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卷一水经注卷一河水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三成为昆仑丘:三级的土丘称为昆仑丘。成:级,层。
《昆仑说》:书名,不详。
太帝:天帝。
三级的土丘称为昆仑丘。《昆仑说》说:昆仑山有三级,最下一级叫做樊桐,又叫做板桐;第二级叫做玄圃,又叫做阆风;最上一级叫做层城,又叫做天庭,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步: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一步。
《山海经》说: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郭景纯以为向上两千五百多里。《淮南子》说:高一万一千里零一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
《山海经》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
惟:同“唯”,只有。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都:居住。焉:在那里。
恒:常,经常。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名。
冯逸之山:山名,不详。
河伯冯夷:河伯、冯夷是同一个人,指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冯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赐予他的封号。都居:居住。
沉:古代祭川泽叫沉,因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珪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礼:行祭礼。
玉果: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璇珠:美玉珠。金膏:传说道教中的仙药。
导:引导。西迈:向西行进。
八卦:《周易》中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
阶:基础,阶梯。
尧:传说中古帝陶唐氏之号。坛:筑坛祭祀。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在虞,故称虞舜。
朝宗:本来是指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周礼·春宫·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后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
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曾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有“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
释氏《西域记》:书名,不详。杨守敬认为是晋释道安的《西域志》。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渤海:即蒲昌海,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汉、唐时称为蒲昌海,又名盐泽。
积石山:即今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
陇西郡:秦朝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王莽时期改名为厌戎。因为此郡在陇之西,故名陇西。大致在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河关县:汉设晋废,治所不详,疑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羌中: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
考:考寻,考索。
咸:都。
重源潜发:这里是说黄河从蒲昌海潜流到积石山,又重新发源。
沦:进入,流入。
重野:地名,不详。
中国河:中原的河流。
宏壮:宏大壮阔。
尚美:比……更美。尚:通“上”,超越,超过。
峻极:高峻,高耸。
嵯峨:山高峻、耸立的样子。
似如:好像。比:合适。
《山海经》说:黄河入渤海,又出海外,向西北流入大禹所疏导的积石山。积石山在陇西郡河关县西南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我考证了许多书,都说河水发源于昆仑,潜流入地后重新冒出,到蒲昌又隐没了,然后再从内海中流出。所以《洛书》说:河水从昆仑发源,再从重野流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河水流经积石就成中原的河流了。所以成公子安《大河赋》说:总览百川的宏伟壮丽,没有任何河流可以比拟;在高峻的昆仑山底下潜流,又从耸立的积石山下重新发源。释氏《西域记》说:河水从蒲昌海开始,潜流于地下,向南到积石山才重新流出地面。然而《水经》把积石山放在葱岭、蒲昌海之上,这好像不合适,应在蒲昌海之下。
《水经注》以《河水》开卷,河水指的是黄河。上古的地名比后代简单,黄河就称“河”,长江就称“江”河流的通名早期称“水”,黄河称为“河水”,长江称为“江水”,直到《水经注》时代还是这样。到后来,“河”与“江”两个专名,也被人们当做河流的通名使用,如“永定河”“松花江”等等,现在的“黄河”,“黄”是专名,“河”是通名。“河”与“江”,原是黄河和长江的专名,后来成为一切河流的通名。
卷二水经注卷二河水敦煌索劢,字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敦煌: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
贰师将军:指李广利。酒泉: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酒泉市。
楼兰:古西域国名,处在汉代通往西域的南道上,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罗布泊西岸。屯田:利用戍卒、农民或者商人垦殖荒地。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子。
鄯善:西域古国名,即古楼兰国。其国都伊循城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境。龟兹:西域古国名,国都治今新疆库车县东皮郎旧城。
横断:横着截断。注滨河:古黄河水经过抒弥、且末诸国后,与且末河汇合,通称注滨河。
奋:涌起。激:激荡。
陵:翻越。冒:上腾。
王尊:字子戆,涿郡人,汉元帝时为益州刺史。
王霸:字元伯,颍川高阳人,汉元帝时为上谷太守、淮陵侯。
呼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
祷祀:有事祈求鬼神而祭祀。
被:握持。杖:枪棒。
鼓噪讙叫:擂鼓呐喊。
灌浸:灌溉。沃:肥沃。衍:低下而平坦的土地。
大:竭力。田:屯垦。
威:威名。服:使……慑服。
敦煌的索劢,字彦义,颇有才能,刺史毛奕上表请求让索劢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索劢造了白屋,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各千人,兴修水利,横着截断注滨河。截断河水之日,水势涌起,相互激荡,波涛上腾翻越堤岸。索劢厉声高叫道:王尊建立勇敢的节操,河堤就不溢水;王霸怀着精诚之心,呼沱因而不流。水的德行神异圣明,古往今来道理该都是一样的。索劢亲自祈祷,水势还未减弱,于是摆开阵势,手握枪棒,擂鼓呐喊,边刺边射,大战了三日,水势才减退。堤坝筑成后,灌溉范围扩展到很广的平原一带,当地胡人都以为他是神人。全力以赴耕种了三年,积聚了一百万多斤粮食,索劢的威名使外国慑服。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证,并间关入塞之始。自此,《经》当求实致也。河水重源,又发于西塞之外,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也。
蒲昌:即蒲昌海,今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
隐沦:潜流。
间关:曲曲折折。
《经》:即《水经》,当今学者认为是三国魏人所作的有关水道的专门著作,记载了当时我国境内的一百三十七道川流。实致:实际的事理。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来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
有证据表明,黄河在蒲昌海有一道潜流从这里开始,它曲曲折折地流入塞上。从这里起,《水经》应该探求实际的情况了。黄河之水有几个源头,又发源于西塞之外,从积石山重新流出。《山海经》说:积石山的下面有石门,黄河之水冲出石门向西流,这座山上,万物无所不有。《禹贡》所说的疏导黄河是从积石山开始的。
卷三水经注卷三河水北地:古郡名,相当于今陕西省铜川市濯州区、富平县地。
状:形状。
粲然:鲜明的样子。成著:形成。
大河又东北流经石崖山西边,距离石崖山北地有五百里,山上石头有天然花纹,都像虎、马的形状,非常鲜明,好像画的一样,所以也叫做画石山。
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东暨辽海,西并阴山,筑长城及开南越地,昼警夜作,民劳怨苦,故杨泉《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其冤痛如此矣。蒙恬临死曰:夫起临洮,属辽东,城堑万余里,不能不绝地脉,此固当死也。
临洮:秦长城的西端,治今甘肃省岷县。
暨:到。辽海:即辽东,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秦长城的东端。
并:挨着、依傍。
南越:古国名,在今湖南省南部、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
昼警夜作:白天警戒,夜晚劳作。警:警戒。作:劳作。
杨泉:晋朝人,字德渊,杂采秦汉诸子之说为《物理论》。
蒙恬:秦始皇时的大将。秦并天下,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属:连接、绵延。
举:养育、养活。
铺:可以用来喂养孩子的糖。
支拄:支撑。
堑:挖壕沟。
秦始皇三十三年,起于临洮,东到辽海,西依着阴山,建造了万里长城;又开发南越,日夜劳作苦干,百姓困乏怨苦,所以杨泉《物理记》说:秦始皇派蒙恬筑长城,死尸相互连接,绵延不断。民谣唱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百姓的痛若怨恨竟到了这种地步。蒙恬临死时说:从临洮开始,一直绵延到辽东,筑城掘壕一万多里,不能不把地脉弄断了,所以我本来就该死的。
《东观记》曰:郭伋,字细侯,为并州牧,前在州,素有恩德,老小相携道路,行部到西河美稷,数百小儿各骑竹马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曰:闻使君到,喜,故迎。伋谢而发去,诸儿复送郭外。问:使君何日还?伋计日告之。及还,先期一日,念小儿,即止野亭,须期至乃往。
《东观记》:即《太观汉记》,太汉官修的本朝纪传体史书,已亡佚。今本是后人辑佚之本,残缺甚多。
素:平时。
行部:巡行所管辖区域,考核政绩。美稷:汉县,属西河郡,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纳林村古城。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做马骑的竹竿。迎拜:迎接礼拜。
儿曹:儿辈。何自:为什么。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故:特地。
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的一道城墙。
还:回来。
期:约定。
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东观记》说:郭伋,字细侯,担任并州牧,以前在并州时,平时对百姓颇有恩德,老老少少在路上相携送迎,巡视到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骑着竹马来迎接礼拜,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大老远地跑来?小孩们答道:听说使君到来,十分高兴,特地来迎接。郭伋道谢后让他们回去,众小孩又送他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计算了一下日期,就告诉他们。回来时,比约定的日期早了一天,想到对小孩们说的话,就停在野亭,等到约定时间才前往。
赫连龙升七年,于是水之北,黑水之南,遣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筑大城,名曰统万城。蒸土加功。雉堞虽久,崇墉若新。
将作大匠:官名,执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梁公叱干阿利:阿利,是赫连勃勃的臣子。梁公:是赫连勃勃建大夏国后给阿利的封号。叱干:复姓。
蒸土:把土加热。加功:施工。
雉堞:城上的女墙。雉:古代计量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堞:城上的矮墙。
崇墉:高耸的城墙。墉:城墙。
赫连龙升七年,在这支水的北面,黑水的南边,派将作大匠梁公叱干阿利改筑大城,名叫统万城。施工时泥土都蒸过。女墙虽然很长久了,但高耸的城墙却仍和新的一样。
故言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然,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水肥亦所在有之,非止高奴县洧水也。
高奴县:古县名,秦置,治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
肥:油脂,这里指石油。然:同“燃”,燃烧。
《博物志》:西晋张华所著。酒泉: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酒泉市。
筥:圆形的竹筐。
著:放置。
凝膏:凝固的油脂。膏:油脂。
然:后来写作“燃”,燃烧。
膏:加油脂使润滑。水碓:东汉时期发明的利用水力冲击木轮舂米的器械。
所在:到处,处处。
所以说高奴县有洧水,油脂可以燃烧,水上有油脂,可以捞取使用。《博物志》说:酒泉延寿县南山有泉水流出,大如竹筐,注入地上成为沟,水中有油脂好像肉汁,取来放在容器里,开始时呈黄色,后来变成黑色,好像凝固的油脂,点着了非常明亮,简直和油脂没有两样,拿来润滑车具以及水碓缸效果极好,当地人称为石漆。水中油脂也是处处存在,不仅仅是高奴县的洧水中才有。
卷四水经注卷四河水《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
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
吕梁: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水间,主峰关帝山,位于方山县东,海拔2830米。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
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
高阜:高山。灭:淹没。
