲常尽失,甚至其临死时自己都觉得会得到坏的谥号,可见贾充做了多少坏事。当然,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详细介绍。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