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第三十四届金曲奖?为什么感觉最近十年金曲奖的歌曲好小众,大部分都没听过?封闭猎奇的专业性奖项,和内地音乐无关,但专业度拉满,对内地市场影响较小金曲奖,这个当年在2000年至2005年之间颇有社会影响力的歌曲奖项,曾经被称之为中国的音乐格莱美奖项,标榜着音乐工业最高审美规格和音乐艺术标准。但是在2005年之后,随着传统唱片行业的没落,滚石唱片公司的收入腰斩后,金曲奖就开始逐渐封闭。
金曲奖的颁奖标准之中最大的操控倾向就是:排外思维。一切非台湾本地的音乐人、歌手、制作人、编曲人,都很难获得专业性大奖。优先级是:台湾歌手>香港歌手>>>内地歌手;而且必须参考歌手本人对于内地音乐的态度,亲近内地音乐的歌手很难获得大奖,亲近TW市场的歌手更容易获得奖项。
除非以碾压姿态技压群雄,比如说常石磊给林忆莲制作的《盖亚》,获得最佳制作人,但实际上最佳制作人的分量也不是最大的。同时,金曲奖总是利用邓紫棋、林俊杰等人作为流量入口的噱头,却没有一次为邓紫棋等人颁发大奖,最有名的案例是,邓紫棋五项大奖提名,结果颗粒无收。
这种排外思维对于一个专业性音乐奖项而言,是非常严重的决策干扰,当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和好的利润作品同时放在眼前时,曾经的金曲奖会选择前者,当下的金曲奖会选择后者。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年来金曲奖的大奖总是给一些新人的缘由,因为新人意味着新的鲜血和势力利益产业链。
排外+将歌手视为热度工具人+资本乱入+政治乱入,就造成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没有大咖去参加。今年2023年的金曲奖参选人员,都是一些边角料人员:赵雷、郁可唯、刘伯辛等人。正统的音乐大咖邓紫棋这个级别都没有几个人。不去参加金曲奖是有历史缘由的:从2004年的王菲获奖时的言语就表明金曲奖这个奖在HK和内地本身就不是很光彩的奖项。
是周杰伦、王力宏、陶喆、王菲等顶级歌手成就了金曲奖,而不是金曲奖成就了他们从2023年的视角去观看金曲奖的发展历程,金曲奖最辉煌的几年,并不是金曲奖自身作得有多么好,也不是金曲奖对于模仿格莱美的专业性有多足,更不是行业发展的工业程度有多高,而是因为一个原因——创作音乐的歌手是顶级音乐制作人的数量很多,他们拥有自己的音乐思想,且正值生涯艺术巅峰期。
所以本质上,金曲奖这个奖项他并不是本质自己做的有多好,而恰逢人才济济的市场形势。当时给金曲奖提供新作品的大咖有王菲、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其中王菲在2004年谢幕,陶喆也开始减少作品,而周杰伦和王力宏两人则是成为了主力,2005年之后就开始断档,不过也有方大同的出现,直至2015年左右的邓紫棋横空出世,整体华语音乐的水准略有提高。
按照金曲奖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参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列表,用于来判断金曲奖是否拥有社会影响力的核心歌手:1:2001年最佳新人给了周杰伦,正确投资,把握音乐时代,社会影响力拉满。周杰伦和金曲奖双赢。
2:2004年最佳国语女歌手给了王菲,正确投资,王菲的亚洲势力成功被金曲奖引流,社会影响力依旧拉满,王菲和金曲奖双赢。
3:2013年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给了李荣浩,正确投资,李荣浩成为了第一个最佳新人的大陆歌手,李荣浩和金曲奖双赢。但后续几年,李荣浩消失在金曲奖。
对于一个专业性奖项而言,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独行思维,因为金曲奖的评委大部分都是年龄偏大的老一辈思维,他们对于新的事物的接触程度往往很低,而奖项越细也意味着含糊和复杂化,基本上评委的人数不会多,而且每年都是那几个人,那几个人的利益网会随着他们的判定奖项而诞生。
如此,非台湾本地的歌手基本上不在这些评委和投资企业的眼中,毕竟都是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利益。这就导致了李荣浩和邓紫棋这两个内地歌手主力音乐制作人,在金曲奖的社会影响力残缺。金曲奖并没有连接内地的想法。而打脸的是,不管你是新加坡人、还是马来西亚人、还是台湾省,还是HK歌手,最终都要看内地的市场。
金曲奖没落无影响力的死结:奖项和市场的割裂;音乐奖项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给非音乐人群提供审美指导。这种审美指导是长期长线的投入,变现渠道是让一个学生在多年以后拥有消费能力时,依旧愿意去为音乐付费的行动。本质上,音乐奖项存在意义就是——依附于当下的市场,给未来的音乐市场投资。
而金曲奖当下的做法,则是认为未来和当下的华语音乐市场都在TW本地,而不是在广大的内地,这就好比夜郎一样,自大无比。用乡镇思维来去想象国家级别的市场一样,导致未来的判断割裂。
所有的金曲奖获得者,他们要想拥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来内地发展,而金曲奖的排外思维又让大部分亲近内地的歌手很难获得奖项。如此就造成一个现象:1:金曲奖无法给歌手实质性的商业意义;2:歌手没有金曲奖也无关痛痒;3:歌手的稀有人才,TW当地的歌声有一定规模的传播度,必然会被金曲奖纳入,塞一个奖项,制造一副人才济济的模样。
总结一下就是:金曲奖的所谓专业度权重是在排外思维之后,必须先将内地音乐排除之后,再考虑歌曲的专业度。从专业审美而已,金曲奖的质量不低,但是不好听,无法和内地市场产生共鸣和商业效果,脱离了市场的音乐并无商业意义,只有单纯的猎奇意义。而TW市场和HK市场的体量过小,小到不如几个歌手的演唱会票房高,无法支撑歌手更多的利润点。
如此,内地市场还成为了大部分TW歌手就业的最终目的地。可是金曲奖依旧排斥内地,自然内地受众也不会惯着金曲奖的臭脾气,有他没他并无区别。
音乐奖项的意义,是优秀作品的输出,而不是固步自封的缺乏社会思考的自嗨;金曲奖作为一个奖项,核心意义一定要培养、发掘人才为主,人才是一切音乐的创造者,奖项仅仅是一个评判者。没有作品,你评判的再好都是无米之炊。一个奖项的权威与否,就在于他是否敢于大胆坚持艺术的原则,好的作品就应该去给予肯定,否则奖项设定的意义何在?
两头都糟糕,但起码金曲奖相对而言,要糟糕的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