《穆天子传》: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在汲郡战国魏王古冢中出土的古书,书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记载。
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隥:登山的石级。
上口:入口处。
实:同“实”,是。巨阸:巨险。阸:险阻重地。
经始:开始。
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漱:冲刷,冲蚀。
夹岸:两岸。崇深:高峻深邃。
返捍:重叠捍护。返:通“反”,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
交冲:交相冲激。
素气:白色的水气。
崩:迸溅。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
悬流:这里指瀑布。
浑洪:浑浊的洪流。赑怒:形容气势壮大。
浚:通“骏”,疾速、疾驰。
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
《淮南子》说: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兰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征之隽句、中书之英谈。
宿:一向。工:擅长。
挹:酌,用瓢舀。
酝:酿造。酎: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
悬食:难解。朱谋认为“悬食”二字有脱误。枯枝之年:指秋冬之季。
排:打开。桑落之辰:桑叶落的时候。
醑:美酒。
滫浆:淘米水。
别调:另外一种风味。氛氲:香味很浓郁的样子。
佗:同“他”,别的,其他的。
薰:发出馨香。麝:麝香。越:飘散。
馨逸:飘逸的芳馨。
牵拂:牵挽提携。相招:邀请。
索郎:即桑落的反语。有拟人的意味。反语: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着反切,再倒着反切,成为另外两个字。顾:眷念。
籍征:书籍征求。征:征求,寻找。隽句:优美的语句。
中书:官名中书令之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多以名望之士担任。英谈:美谈。
左丘明《国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左丘明:相传为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国语》是否为其所作,至今尚无定论。
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在陕西省东部、华阴市南,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
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
荡:动摇,推荡。蹋:踢。
左丘明《国语》说:华岳原来是一座大山,阻挡着黄河,河水经过这里只得转一个大弯,河神巨灵,他手推脚踢,把华岳劈成两半,他的手印足迹至今还留在华岳的岩壁上。
戴延之:戴祚,字延之,东晋小说家,著有《从刘武王西征记》《洛阳记》,俱亡佚。
悚惕:恐惧。
石虎:羯族人,后赵石勒侄子,字季龙。石勒死后,称赵皇帝,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
嗟嗟:象声词,流水的声音。
善祥:吉祥的征兆。
铭:雕刻。
度量:即度量衡,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标准的统称。度:计量长短。量:计量容积。衡:计量轻重。
卫恒:晋卫瓘之子,字巨山,官至黄门郎,著名的书法家,作四体书势,并造散隶,著写《叙篆》。
阿房:即阿房宫,秦始皇时修建的宫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宫:宫殿名,汉高祖时建,为朝见的地方,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故城内。
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宫署,秦置。镌:凿,刻。膺:胸。
胜:力能担任,经得起。
《汉晋春秋》:晋习凿齿所著,五十四卷,《旧唐书·经籍志》有记载。
苻坚:氐族人,字永固。杀前秦皇帝苻健子苻生而登王位。于五胡中最为强盛。后与晋谢玄有著名的淝水之战。长安:古都城名,我国的七大古都之首,大致位于今陕西西安和咸阳附近的关中平原腹地。
故应:本来应该。踬:阻碍,牵绊。
宜:应当。屯:堵塞。
虢山:在今河南省陕县西。
卷五水经注卷五河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汳渠,上乃引乐浪人王景问水形便,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乃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以钱帛。后作堤,发卒数十万,诏景与将作谒者王吴治渠,筑堤防修堨,起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水门,更相回注,无复渗漏之患。明年渠成,帝亲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显名,王吴及诸从事者,皆增秩一等。
汳渠:古水名,自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接黄河,东南经今开封市南、民权县与商丘市北,复东南经今安徽省砀山县、萧县北,到江苏省徐州市北入泗水。
引:招引,召见。乐浪:古郡名,汉置,治今朝鲜平壤市。王景:东汉人,字仲通,汉明帝时治水有功。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风俗等。
将作谒者:官名,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
堨:遏水的土堰。
荥阳:古郡名,三国魏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
千乘:古县名,西汉置,在今山东省高青县。
商度:斟酌。
防遏:修建堤防和土堰。冲要:即“要冲”,处于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更相:交相,互相。回注:倒流,回流。
滨:接近,临近。郡国:郡和侯国。河堤员吏:管理河堤的官吏。
西京:古都名。西汉都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这里指代西汉时期。
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秩:官职。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商议治理汳渠的事情,明帝向乐浪人王景询问因地制宜的治水方法。王景陈述利弊,应答敏捷,明帝十分赏识,于是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后来筑堤,发动了几十万人,下令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一道治渠。建筑堤岸修筑水坝,从荥阳开始,东到千乘海口,计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斟酌地势,凿山开涧,在交通要道的形胜处修筑堤防和土堰,把淤塞处疏浚通畅,十里设一水门,使河水可交互回流,以调节水量,才不再有渗漏的祸患。次年渠成,明帝亲自巡查,下令沿河王侯属国及郡县都设置管理河堤的官吏,如西京旧制一样。王景因而扬名,王吴以及许多下属,都加官一等。
《风俗通》曰:河,播也,播为九河,自此始也。《禹贡》沇州:九河既道。谓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也,同为逆河。郑玄曰:下尾合曰逆河。言相迎受矣。
《风俗通》:一名《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主要收录有关古代历史、风俗礼仪、山河泽薮、怪异传闻等内容。
播:分散。九河:《尚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今已不能确指。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来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沇州:古“九州”之一,即兖州,古代指济水和黄河之间的地域。
郑玄: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人,自成学派,被后世称为“郑学”
《风俗通》说:河就是播,播为九河,就从此开始。《禹贡》“沇州”中记载:九河已经疏通,名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都是逆河。郑玄说:下尾汇合的叫逆河,是互相迎受的意思。
粤在汉世,河决金堤,涿郡王尊,自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决坏,尊躬率民吏,投沉白马,祈水神河伯,亲执圭璧,请身填堤,庐居其上,民吏皆走,尊立不动,而水波齐足而止。公私壮其勇节。
粤:发语词,不译。
金堤:今西起河南省卫辉市、滑县,经濮阳市、范县,山东省阳谷县,东至张秋镇东。有古金堤,相传宋时所筑,一说为东汉王景治河所修。
王尊:字子戆,涿郡人,汉元帝时为益州刺史。
徐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东汉治今山东省剡城县。
瓠子:古堤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
河伯:即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所用的玉器。
庐居:搭建草庐而居住。
在汉代,黄河在金堤决口,涿郡人王尊,从徐州刺史调任东郡太守,河水暴涨,泛滥到瓠子,金堤被冲塌,王尊亲自率领吏民,把白马投进河里,向河伯祈祷,又亲自捧着玉圭、玉璧,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填堤,搭建草棚,住在河边,吏民都逃跑了,独有王尊却站着不动,水波漫到他的脚上也就停止了。朝廷和百姓都十分称赞他勇敢的气节。
河水又东北流迳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东分济,亦曰济水受河也。然荥口石门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也。
四渎津: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南古黄河上。
济: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
荥口石门:杨守敬认为:此石门汉阳嘉三年立,在敖山东。
清水:济水自巨野泽北纳汶以下的别名。
江:水名,即长江。
黄河又向东北流经四渎津,津西侧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黄河向东流分出支流叫济,也说济水是由黄河给水的。然而荥口石门水断不通,才从这里流出向东北流去,经九里与清水汇合,就是以前的济渎。从黄河入济水,从济水入淮河,从淮河到长江,水道都相通,所以有“四渎”的名称。
漯水: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征君:征士的尊称,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伏生:汉时济南人,名胜,原秦博士,治《尚书》。
碑碣:坟墓前的刻石。碑:方形刻石。碣:圆形刻石。
经:经书。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
秦坑儒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因为儒生是古非今,在咸阳坑杀四百六十多人,史称“坑儒”
齐:古地区名,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鲁:古地区名,春秋时鲁国故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些地区为“鲁”
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常赐乘安车。
掌故:官名,汉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
这是《河水》的最后一篇,从洛阳一直写到黃河入海。洛阳以下有一小段尚属此河中游,以下就都是黄河下游,河道在《水经注》以前已经多次决口改道,以后又决徙多次。所以此篇所记叙的,只是黄河在北魏一个时期的概况,以后已有很大改变。
卷六《十三州志》曰: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其山重阜修岩,有草无木,泉源导于南麓之下,盖稚水濛流耳。又西南,夹岸连山,联峰接势。
《十三州志》:北凉时人阚骃所著。阚骃字玄阴,敦煌人。
武州:东魏置,治今山西省繁峙县东。燕京山:即管涔山,在今山西省宁武县西南。
阜:山。修:长,高。
导:发源。麓:山脚。
稚:小。濛:小雨的样子,引申有“小”义。
《十三州志》说:源出武州的燕京山。也就是管涔的别称。这座山峰峦重叠岩石很高大,只有杂草没有树木,泉源从南麓流出,只是小水细流罢了。再向西南,两岸连山,山峰绵延不断。
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山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隥萦行,若羊肠焉,故仓坂取名矣。汉永平中,治呼沱、石臼河。按司马彪《后汉郡国志》,常山南行唐县有石臼谷,盖资承呼沱之水,转山东之漕,自都虑至羊肠仓,将凭汾水以漕太原,用实秦、晋。苦役连年,转运所经,凡三百八十九隘,死者无算。拜邓训为谒者,监护水功。训隐括知其难立,具言肃宗,肃宗从之,全活数千人。和熹邓后之立,叔父陔以为训积善所致也。
屯农:犹屯田。
羊肠仓:东汉永平中在此屯田积粟而建造的粮仓,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
羊肠坂: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
晋阳: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石隥:石阶。萦:盘旋缠绕。
坂:山坡,斜坡。
呼沱: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石臼河:又叫行唐水,在今河北省保定市。
司马彪: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人,撰《续汉书》。《后汉郡国志》: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内容,五卷。今传世的范晔所撰《后汉书》中的“志”均为司马彪撰叙。
常山:古郡名,西汉置,今河北省正定县。南行唐县:本战国赵之南行唐邑,汉初割真定地置为县,今属河北省保定市。
资:蓄积。承:接纳。
漕:水道运输。
都虑:地名,不详。
汾水:水名,即汾河,源出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在河津县西入黄河。
秦:今陕西之地。晋:今山西之地。
无算:不计其数。
邓训:东汉邓禹之子,字平叔。谒者: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时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
监护:监督,监管。水功:兴修水利之事。
隐括:审度核查。
后来在这里屯垦,积聚粮食,称为羊肠仓。山上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阶弯曲盘绕,好像羊肠似的,所以粮仓和山坡都取这名字。东汉永平年间,浚治呼沱、石臼河。按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常山南行唐县有石臼谷,大概蓄纳呼沱河的水,转运山以东的谷物,从都虑到羊肠仓,将凭汾水运谷物到太原,用来供给秦、晋。水运所经河道,共有三百八十九个险隘,连年苦役,死的人不计其数。肃宗封邓训为谒者,监护河道。邓训审度核查后知道这条水道的艰难,详细报告肃宗,要求停止运输,肃宗听从了他的报告,使几千人免于死亡。和帝邓熹后立为皇后,叔父邓陔认为是邓训做了好事积善的结果。
冠爵津,汾津名也,在界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水左右悉结偏梁阁道,累石就路,萦带岩侧,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临绝涧,俗谓之为鲁般桥,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险也。
界休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偏梁阁道:即栈道。偏梁:临近水边的一头的木梁。
就:成。
萦带:缠绕。
戴:顶着。山阜:山。
鲁般:亦作“鲁班”,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工匠,姓公输,名班,后世尊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通古:整个古代。津隘:关津要隘。
在今:当今。地险:险要的地方。
冠爵津是汾水上的渡口名,在界休县的西南,俗称雀鼠谷。山谷有几十里深,道路非常狭隘艰险,水的左右都垒建着栈道,垒石成路,盘绕在山岩的一侧,有的离水一丈,有的高出五六尺,上顶高山,下临深涧,俗称鲁般桥,这是古代的险要渡口,在今天也算得上是险要的地方了。
其水又迳安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地理志》曰:盐池在安邑西南。许慎谓之盬。长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一十六里,从盐省古声。吕忱曰:夙沙初作煮海盐,河东盐池谓之盬。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淳,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惟山水暴至,雨澍潢潦奔泆,则盐池用耗。故公私共堨水径,防其淫滥,谓之盐水,亦谓之为堨水。《山海经》谓之盐贩之泽也。泽南面层山,天岩云秀,地谷渊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之曰径,南通上阳,北暨盐泽。池西又有一池,谓之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春秋·成公六年》,晋谋去故绛,大夫曰:郇、瑕,地沃饶近盬。服虔曰:土平有溉曰沃,盬,盐池也。土俗裂水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盐,即所谓咸鹾也,而味苦,号曰盐田,盐盬之名,始资是矣。本司盐都尉治,领兵千余人守之。周穆王、汉章帝并幸安邑而观盐池。故杜预曰:猗氏有盐池。后罢尉司,分猗氏、安邑,置县以守之。
安邑:古都邑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
《地理志》:班固《汉书》中的内容,两卷,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
从盐省古声:从盐省形,从古得声。省形,省略形声字意符的笔画。
夙沙:古部落名,在今山东省胶东地区,该部落的百姓讨伐其国君,而归顺神农炎帝。
澍:降雨。潢:积水池。潦:路上的积水。奔泆:奔流。
堨:修筑遏水的土堰。
云:高。秀:高耸。
曰径:似为“白径”,为中条山一条南北通道,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南十五里。
盐泽:在今山西省运城市。
猗氏:在今山西省临猗县南。
绛:古邑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服虔:东汉河南荥阳人,字子慎,汉灵帝时官至九江太守。
鹾:盐。
盐水又经安邑故城南边,又向西流注入盐池。《地理志》说:盐池在安邑西南。许慎称之为盬。盬长五十一里,宽七里,周围一百一十六里,从盐省形,古声。吕忱说:炎帝的诸侯夙沙氏最初发明煮海盐,河东的盐池称为盬。现在池水东西长七十里,南北宽十七里,水色清澈平静,很深但不流动。水中出产石盐,是自然形成的,早上采盐到晚上又结起来了,一点儿也不会减少。只有山洪暴发,大雨如注,池水暴涨奔流,盐池才会因之而消耗。所以官民都协力筑堤阻断水路,防止泛滥,所以称水为盐水,也称为堨水。《山海经》称为盐贩之泽。泽南对着层层的山峦,高岩耸立,山谷深深,两边巨石壁立,中间狭窄得不能通车,称为石门,小径从其中通出,称作白径,南到上阳,北达盐泽。池的西边还有一池,称为女盐泽,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的西边。《春秋》成公六年,晋谋划离开原来的绛邑,大夫说:郇、瑕,土地肥沃富饶,接近盬。服虔说:土平有水可以灌溉的称沃,盬,就是盐池。当地习惯分水来浸泡麻,把水分别灌满田野,畦中的水干后,泥土上就结出盐来,叫做咸鹾,但有苦味,号称盐田,盬的名称由此而来。本是司盐都尉的治所,领兵千余人镇守此地。周穆王、汉章帝都到过安邑来看盐池。所以杜预说:猗氏有盐池。后来撤销了尉司建制,分设猗氏、安邑两县来镇守此地。
卷七水经注卷七济水战国之世,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变姓名寓于陶,为朱公。以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之所交易也。治产致千金,富好行德,子孙修业,遂致巨万。故言富者,皆曰陶朱公也。
范蠡:春秋时期楚三户人,字少伯。辅佐越王勾践灭吴,报会稽之耻。后浮海适齐,治家产数千万,自号陶朱公。雪:洗刷,昭雪。会稽之耻:吴王夫差困勾践于会稽,勾践以美女宝器贿赂吴太宰嚭而免难。
陶: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
好:喜欢。行德:施行恩德。
巨万:极言数目之多。
战国时期,范蠡雪了会稽之耻,于是改名换姓居于陶,称为朱公。因为陶在天下的中央,能通达四方诸侯,货物都在这里交易。他经商得利,富有千金,很喜欢做好事,子孙继承发扬他的事业,就成为家财巨万的大富豪。所以人们谈富论贵时总会提到陶朱公。
济水在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在《水经注》中占了七、八两卷。《河水》篇中称“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水是中国古代的四条大河之一。经书《禹贡》说:“济、河惟兖州。”所以早在战国时代,济水在北方就是与黄河并列的大河。济水在古籍中有两种写法:《禹贡》《水经》等作“济水”,《职方》《汉书·地理志》等作“泲水”中国古籍都以《禹贡》为宗,所以对济水的记载,在当时就存在错误。《禹贡》说:“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垣县下说:“《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至武德入河。”《水经》承《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说法:“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晋郭璞对此的解释是:“泉源为沇,流去为济。”说明济水和沇水不过是异名同水而已,中国河流中,同一条河流有几种名称的很多,不足为怪。《禹贡》的前几句“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说明济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错就错在最后的“溢为荥”三字上面,所谓“溢为荥”,其实是黄河南岸的另一条支流,这条支流最后在今郑州西北形成一个湖泊,古称荥泽,它与从王屋山发源注入黄河的这条济水毫无关系,但由于《禹贡》的这一句“溢为荥”,后人就把另一条黄河南岸溢为荥泽的支流合起来作为同一条河流,称为济水。
卷八水经注卷八济水济水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地理风俗记》曰: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故县也。《山海经》曰:济水绝钜野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者也。又东北,河水枝津注之。《水经》以为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济,非济入河,又东北入海。郭景纯曰:济自荥阳至乐安博昌入海。今河竭,济水仍流不绝。《经》言入河,二说并失。然河水于济、漯之北,别流注海。今所辍流者,惟漯水耳。郭或以为济注之,即实非也。寻经脉水,不如《山经》之为密矣。
甲下邑:熊会贞认为在利津县东南。
琅槐县:古县名,西汉置,在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
《地理风俗记》:应劭所作。应劭:字仲远,东汉学者,汝南南顿人。
博昌: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
钜野: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枝津:支流。
郭景纯:郭璞,字景纯,东晋河东闻喜人,曾经注释的《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皆流传至今。
荥阳:古郡名,三国魏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乐安: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
漯: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
辍流:断流。辍:停止。
即实:依照实际情况。
寻:探究、寻求。脉:探察、寻察。
济水东北流至甲下邑的南边,东流经琅槐县故城的北边,《地理风俗记》说:博昌东北八十里处有琅槐乡,就是原来的县名。《山海经》说:济水穿过钜野注入渤海,注入齐国琅槐东北。又向东北流,有河水支流注入。《水经》以为注入大河,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是河水注入济水,而不是济水注入河水,又向东北流注入大海。郭景纯说:济水从荥阳至乐安博昌才入海。现在河水干涸了,而济水仍奔流不绝。《水经》说注入河水,也说错了。河水在济水、漯水的北边,分流注入大海。现在断流的只有漯水,郭景纯以为济水注入,依照实际并非如此。探究经书,寻察水流,不如《山经》来得周密。
卷九水经注卷九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白鹿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
清水: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条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的一段。
乘:凌越。
隍: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
结:聚集。禅栖:修禅隐居。
神心:神灵之心。妙远:高远。
效深:同深,等深。
清泠:清凉。洞观:清晰明澈。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边,是清水的发源地。上流承接各陂墉散流的水,汇积成一条河川。南流再向西南转弯,瀑布从岩上凌空飞泻而下,注入二十多丈的深壑,声如奔雷,震山动谷。深壑左右石壁层层叠叠,鸟兽也难以到临此地。溪谷中水花喷溅,雾气弥漫,一片迷蒙。峰岭上栖居着不少修禅隐逸之士,岩谷间常可见到些刹柱浮屠。在这样清幽绝俗的环境里,高洁的情怀就变得和神灵之心一样高远,仁智的天性也同高山流水一样博大渊深了,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这支水经历了深山幽谷千溪万涧,清泠明澈,所以称为清水。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漭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祭祀、医巫、风俗等。
淇水:即淇河,水名,在河南省。沮洳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
颓波:倾泻的水波。漰:水流激荡。
可减:大约。
磥砢:多而错杂的样子。
隍涧:沟壕溪涧。
倾澜:倾泻的大浪。漭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氛:这里指水汽。
暧:昏暗,幽暗。
《山海经》说:淇水出于沮洳山,山侧有瀑布奔流而下,冲激横山。这座山上合下开,山洞长度大约六七十步。巨石垒垒错杂,交积溪间,倾泻的泉水激腾浩荡,声势如同奔雷,浪花飞溅,水气氤氲,仿佛云雾,迷离幽暗。
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洹水:古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今名安阳河。
殷墟: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及其周围,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自奄迁都于此。
《竹书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洹水出山以后,东流经殷墟北边。《竹书纪年》说:盘庚即位,从奄迁到北蒙,叫做殷。
卷十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清漳水铜雀台:汉末建安十五年冬,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角。
石氏:这里指石虎,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
武直:禁卫宫殿的值班武士。宿卫:在宫禁中值宿守卫。
铜人:即铜翁仲。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出现在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像之,称为“翁仲”
《春秋古地》:杨守敬认为当是晋时人京相瑶的《春秋土地名》,三卷。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封陈王,谥号思,后世习称为陈思王,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严才:三国魏时人。其余不详。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
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诸侯国设相,称为相国,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
栋:脊檩,正梁。榱:椽子。
不虞:不测,意料不到的事。
峙:耸立,屹立。峥嵘:高峻。
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
层甍:高楼的屋脊。
祚:帝位。
漳水:水名,发源于山西省,流入卫河。祭陌: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
廷掾:县令的属吏。赋敛:征收赋税。
祝:祝祷。
从:使跟随,使侍从。
有顷:不久,一会儿。
白:禀告。
磬折:弯腰,表示谦恭。
豪长:乡豪里长。趣:前往。
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
浊漳水今称浊漳河,实际上是漳河上游河段的名称。此河从今山西省南部,南流经黎城、潞城、平顺等市县,至河南省林县附近汇合清漳河,称为漳河,全长不过200公里,是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一子牙河的上源。此篇中记及的如滏水、隅水、泜水等,也都是子牙河上游的支流。
卷十一水经注卷十一易水、滱水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濡水:即今源出河北省易县西北,东汇合南易水注入拒马河的北易水。樊於期馆: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
荆轲馆: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
田生:田光,战国燕处士,为太子丹谋划刺秦王政之事。
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披薄:弥漫。
触:到处。栖情:寄托情志。
濡水又东南流经樊於期馆西边,这是他把头交给荆轲的地方。濡水又东南流经荆轲馆北,从前太子丹采纳田光的意见,尊荆轲为上卿,在这里设馆安置他。这两个馆所在的城中,有曲涧清泉,高山茂林,轻风吹拂烟雾缥缈,到处都可寄托情怀,那些超脱红尘的人,尚且凭依旧居,寄情林木以畅怀。
阚骃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阚骃:北凉时人,字玄阴,敦煌人。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燕丹子》:《隋书·经籍志》“小说”部始著录,一卷。
素衣冠: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
为寿:祝寿,祝福,多指奉酒祝人长寿。
高渐离:战国燕人,善击筑。以筑扑秦王政,不中,被杀。筑:古弦乐器名,战国时流行。
和:和谐地跟着唱。
阚骃说: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中知此密谋的人,在易水上祭祀并饯行。《燕丹子》说:荆轲即将进入秦国,太子丹及知谋者,都白衣白冠送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奏慷慨壮烈之音时,送行者都怒发冲冠;再奏悲伤哀愁之曲时,大家热泪纵横。这事可能就发生在这里。
滱水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水出山西南大岭下,东北流出峡,峡右山侧,有祗洹精庐,飞陆陵山,丹盘虹梁,长津泛澜,萦带其下,东北流注于滱。滱水又屈而东合两岭溪水,水出恒山北阜,东北流历两岭间,北岭虽层陵云举,犹不若南峦峭秀。自水南步远峰,石隥逶迤,沿途九曲,历睇诸山,咸为劣矣。抑亦羊肠、邛崃之类者也。
滱水:今称唐河,是从山西省恒山山区发源的海河水系的较大支流,在今新安县境注入白洋淀,也是大清河的支流。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亦名常山关。
祗洹:梵言JetɑvɑnɑVihārɑ,舍卫国大臣须达长者以藏金向逝多太子购得园地,为释迦牟尼佛建此精舍。精庐:亦称精舍,即佛寺,塔庙,息心精练者所栖,故称。
飞陆:似为“飞陛”之讹,谓阁道阶除,凌空直上,不着地,故称飞陛。
虹梁:高架拱曲如彩虹一样的屋梁。
津:水流。泛澜:泛起波澜。
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
峭秀:高峻。
石隥:石阶。逶迤: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睇:看。
羊肠:一说羊肠山,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一说羊肠坂,在今山西省平顺县东南。
邛崃:山名,在今四川省西部,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大渡河以东。
滱水从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汇合,大岭水出自山西南的大岭下,向东北流出山峡,峡右山侧,有一座祗洹寺,阁道阶除,凌空直上,比山峰高耸;画栋雕梁,装饰得如同彩虹一般艳丽。一道长河泛着波澜,从下面流过,向东北流注入滱水。滱水又弯过东边汇合两岭溪水,两岭溪水出于恒山北阜,向东北流经两岭之间,北岭虽然高峰入云,还不如南峰耸立峻峭。从水南走上远峰,有弯弯曲曲的石级,沿途九大弯,看遍周围群峰,都显得逊色了。或者也像羊肠、邛崃一类高山。
易水今仍称易水,又名中易水,是海河支流拒马河的支流,不过是条长仅五十公里的小河。或许是因为其间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才小河而写成大篇。易水注入拒马河,而拒马河则是海河五大支流中的大清河支流。滱水今称唐河,是从山西省恒山山区发源的海河水系的较大支流。在今新安县境注入白洋淀,也是大清河的支流。
卷十二水经注卷十二圣水、巨马水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涞水:古水名,即今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小黉:似在今河北省涞水县周围。黉:古代的学校。
大黉:在今河北省涞水县。
霍原:晋燕国广阳人,字休明,山居积年,门徒数百。
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人。
广阳山:《日下旧闻考》引《名胜志》:原大房山南,晋霍原隐居处。
王浚:晋散骑常侍王沉之子,字彭祖,附贾后,与孙虑合谋害愍怀太子。
定:究竟。
涞水又北流经小黉东边,又东经大黉南边,这是霍原隐居教学的地方。徐广说:霍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被王浚所害,虽然相隔的时代久远,还有二黉的称呼。但没有碑石,不知道究竟是谁的居处。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
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
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逎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
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涿:今河北省涿州市。爰:助词,无义。阴:山北水南为阴。
翼:分列左右。
缠络:缠绕,环绕。墟圃:田园。
匪直:不只是,不仅仅。赡:丰富,充足。怀:怀念。
信:的确,实在。游神:游玩嬉娱。
巨马水又东流,有郦亭沟水注入。郦亭沟水上口在逎县东边,承接督亢沟水,向东南流,经紫渊东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东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东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卷十三水经注卷十三漯水桑干枝水又东流,长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
桑干枝水:今称黄水河,发源于山西省朔州市南,至应县西北入桑干河。
委:弯曲,曲折。
浦:这里指湖泊。
凫:野鸭。
黛甲素鳞:代指鱼鳖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
俯仰:本指低头和抬头,这里代指“观望”
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
寡:少。良木:美木。
桑干支水又东流,长河巨流,连通两湖泊,东湖西浦,一水相连,潭水极清且深,早晚有凫雁在湖上浮游,青甲白鳞潜游于水下。观望池潭,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
魏天兴二年,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破安昌诸殿,造太极殿,东、西堂及朝堂,夹建象魏,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二掖门,云龙、神虎、中华诸门,皆饰以观阁。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笔。堂南对白台,台甚高广,台基四周列壁,阁道自内而升,国之图箓秘籍,悉积其下。台西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也。其水夹御路,南流迳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建白楼,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也。后置大鼓于其上,晨昏伐以千椎,为城里诸门启闭之候,谓之戒晨鼓也。又南迳皇舅寺西,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浮图,其神图像皆合青石为之,加以金银火齐,众彩之上,炜炜有精光。又南迳永宁七级浮图西,其制甚妙,工在寡双。又南,远出郊郭,弱柳荫街,丝杨被浦,公私引裂,用周园溉,长塘曲池,所在布濩,故不可得而论也。一水南迳白登山西,服虔曰:“白登,台名也,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高城若丘陵矣。”今平城东十七里有台,即白登台也。台南对冈阜,即白登山也。
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称“阙”或“观”
观阁:楼阁。观:古代宫门外的双阙。
辩章郎:官名。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张僧达:人名,不详。蒋少游:北魏乐安博昌人,性机巧,颇能刻画。
直侍:侍从皇帝左右。直:当值。
赭:红褐色。绮:鲜艳,鲜明。
候:征候。
太师:古三公之最尊者,为辅佐国君之官。冯晋国:冯熙,字晋昌,北魏长乐信都人。
火齐:玫瑰宝珠。一说琉璃的别名。
永宁七级浮图:即永宁寺,故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被:覆盖。
用:以。周:周全,全备。
不可得而论:不能够说出来,这里指多得不可胜数。
服虔:东汉河南荥阳人,字子慎,汉灵帝时官至九江太守。
如淳:三国魏冯翊人,注《汉书》。
北魏天兴二年迁都于此,太和十六年,拆了安昌诸殿,建造了太极殿,东、西堂及朝堂,又造了宫门外一对观阙,乾元、中阳、端门、东西两掖门,以及云龙、神虎、中华诸门,都建了楼阁。东堂东接太和殿,殿的东阶下有一碑,是太和年间立的,石料是洛阳八风谷的黑石。太和殿的东北,接着紫宫寺,南面对承贤门,门的南面就是皇信堂,堂的四周,画着古代圣贤、忠臣、烈士的肖像,旁边刻有题词,这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的手笔。堂南对白台,白台非常高大宽广,台基四边都是石壁,有阁道从里面升上,国家的图书秘籍,都积聚在这下面。台西就是朱明阁,这是轮值官员出入所经之路。如浑水夹着御道,向南流经蓬台西边。北魏神瑞三年,又建造白楼,此楼很高,楼上又增建观榭,内外都刷上石粉,洁白照眼如挂了丝帛似的,红柱白墙,色泽鲜艳夺目,所以世人称为白楼。后来把大鼓放在楼上,清晨傍晚用千椎敲打,作为城内各门开关的讯号,称为戒晨鼓。如浑水又南流经皇舅寺西边,这是太师昌黎王冯晋国所造,有五层的宝塔,神像都用青石拼合而成,加以金、银、宝珠镶嵌,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又南流经永宁七级宝塔的西边,宝塔的规模设计都极巧妙,其精妙可说是举世无双的了。如浑水又向南,远远流出城郊,柳条荫街,杨枝拂波,公私都引用河水来灌溉四周的田园,到处长塘曲池,不可胜数。另一支水南流经白登山西边,服虔说:“白登是台名,离平城七里。”如淳说:“白登是平城旁边的高城,样子就像丘陵。”现在平城东边七十里有台,就是白登台。台南对着山冈,就是白登山。
石虎:羯族人,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邺城: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作:制作。工妙:精致巧妙。
穆罴:北魏人,与郦道元同时期,袭兄爵为宜都王。
蟠螭:盘绕的螭龙。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
平城县: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
恒州:即司州,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本置司州于平城,后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改司州为恒州。
成:层。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地。凡朝会、祭祀、赏庆、选士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神麚: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年号。
延:接待。霄客:仙客。
褫:毁掉。
阉人:宦官。钳耳庆时:王遇,字庆时,本名他恶,冯翊羌族人,后改姓钳耳,赐爵宕昌公。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缥碧:浅青色的碧玉。
准:依照。古制:古时的制度。
自下亦通谓之于延水矣。水侧有桑林,故时人亦谓是水为藂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见之,因以名焉。
于延水:在今山西省北部。
藂桑河:即于延水。
从这里以下也通称于延水了。水边有桑林,所以时人亦称这条河为藂桑河。这是因为北方少有桑树,看见这里有,就用它来命名了。
卷十四水经注卷十四湿余水、沽河、鲍邱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羇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
沮阳城:在今北京市昌平区东南。居庸: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
上谷:古郡名,战国燕置,治今河北省怀来县。
耿况:字侠游,东汉扶风茂陵人。
牖:窗户。扇扉:门。
候台:即烽火台,古代边境要地为守望报警而筑的高台。
轻功:轻易的劳作。举:成功。
山岫:山峦。层深:高深。
侧道:边沿的道路。褊狭:狭窄。褊:本指衣服小,引申为狭小,狭窄。
轨:车。
寒鸣:悲鸣。相和:相互应和。
羇官:久宦异乡的人。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居庸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处居庸县界内,所以关名也叫居庸。更始帝使者入上谷,耿况到居庸关迎接他,就是这关。湿余水源出关山,南流经故关之下,溪东岸有石室三层,石室的门窗都是石制的,原是故关的烽火台。南面原是绝谷,垒石筑成关口城墙,墙高壁峻,确非轻易劳作可成的工程。山峦层叠幽深,侧道狭隘,深林阻障,山路只能放得下一辆车子。朝朝暮暮鸟鸣兽啼,互相应和,在他乡当官或作客的人,听到这种声音,没有不悲伤忧愁的。
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张堪:字君游,东汉初南阳宛人。
附枝:枝杈。
麦秀两岐:一麦两穗,这在古代是吉瑞。麦秀:麦子秀发而未实。两岐:两支。
视事:掌管政事。
犯塞:侵犯边塞。
渔阳太守张堪在县里开垦稻田,教会百姓种植水稻,百姓因此而殷富。童谣唱道:“桑树多齐整,麦苗双穗生,张太守来当政,老百姓乐腾腾。”张堪在位八年,匈奴不敢来侵犯边塞。
高梁水:三国魏时开车箱渠,导漯水自今石景山南东接高梁水上源,又自今德胜门外分流东向至今通州区东注入潞河,亦称高梁水或高梁河。
武安:白起,战国秦将,事秦昭王,封武安君,坑赵降卒四十万人。
遏:通“塌”,堤坝,堤防。
并州:古州名,虞舜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
石笼:元代王祯《王氏农书》中有记载:用藤萝或木条编成,圈眼,大笼长二三丈,高四五尺,内装石块,用木桩钉住,接连绵延可用来抵御洪水奔浪。
乘:凌越,漫过。
谒者: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时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樊晨:人名,不详。
刻地:规定旱地。
渔阳:古郡名,治今北京市密云区。潞县:古县名,汉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
原隰:广平与低湿之地。底平:致功而平,言可耕种。
君:即刘靖。弘:即刘靖之子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骁骑将军、平乡侯:刘弘的官名。
追惟:追念,回想。
兴复:恢复,复兴。载利:运载优势。
襁负:用襁褓背负,指带着孩子。
《易》:亦称《周易》《易经》。占筮书。民忘其劳:出自《易经·兑卦》“彖传”
郑渠:亦称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而成。
追述:述说过去之事。成功:成就,功绩。
又东南流迳武列溪,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其水东合流入濡。
武列溪:亦称武列水,即今热河,有三源,合流入河北省承德市。
石挺:孤生独立的直棒形大石,即今河北省承德市一带的磬锤峰。
云举:高耸。
可:大约。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牧守:州和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弯张:拉开。弧矢:弓箭。
届:达到。崇标:高顶。
濡:即濡水,今称滦河,是一条全长近九百公里的独流入海的河流。
(三藏水)又向东南流经武列溪,称为武列水。武列水向东南经石挺下,石挺在层峦之上,孤石高耸,山崖险峻,约高百余仞。州牧、太守经过这里,叫本领高强的人,弯弓射箭,没有一个人能射到石挺的顶端。武列水向东流入濡水。
《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吼呼奋越,左右成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
《博物志》:西晋张华所著。
魏武:即曹操。狮子:猛兽名,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
格:杀。
吼呼:怒吼呼叫。奋越:奋力腾越。
超:跳跃。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博物志》说:曹操在马上突然碰到狮子,叫兵士去打死它,伤了许多人,曹操于是亲自率领卫队健儿几百人去打。狮子咆哮狂奔,左右皆惊。曹操忽然看见一只不知什么东西从树林中奔出,样子好像狸猫,跳上曹操的车轭,狮子快到时,此兽便跳到狮子头上,狮子就伏着不敢起来了。于是就把它杀死,得狮子而回。
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下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地方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蕃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循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朝鲜: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平壤市。
箕子:商纣的叔父,名胥馀,封子爵,国于箕。
禁:禁忌,法令。
满:指燕人卫满。当时中原多故,卫满起兵击败朝鲜,自立为王。
王险城:公元前2世纪古朝鲜的都城,在今朝鲜平壤市。
右渠:燕人卫满之孙,具体不详。
楼船将军:汉代将军名号之一。杨仆:西汉宜阳人,拜为楼船将军,封将梁侯。左将军:官名。荀彘:西汉太原广武人,元封三年为左将军击朝鲜。
高句丽:古国名。国治:国都所在地。
蕃使:外国使节。
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平壤市。
《地理志》:班固《汉书》中的内容,两卷,是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
增地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朝鲜平壤市。
朝鲜是旧时的箕子国。箕子教导百姓要正大光明地做人,耕织为生,忠实淳朴,规定了八条法律,百姓就不做犯法的事了,形成了讲礼的良好风俗。战国时,卫满做了国王,建都于王险城,土地方圆几千里,传到他孙子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派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伐右渠,在浿水打败了他,灭了箕子国。如果浿水东流,没有渡过浿水的道理,这地方是现在高句丽的国都,我访问过外国使臣,说高句丽城在浿水的北面。浿水西流经原乐浪郡朝鲜县,就是乐浪郡的治所,是汉武帝设置的。浿水再向西北流去。所以《地理志》说: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汉朝建立后,以为朝鲜太远,都沿着辽东老边境到浿水为界。查考古今所载,情况有差错,《水经》是误证了。
卷十五水经注卷十五洛水、伊水、瀍水、涧水洛水又东迳檀山南,其山四绝孤峙,山上有坞聚,俗谓之檀山坞。义熙中,刘公西入长安,舟师所届,次于洛阳,命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即舟遡流,穷览洛川,欲知水军可至之处。延之届此而返,竟不达其源也。
四绝:四面绝壁。孤峙:独自高耸。
坞聚:村落。
舟师:水军。届:至,到达。
参军:官名,东汉末置,有“参某某军事”之义,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戴延之:东晋小说家,名祚,字延之,江东人。府舍人:某府之舍人。舍人:官名,本宫内人之义,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虞道元:人名,不详。即舟:乘船。即:依凭。
竟:最终,终究。
洛水又东经檀山南面,檀山四面绝壁,一峰孤峙,山上有小山村,俗称檀山坞。东晋义熙年间,刘裕西入长安,水军驻扎在洛阳,命令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乘船逆流而上,走尽洛川,探寻水军可以到达的地方。戴延之到这里就回去了,最终没有到水源。
伊阙: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是洛阳乃至全国的著名胜迹,有龙门石窟坐落于此。
阙: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的鲁国的编年史。阙塞: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赵鞅:春秋晋人,即赵简子。女宽:春秋晋人,一名女叔宽。
镌:雕刻。轩:有窗的廊子或屋子。这里指石窟。
甍:屋脊。架:架设,构建。
达聪:通达听闻。语出《尚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
部:带领,率领。一说部署,布置。督邮:官名,汉置,郡的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辛曜:人名,不详。王琨:人名,不详。监作掾:监作的属吏。监作:负有监督制作之责的官吏。掾:官名,官府中辅佐官吏的通称。董猗:人名,不详。李褒:人名,不详。
此卷共有四条河流,其中瀍水和涧水都是洛水的小支流,此二水之所以能够立名入卷,因为它们都流经北魏首都洛阳的缘故,情况与前面漯水立卷一样。洛水是黄河中游的重要支流伊洛河的支流,今称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境华山的蓝田附近,东流进入今河南省,在偃师附近与伊河汇合,今称伊洛河,然后东北流注入黄河。伊水今称伊河,发源于河南省境内栾川县附近的伏牛山地,与洛河会合后称为伊洛河。
卷十六水经注卷十六榖水、甘水、漆水、滻水、沮水乾祭门:周王城的北门。
千金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堨:堤坝。
河南县: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
堰:作为堤坝。
王:指王梁,东汉渔阳人,字君严,从光武帝击王莽,官拜大司空、济南太守。张:指张纯,东汉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语林》:东晋人裴启所作的小说。裴启:字荣期。
广功:扩大工程。
漱啮:冲刷侵蚀。
无缘:不可能。
起作:开工,动工。
汝阴:古郡名,三国魏时置,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李矩:晋平阳人,字世回。
事业:这里指水利工程。
就:靠近,接近。
穀水又东,又结石梁,跨水制城,西梁也。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石季伦《金谷集叙》曰:余以元康七年,从太仆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备具。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穀。
石梁:石制的桥梁。
太白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太仆:官名,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牲畜之事。征虏将军:官名,东汉置。
别庐:别墅。河南:古县名,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金谷涧: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穀水又向东流,又砌筑了一座石桥,横跨水上,以阻水护城,称为西梁。穀水又东流,左边汇合金谷水。金谷水出于太白原,向东南流经金谷,称为金谷水。金谷水向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的故居。石崇《金谷诗集叙》中说:我在元康七年,随太仆出征为征虏将军,有别墅在河南界上的金谷涧中。那里有澄清的泉水、茂密的树林,各种果树、修竹、翠柏以及药草,应有尽有。金谷水又向东南流入穀水。
故《洛阳记》曰:陵云台西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者也。又东历大夏门下,故夏门也。陆机《与弟书》云:门有三层,高百尺,魏明帝造。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明帝所起景阳山,余基尚存。孙盛《魏春秋》曰:景初元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色大石于太行谷城之山,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已下,莫不展力。山之东,旧有九江。陆机《洛阳记》曰:九江直作圆水。水中作圆坛三破之,夹水得相迳通。《东京赋》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今也,山则块阜独立,江无复仿佛矣。穀水又东,枝分南入华林园,历疏圃南,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缁石为口,工作精密,犹不变古,璨焉如新。又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曲池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岩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飙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寔为神居矣。
《洛阳记》:杨守敬认为是杨龙骧所作。杨龙骧:人名,不详。
际:临近,靠近。
白石英:一种石英的矿石。紫石英:矿物萤石的矿石。
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历代名称稍别,职管各异。
九谷八溪:养鱼池,今不知所在。
秋兰:秋日的兰花。被:覆盖。
枝分:支流,分流。华林园:即芳林园,三国魏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
璨:鲜明发光。
射侯:箭靶。
阿阁: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
凫没:像野鸭一样浮沉。鸾举:像鸾鸟一样飞翔。
枉渚:弯曲的水池。渚:通“潴”,蓄水池。声溜:潺潺的瀑布。溜:瀑布。
微飙:微风。暂:突然,猝然。
寔:通“实”,的确,实在。神居:神仙居住之地。
所以《洛阳记》说:陵云台西边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就是这地方。又东经大夏门下,就是原来的夏门。陆机《与弟书》说:门有三层,高百尺,魏明帝所造。门内东侧,靠城有魏明帝所造的景阳山,余基还在。孙盛《魏春秋》说:景初元年,魏明帝更加增高宫殿,雕刻装饰观阁,从太行谷城山取白石英、紫石英及五色大石,在芳林园筑起景阳山,种下松竹草木,捕来禽兽充实其中。当时各种徭役极其兴盛,皇帝亲自掘土,率领三公以下群臣,人人出力。山东边,原有九江。陆机《洛阳记》说:九江凑聚成圆形水池,池中筑圆坛,又建三条堤道把池分为三块,与两岸相连。《东京赋》说: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铺满水面,秋兰长遍岸边。如今,山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高冈,江则再也看不出痕迹了。穀水又东流,支流向南流入华林园,经过菜园南边,园中古玉井,井栏都用珉玉做成,用黑石做井口,作工精密,虽年代久远,还没有改变古代的形状,色泽灿烂如新。又流经瑶华宫南边,过景阳山北边,山上有都亭,堂上砌方湖,湖中造有御座石。御座前建造蓬莱山,曲池接连着筵席,飞泉飘拂着席位,南面挂着箭靶,席位两边有高高的屏障。背山的堂上,石路崎岖,岩嶂险峻,亭台楼观高耸,山峦如缨带缠绕,游人在高阁中上下,从曲阶上出入,远望好像凫在水中浮沉,鸾在云中飞翔。堂中引水从岸上倾泻下来,形成飞瀑,奔流在曲渚间,水声潺潺不绝,竹柏遮蔽着层石,五彩斑斓的深草丛生在泉边,微风突然吹来,芳香飘溢到天空,这实在是神仙所居之地。
沮水东注郑渠。昔韩欲令秦无东伐,使水工郑国间秦凿泾引水,谓之郑渠。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邸瓠口,所谓瓠中也。《尔雅》以为周焦获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亦秦之利。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皆亩一钟,关中沃野,无复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命曰郑渠。
沮水:今称沮河,即今陕西省富平县一带的石川河,是渭河的支流。郑渠:亦称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而成。
水工:治水工匠。郑国:战国韩人,为秦人修建水渠,后称为郑国渠。间:侦候,侦察。泾:水名,发源于宁夏,经甘肃、陕西流入渭河。
渠首:水渠的开端。上承:上接。中山: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境内。邸瓠口:即焦获泽,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并:依傍,沿着。
觉:被发现。
间:间谍。
注:引。填阏:淤泥。阏,通“淤”
泽卤:盐碱地。
钟:古时的容量单位,合六斛四斗。
沮水向东注入郑渠。从前韩国想使秦国不要东征,派水工郑国侦察秦国,凿泾河引水,称为郑渠。渠上口在中山西的邸瓠口承接泾水,就是瓠中。《尔雅》以为是周的焦获。此渠与北山相并,东流注入洛水,有三百多里长,原是用来灌溉的。工程进行中,被秦国发觉,秦国要杀掉郑国,郑国说:开始时我是来侦察秦国的,然而挖成此渠,对秦国却是大为有利的。于是最终让他完成这一工程,渠成,引用这种含有淤泥的水源,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产量每亩一钟,关中成为沃野,不再有荒年了,秦国也因此富强,终于并吞了诸侯,于是把这条渠命名为郑渠。
卷十七水经注卷十七渭水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迳首阳县西与别源合。水南出鸟鼠山渭水谷,《尚书·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
渭水:今称渭河,从今甘肃省发源流入陕西省而注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也是关中平原上的最大河流。首阳县:古县名,汉置,治今甘肃省渭源县东北。首阳山:在今甘肃省渭源县东南。
鸟鼠山:在今甘肃省渭源县西。
《尚书·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历来被奉为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
渭水发源于首阳县首阳山的渭首亭南谷,首阳山在鸟鼠山西北。首阳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叫渭源城,渭水就发源于这里。渭水由三个源头合流而成,东北流经首阳县西,又与另一个源头汇合。此水源出南面的鸟鼠山渭水谷,就是《尚书·禹贡》所说的渭水源出鸟鼠山。
瓦亭水又西南流,历僵人峡,路侧岩上有死人僵尸峦穴,故岫壑取名焉。释鞍就穴直上,可百余仞,石路逶迤,劣通单步。僵尸倚窟,枯骨尚全,惟无肤发而已。访其川居之士,云其乡中父老作童儿时,已闻其长旧传,此当是数百年骸矣。
瓦亭水:今名苦水河,源出宁夏海原县南,至甘肃省天水市北注入渭河。
僵人峡:在今甘肃省庄浪县。
峦穴:山洞,山穴。
岫壑:山谷。
释鞍:舍马不用,这里指下马。
逶迤: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劣:仅仅。单步:独行,这里指一个人。
长旧:长辈,老者。
瓦亭水又西南流经僵人峡,路旁岩上,山洞里有人死后成为僵尸,所以峡谷以僵人为名。下马一直朝山洞攀登约一百多仞,石径弯弯曲曲,勉强可容一人通行。僵尸倚着洞壁,尸骸还完好,只是没有皮肤头发而已。访问水边居民,说是乡中老人小时候就早已听到长辈说起了,那么僵尸当是数百年前的骸骨了。
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亮使昭乡人靳祥说之,不下,亮以数万攻昭千余人,以云梯、冲车、地道逼射昭;昭以火射连石拒之,亮不利而还。今汧水对亮城,是与昭相御处也。
郝昭:字伯道,三国魏太原人。陈仓城:故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靳祥:三国魏太原人,郝昭同乡人。说:劝说。
云梯: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冲车:古兵车名,用以冲城攻坚。地道:挖地下通道。逼射:逼迫进攻。
火射:火箭。连石:《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说,用绳子连接石磨。
汧水:古水名,即今陕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水。对亮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市。
魏明帝派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建成后,诸葛亮包围了此城。诸葛亮叫郝昭的老乡靳祥去游说他,但没有成功,于是就以几万的兵力去进攻郝昭的一千多人,用云梯、冲车、地道攻城,向城上放箭;郝昭则用火箭、用绳子连接石磨来抵抗,诸葛亮失利,就退兵而回。现在千水的对亮城,就是诸葛亮与郝昭对抗的地方。
卷十八水经注卷十八渭水渭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
温泉水:水出今陕西省眉县东。
太一山:即陕西省秦岭终南山。
杜彦达:人名,具体不详。
渭水又东流,有温泉水注入。温泉水发源于太一山,一泓清泉像开水似的沸腾翻涌。据杜彦达说:那泉水可治百病。泉水清澈,病就可治好;泉水混浊,治病就无效。
卷十九水经注卷十九渭水田溪水又北流,注于渭水也。县北有蒙茏渠,上承渭水于郿县,东迳武功县为成林渠;东迳县北,亦曰灵轵渠,《河渠书》以为引堵水。徐广曰:一作诸川是也。渭水又东迳槐里县故城南。县,古犬丘邑也,周懿王都之,秦以为废丘,亦曰舒丘。中平元年,灵帝封左中郎将皇甫嵩为侯国。县南对渭水,北背通渠。
田溪水:在今陕西省周至县附近。
郿县:故城在今陕西省眉县东。
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人。
槐里县:古县名,治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犬丘邑: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周懿王自镐徙都于此,秦更名废丘。亦称舒丘。
左中郎将:郎中令的属官。皇甫嵩:字义真,东汉安定朝那人,时号名将。侯国:侯爵的封地。
田溪水又北流,注入渭水。县北有蒙茏渠,上流在郿县承接渭水,东流经武功县,就是成林渠;东流经县北,又叫灵轵渠,《河渠书》以为是从堵水引过来的。徐广说,此渠又叫诸川。渭水又东流,经槐里县老城南。槐里县,就是古时的犬丘邑,周懿王曾建都于此,秦时称为废丘,又叫舒丘。东汉中平元年,灵帝将这地方封给左中郎将皇甫嵩为侯国。槐里县南对渭水,北靠通渠。
池水北迳鄗京东、秦阿房宫西。《史记》曰: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小,乃作朝宫于渭南,亦曰阿城也。始皇先作前殿阿房,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直抵南山。表山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度渭,属之咸阳,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关中记》曰: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庭中受十万人。其水又屈而迳其北,东北流注堨水陂。陂水北出,迳汉武帝建章宫东,于凤阙南,东注泬水。泬水又北迳凤阙东。《三辅黄图》曰:建章宫,汉武帝造,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其东凤阙,高七丈五尺,俗言贞女楼。非也。《汉武帝故事》云:阙高二十丈。《关中记》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有金凤在阙上,高丈余,故号凤阙也。故繁钦《建章凤阙赋》曰:秦汉规模,廓然毁泯,惟建章凤阙,岿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泬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一水北迳神明台东。《傅子·宫室》曰:上于建章中作神明台、井干楼,咸高五十余丈,皆作悬阁,辇道相属焉。《三辅黄图》曰:神明台在建章宫中,上有九室,今人谓之九子台。即实非也。泬水又迳渐台东。《汉武帝故事》曰:建章宫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渐台三十丈。渐,浸也,为池水所渐。一说星名也。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余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铸铜凤五丈,饰以黄金,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泬水又北流注渭,亦谓是水为潏水也。故吕忱曰:滴水出杜陵县《汉书音义》曰:潏,水声,而非水也。亦曰高都水。前汉之末,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泬水入长安城。故百姓歌之曰: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竟连五杜,土山渐台,像西白虎。即是水也。
周驰:四周绵延。驰:绵延。阁道:道路,阶梯。
表:以为标记。阙: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属:连接。
阁道:星名,共六颗。绝汉:横过天河。营室:星宿名,与天极隔着天河。
《汉武帝故事》:《隋书·经籍志》记载:二卷,未著撰者。
廓然:空旷的样子。毁泯:毁灭。
神明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井干楼:楼观名,像井干一样的楼观。井干:井上的栏杆,其形状或四角,或八角。
薄:通“敷”,装饰,贴。
杜陵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王氏五侯:《汉书·元后传》记载:西汉成帝刘骜河平二年,皇上封舅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
五杜:《汉书·元后传》作“外杜”具体不详。
池水北流经鄗京东、秦阿房宫西。《史记》说:秦始皇三十五年,因咸阳人多,先王的宫殿小,于是在渭南建筑朝宫,也叫阿城。秦始皇先修建了前殿阿房宫,殿上可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四周绕以阁道,从殿里一直通到南山。在山巅建阙,从阿房宫修建复道跨过渭水,与咸阳相连,以咸阳模仿天极,阁道则表示跨过天汉,通到营室星。《关中记》说: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东西长一千步,南北宽三百步,庭中可容十万人。昆明池水又转向阿房宫北面流过,往东北流注于堨水陂。陂水从北面流出,经汉武帝建章宫东,在凤阙南往东注入泬水。泬水又北流经凤阙东。《三辅黄图》说:建章宫,汉武帝建,周围二十多里,宫内有成千上万的门窗,东边是凤阙,高七丈五尺,俗名贞女楼。这说得不对。《汉武帝故事》说:阙高二十丈。《关中记》说:建章宫的门阙,面对北道,上面有金凤,有一丈多高,所以叫凤阙。繁钦《建章凤阙赋》说:秦汉时的规模,已荡然无存了,只有建章宫的凤阙,还独自屹立着,虽然不是象魏的规制,但也可算是一代壮伟的楼观了。泬水又北流,分为两条:一条东北流,一条北流经神明台东边。《傅子·宫室》中说:建章宫中筑了神明台、井干楼,高度都有五十多丈,上面都建了悬阁,下面有车路相通。《三辅黄图》说:神明台在建章宫里面,台上有九个房间,现在人们称为九子台。这是不对的。泬水又流经渐台东。《汉武帝故事》说:建章宫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渐台,高三十丈。渐,是浸的意思,就是说被池水所浸。还有一个说法,认为渐是星名。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多丈,中殿十二间,台阶都用玉砌成,铸了铜凤一只,高五丈,以黄金来装饰;楼屋上方的椽头上贴着玉璧,因此叫璧玉门。泬水又北流,注入渭水,泬水又名潏水。所以吕忱说:潏水发源于杜陵县。《汉书音义》说:潏是水声,并不是水名。又叫高都水。西汉末年,王氏五侯大规模开池建宅,把泬水引入长安城。所以老百姓歌唱道:五侯开始兴起,曲阳最为盛富,毁堤毁去高都,水流连结五杜,筑成土山、渐台,象征西方白虎。说的就是这条水。
渭水又东迳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阳也。秦离宫无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宣平门,王莽更名春王门正月亭,一曰东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门,即逄萌挂冠处也。第二门,本名清明门,一曰凯门,王莽更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亦曰藉田门。第三门,本名霸城门,王莽更名仁寿门无疆亭,民见门色青,又名青城门,或曰青绮门,亦曰青门。门外旧出好瓜,昔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此门,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是以阮籍《咏怀》云: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子母相钩带。指谓此门也。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第二门,本名安门,亦曰鼎路门,王莽更名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本名平门,又曰便门,王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一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王莽更名万秋门亿年亭,亦曰光华门也。第二门,本名直门,王莽更名直道门端路亭,故龙楼门也。张晏曰:门楼有铜龙。《三辅黄图》曰:长安西出第二门。即此门也。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亦曰突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本名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曰:横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门在渭北。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军于此,备匈奴。又有通门、亥门也。第二门,本名厨门,又曰朝门,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一曰高门。苏林曰:高门,长安城北门也。其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故名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第三门,本名杜门,亦曰利城门,王莽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其外有客舍,故民曰客舍门,又曰洛门也。凡此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入,为往来之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
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王莽:西汉王禁之孙,字巨君,弑平帝,篡皇位,国号新。常安: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逄萌挂冠:《后汉书》记载: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逄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广陵: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邵平: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畛:田间的边界。拒:通“距”,到。阡陌:田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子母:指大小不等的瓜。一说,子指瓜,母指瓜藤。相钩带:形容瓜一个连接一个,结得很多。
下杜城: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
应劭:字仲远,东汉学者,汝南南顿人。
杜陵: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聚落:都邑,村落。
武库:储藏兵器的仓库。
张晏:三国魏中山人,字子传,有《汉书音释》四十卷。
《三辅黄图》:撰者不详,主要记录汉代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畴等事。
如淳:三国魏冯翊人,注《汉书》。
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人。
孟康:三国魏广宗人,字公休,曾注《汉书》。
苏林:三国魏陈留外黄人,字孝友。
通逵:犹通途。逵:道路。九达:四通八达。
渭水又东流经长安城北,长安城于汉惠帝元年开始修筑,六年建成,这就是咸阳城。秦时的离宫并未建城,所以给它造城,王莽改名为常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从东边出城,北端第一门原名宣平门,王莽改名春王门正月亭,又名东都门,外城城门也叫东都门,就是逄萌挂冠弃官而去的地方。第二门原名清明门,又叫凯门,王莽改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又称藉田门。第三门原名霸城门,王莽改名为仁寿门无疆亭,人们看到城门是青色的,又叫青城门,或叫青绮门,又叫青门。旧时门外出产好瓜,从前广陵人邵平是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做了平民百姓,在这座城门外种瓜,瓜很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因此阮籍《咏怀诗》说: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子母相钩带。诗里说的就是此门。从南边出城,东端第一门原名覆盎门,王莽改名为永清门长茂亭。此门南边有下杜城,应劭说:下杜城就是旧时杜陵的下聚落,所以叫下杜门,又叫端门,北与长乐宫相望。第二门原名安门,又称鼎路门,王莽改名为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原名平门,又叫便门,王莽改名为信平门诚正亭,又叫西安门,北与未央宫相望。从西边出城,南端第一门原名章门,王莽改名为万秋门亿年亭,又叫光华门。第二门原名直门,王莽改名直道门端路亭,就是旧时的龙楼门。张宴说:门楼上有铜龙。《三辅黄图》说:这是长安西出第二门。说的就是此门。第三门原名西城门,又叫雍门,王莽改名为章义门著义亭,水从城北流入,有函里,人们称为函里门,又叫突门。从北边出城,西端第一门原名横门,王莽改名为霸都门左幽亭。如淳说:横,音光,所以叫光门。外城有都门、棘门。徐广说:棘门在渭北。孟康说:在长安北,是秦时的宫门。如淳说:《三辅黄图》说: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曾驻军于此,以防匈奴。又有通门、亥门。第二门原名厨门,又叫朝门,王莽改名为建子门广世亭,又叫高门。苏林说:高门是长安城北门。门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所以叫厨门。如淳说:现在叫广门。第三门原名杜门,又叫利城门,王莽改名为进和门临水亭。城门外有客舍,所以人们称为客舍门,又叫洛门。所有这些城门都有通衢大道相通,每座大开的城门各有三条大路穿过。修建大路时以大铁椎夯土,两边种植林木,左边出门,右边进门,往来有一定的路径,行人出入,有上行道和下行道的分别。
又东迳未央宫北。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皇、朱雀、鵷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北,即桂宫也,周十余里,内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迳通。
萧何:西汉沛人,荐韩信为大将,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为开国名相。
龙首山:古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旧城北。
樊川:潏水的支流,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南山:古山名,即秦岭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即:作为。
不假:不须。
玄武: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代指北方。
苍龙:古代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
阊阖:古宫门。
鵷鸾:凤凰。鵷、鸾,各是凤凰的一种。
天禄、石渠、麒麟:汉代阁名,为皇家藏书之所。
桂宫:宫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柏梁台: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长安故城内。
复道:上下两重通道,即空中通道。
渠水又东流,经未央宫北。高祖在关东时,命令萧何去兴建未央宫,萧何就开辟龙首山来营建这座宫殿。山长六十多里,山头府临渭水,山尾伸到樊川;山头高二十丈,山尾渐低,高五六丈;土壤呈红色,很坚硬,传说从前有黑龙从南山出来,去饮渭水,经过的路线沿山而形成遗迹。建宫依山为基,不须筑基,就已高出长安城之上了。北有玄武阙,就是北阙。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皇、朱雀、鵷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以北,就是桂宫,周围十多里,里面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从前有复道相通。
《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自今以后,可禁之。平顿首谢,因不见。推问陵傍,果有方石,可以为砺,吏卒常盗磨刀剑。霍光欲斩之,张安世曰:神道茫昧,不宜为法。乃止。
《汉武帝故事》:《隋书·经籍志》记载:二卷,未著撰者。
陵令:即守卫汉武帝的陵墓茂陵的官长。薛平:人名,具体不详。
顿首:磕头,旧时礼节之一。谢:谢罪。
砺:磨刀石。
盗:偷偷地。
霍光:汉霍去病异母弟,字子孟,受遗诏,辅佐幼主。
张安世:汉张汤之子,字子孺。
《汉武帝故事》说:武帝死后,曾显灵对陵令薛平说:我虽已失势,但到底还是你的君主,怎么可以让下吏兵卒之辈到我陵上来磨刀剑呢?从今以后,你要禁止他们。薛平叩头请罪,武帝忽然不见了。他去查问,果然陵墓旁边有一块方石,可以当磨石用,下吏兵卒常常偷偷地在那里磨刀剑。霍光想把那些人杀了,张安世说:神道之事幽渺难知,不宜作为执法的依据。于是才作罢。
厚葬:花重资营葬。
冢圹:坟墓。圹:墓穴。丽戎之山:即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南。
蓝田:即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丽戎之山实际上是蓝田山之北山。
锢:禁止,阻止。三泉: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旁行:遍行,到处。周回:周围。
四渎: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河、淮、济。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载各异。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
机:古代用机械发射的强弓。
人鱼膏:鲵鱼的膏脂。人鱼:即鲵鱼,俗称娃娃鱼。
周章:陈涉时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其余不详。
章邯:秦二世时官少府。陈涉兵起,二世使章邯发骊山徒拒之,击杀周章。御难:抵御灾难。
销:融化,消融。
卷二十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岩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阜之中,亦非为杰矣。
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丹水汉水:即西汉水,源出甘肃省天水市南嶓冢山。
秀举:高耸。
罗:罗列,广布。竞峙:争高。
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嶓冢:山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礼县之间。
岩固:险要而坚固。
垒:军营。
宿草:久植的荒草。
上邽:古县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
《开山图》:《隋书·经籍志》载;《遁甲开山图》三卷,荣氏撰,其余不详。
汉阳:故城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礼县一带。
蹊径:小路。逶迤: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汉水北面连绵不断的群山高耸突兀,广布的山峰竞相争高。祁山就在嶓冢山西约七十里处,山上有个小城,十分坚固险要,从前诸葛亮进攻祁山时,攻的就是这个小城。汉水流经小城南,城南三里处有诸葛亮军营的故址,周围全是茂盛的荒草,那大概是诸葛亮当年种植的,地点是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说:汉阳西南有祁山,山径曲折逶迤,山峰高峻,岩崖陡峭,是九州著名的险要之地,天下罕见的高山峻岭。可是此山只是置身于一群低丘中间,也就算不上很雄伟了。
《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辨东三十余里有峡,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濆溢,败坏城郭。诩使烧石,以醯灌之,石皆碎裂,因镌去焉,遂无泛溢之害。
虞诩:东汉陈国武平人,字升卿,一说定安。武都:古郡名,汉置,治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太守:古代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下辨:古县名,秦置,故城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
障塞:阻碍堵塞。
濆溢:喷涌漫溢。
醯:醋。
镌:凿。
《续汉书》说:虞诩任武都太守时,下辨东面三十多里处有一条山峡,白水在峡中流过,水中有一块巨石,阻塞了水流,每年春夏洪水泛滥,冲毁城墙。虞诩派人用火来烧巨石,再用醋浇注,巨石碎裂,然后把它凿掉,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泛滥之灾了。
虞诩为郡,漕谷布在沮,从沮县至下辨,山道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余万也。
漕:水运。
沮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东。下辨:古县名,秦置,治今甘肃省成县西北。
僦:租赁。
约:约定。自致:亲自送达。
按行:巡查,巡视。
翦:段熙仲认为《后汉书·虞诩传》作“烧石翦木”“剪”当为“翦”之异体,义为“除去”
虞诩任郡守时,要把沮县的粮食和布匹转运到下辨,从沮县到下辨,山路险峻难行,水道礁石密布,车船都不通行,用驴马驮运,运费高昂,能运到的只有五分之一。于是虞诩就在沮县领到租赁费,约定亲自送到,他就率领属吏和百姓,巡行督察,点燃木柴,烧裂水中礁石,这样开辟出一条漕运的水道,于是水运畅通,每年节省运费数以万计。他就把留作租赁的运费分给下属和百姓,每年达四十多万。
卷二十一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余以永平中蒙除鲁阳太守,会上台下列《山川图》,以方誌参差,遂令寻其源流。此等既非学徒,难以取悉,既在迳见,不容不述。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蒙柏谷,岩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西即卢氏界也。其水东北流迳太和城西,又东流迳其城北,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尹公度之所栖神处也。又东届尧山西岭下,水流两分,一水东迳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水出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故世人以名也。
余:我,郦道元自称。蒙:敬辞,承蒙,被。除:拜官。鲁阳太守:鲁阳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鲁阳:古郡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鲁山县。
方誌:有关地方风俗、物产、舆地等记载的书籍。誌:记载。参差:不一致。
此等:奉命探寻源流的人。学徒:学人,读书人。
取悉:获取全面情况。
迳见:经历亲见。
不容:不能。
汝水:古水名,今称汝河,淮河的支流。鲁阳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鲁山县。
岩鄣:岩石形成的阻障,这里指岩石。深高:高耸。
山岫:山峦。邃密:幽深浓密。
裁交:罕至。裁:稍微。交:交错。
卢氏: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卢氏县。
筠:竹子。交荫:交互遮蔽。
尧山:在今河南省汝阳县西南。
滍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鲁山县、叶县境内的沙河。
我在永平年间受命出任鲁阳太守,上任时正逢上级官署要求各地列出《山川图》,因地方志说法各不相同,就命我们探寻诸水的源流。参加工作的既不是专家,就很难获得详尽正确的情况,本人既然亲自参加了实地考察,因而不得不作些具体说明。汝水发源于西面鲁阳县大盂山的蒙柏谷,那里重峦叠嶂,峡谷深幽,石径崎岖,人迹罕至,西边靠近卢氏县边界。汝水向东北流经太和城西,又东流经过城北,左右两岸青松成行,绿竹和翠柏枝叶相接,这是尹公度安息的地方。汝水又东流到尧山西岭下,分为两支,一支向东流经尧山南,叫滍水。就是《水经》里所说的:滍水发源于尧山。另一支向东北流,就是汝水,流经蒙柏谷,两边幽谷争深,山峰竞高,川流两岸都是密密层层的青松和茂盛的翠柏,浓荫覆盖着群山和水滨,因而人们称为蒙柏谷。
汝水:古水名,今称汝河,淮河的支流。下桑里: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东。
迤:延伸。横塘陂: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东。
壶丘城:古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东南。
陈:周朝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及安徽省亳州市一带。
慎水: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南。慎阳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正阳县北。上慎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
新息亭:在今河南省息县。
新息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息县。
遂乡:熊会贞认为当为“阳遂乡”在今河南省新蔡县。
《春秋外传》:即《国语》,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有人认为《左传》、《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左传》为传《春秋》之书,故称《国语》为《春秋外传》。
成周:指周公辅佐成王的兴盛时代。
荆蛮: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申:古国名,姜姓,周封伯夷之后于申,春秋时灭于楚,故址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吕:古国名,周代姜姓之国,后为楚所灭,故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或以为在河南省新蔡县南。
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因生以为姓。
新蔡: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新蔡县。缑氏: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偃师市南。李言:东汉灵帝时河南缑氏县人,新蔡县的县长。
司徒:官名,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训:即许训,东汉灵帝时人,字季师,平舆人。尚书:官名,战国时置,东汉时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袭:即闻人袭,东汉灵帝时人,姓闻人,名袭,字定卿,沛国人。
可:批准,应允。
坤:古以八卦定四方,西南方向为坤。
桐柏:山名,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南。淮川:即淮河,古四渎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
褒信:古县名,东汉置,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
吴城:故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
子西:楚平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死于白公之难。太子建:楚平王子。胜:楚平王孙,太子建子,号为白公。吴:古国名,传至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
汝水今称汝河,不过是淮河的一条小支流,却单独设置一卷。这里当然不能排除像卷十八《渭水》一样,是否在《水经注》全书亡佚了五卷以后的分析。但另一方面,古代的汝水与当今的汝河不同,当时是淮河的一条大支流。《水经》说此水“又东至原鹿县,南入于淮”,原鹿县在今安徽省阜南县西南。所以汝水确实是淮水当时的大支流。现在的汝河与《水经注》记载的汝水流路已不一致,现在的汝河已成为淮河支流颍河的支流,河流也分成两支,北汝河在今河南省商水县附近注入颍河,南汝河在今河南省新蔡县附近注入洪河,已经成为淮河的二级支流了。
卷二十二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洧水、潩水、潧水、渠水颍水又东,五渡水注之,其水导源崈高县东北太室东溪。县,汉武帝置,以奉太室山,俗谓之崧阳城。及春夏雨泛,水自山顶而迭相灌澍,崿流相承,为二十八浦也。旸旱辍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无敢澡盥其中,苟不如法,必数日不豫,是以行者惮之。山下大潭,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立石,高十余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其水东南迳阳城西,石溜萦委,溯者五涉,故亦谓之五渡水,东南流入颍水。
五渡水:古水名,因“溯者五涉”而得名,颍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迭相:相继。灌澍:灌注,倾泻。澍:通“注”,灌注。
崿:山崖。
浦:水流。
旸旱:晴朗干旱。旸:晴天。辍津:水流枯涸。
盥:洗手。
不豫:不舒适,得疾病。
缁素:僧徒和俗众。缁:黑衣,僧人穿黑衣,故称。
升陟:攀登。
阳城: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石溜:石泉。溜:水流。萦委:萦绕曲折。
颍水又东流,五渡水注入,五渡水发源于崈高县东北太室东溪。崈高县是汉武帝时为奉祀太室山而设置的,俗称崧阳城。每逢春夏多雨时,一股又一股的山水从山顶流泻而下,崖水和溪流相接,形成二十八浦。干旱季节山涧溪流断水,但石潭仍不干涸,过路行人游客在此歇息,只能舀点水喝罢了,没有人敢在潭水中洗澡或洗手,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个规矩,一定会有好几天不得安宁,因此行人都有点畏惧。山下有个大潭,周围数里,潭水清深洁净。水中有一块屹立的巨石,高十多丈,顶端非常平整,宽广二十来步,僧俗人士常划船到那里,爬到顶上,尽情地观赏水光山色,抒发幽远的情怀。五渡水东南流经阳城西,石涧萦回曲折,上行的人要过五次水,因此也叫五渡水,东南流,注入颍水。
东南流,迳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凋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
弘农太守:弘农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弘农:古郡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北。张伯雅:名德,字伯雅,河南密人。
茔域:坟地。
隅阿相降:这里指隅与阿相互承接。隅:角。阿:即四阿,棺椁四边的檐雷,以使水从四面流下。相降:即相承,相互承接。
阴:山北水南为阴。
庚门:西门。庚:在古代五方中属西。表:竖立。
夹对:两边对立。
丑地:熊会贞认为丑土属中央。
蟾蠩:通称癞蛤蟆。
石隍:石涧。承溜:承接水流。
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出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水向东南流,经过弘农太守张伯雅墓旁,墓地四周是石块砌的围墙,沿山坡迤逦而下,隅与阿相互承接,坐落在绥水南面。西门树立有两座石阙,阙下夹道对列着两只石兽。墓前有石庙,排着三块石碑,碑上的题字是:德字伯雅,河南密县人。碑旁立着两座石人,还有几根石柱和一些石兽。从前引了绥水南流进入墓园,蓄水造成池沼,池在墓园中央,池上有石雕蛤蟆吐水,泻入石池中。池沼南面,又建了石楼、石庙,前面两旁排列着一些石兽,但因年代久远,物换星移,差不多都凋零毁坏完了。不义而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尚且像浮云一样看不起,更何况这些东西呢!杨王孙裸葬,皇甫士安以竹席裹尸,这可真说是旷达了。
今县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有礼。人有认其马者,茂与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遂挽车而去,后马主得马,谢而还之。任汉黄门郎,迁密令,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蝗不入境,百姓为之立祠,享祀不辍矣。
密令:密县的县令。密: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新密市东南。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
挽:用手牵拉。
黄门郎:即黄门侍郎,属省内官员,常随侍君主左右。
享祀:祭祀。享:通“飨”,祭祀,祭献。
渠水自河与济乱流,东迳荥泽北,东南分济,历中牟县之圃田泽,北与阳武分水。泽多麻黄草,故《述征记》曰:践县境便睹斯卉,穷则知踰界。今虽不能,然谅亦非谬。《》所谓东有圃草也。皇武子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径通,渊潭相接。各有名焉:有大渐、小渐、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散吓、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蜜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小缩、伯丘、大盖、牛眼等。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故《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
渠水:淮河的支流。或称“渠”,或称“渠沙水”济:古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乱流:水流交汇,合流。
荥泽:古湖名,在今河南省浚县西。
中牟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中牟县。圃田泽:古泽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
阳武: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原阳县。
麻黄草:亦称草麻、麻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述征记》:晋人郭缘生撰。
践:进入。卉:草。
穷:尽,无。踰:同“逾”,越过。
谅:的确,确实。非谬:不误。
东有圃草:出自《诗经·小雅·车攻》。
长城:为魏、韩所修筑,自卷县至阳武县为魏所筑,自阳武至密为韩所筑。
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
佩:这里是比喻,把“渠水”比作装饰品佩带在“圃田泽”中,引申有“连接”义。
浦:水流。
《竹书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渠水出自河水,与济水乱流,东流经荥泽北,东南流,从济水分支而出,流经中牟县的圃田泽,与北面的阳武县以水为分界。泽中多麻黄草,所以《述征记》说:一踏入县境,到处可以看见这种草,待到这种草不见了,就知道过了县界了。今天虽然不能按此来分,但想来这话确实不是乱说的。《诗经》里说的东有圃草,就指的是这种麻黄草。皇武子说:郑国有原圃,正像秦国有具囿一样。圃田泽在中牟县西,西界长城,东到官渡,北连渠水,东西约四十里,南北约二十里,泽中有沙冈,上下有二十四浦,河渠相通,深潭相接。各浦都有名称:有大渐、小渐、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散吓、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蜜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小缩、伯丘、大盖、牛眼等,浦水大涨就向北流注,渠水满溢就向南注入。所以《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十年,浦水在甫田入河水,又开凿大沟引流甫水。
汉和帝时,右扶风鲁恭,字仲康,以太尉掾迁中牟令,政专德化,不任刑罚,吏民敬信,蝗不入境。河南尹袁安疑不实,使部掾肥亲按行之,恭随亲行阡陌,坐桑树下,雉止其旁,有小儿。亲曰:儿何不击雉?曰:将雏。亲起曰:虫不入境,一异;化及鸟兽,二异;竖子怀仁,三异。久留非优贤,请还。是年嘉禾生县庭,安美其治,以状上之,征博士侍中。车驾每出,恭常陪乘,上顾问民政,无所隐讳,故能遗爱,自古祠享来今矣。
右扶风:汉三辅之一。西汉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拜中牟令。
太尉掾:太尉府中的属官。中牟令:中牟县令。中牟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河南省中牟县东。
河南尹:河南郡的主管官吏。河南:古郡名,汉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尹:官名,主管官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
部掾:颜师古曰:“所部之掾也。”即河南尹的属吏。肥亲:人名,具体不详。按行:巡查、巡视。
阡陌:田间交错的小路。
将雏:带领幼儿。将:领着。
竖子:孩童。
优贤:尊重贤人。优:优待,尊重。“非优贤”一作“但扰贤”
嘉禾:生长特殊的禾苗,如一茎三四穗等。古人以为吉祥的征兆。
美:赞美、赞扬。
博士:古代学官名,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后,博士有参与朝政的、有奉使出差的、有顾问应对的,但职掌偏重于治经教学。侍中:为加官,即在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
遗爱:留给后人值得怀念的品德和功绩。
祠享:立祠祭献。来今:现在、今天。
大梁城:古城名,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的鲁国的编年史。阳武: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原阳市。高阳乡:古代阳武县的乡村聚落。
大梁:战国魏都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梁伯:周朝的诸侯国梁的国君。嬴姓之国,属公、侯、伯、子、男五爵中的伯爵。
土功:指大兴土木之事。
新里: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魏惠王:战国魏武侯之子,名罃,自安邑徙治大梁,故亦称梁惠王。安邑:古邑名,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
《竹书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睢阳: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以在睢永之阳得名。
侯嬴:战国魏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信陵君驾车自迎为上客。抱关:守门、看门。
《续述征记》:晋人郭缘生撰。师旷:春秋晋国的乐师。
吹台: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
缅:尽。
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