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当年那个扶不起的“安乐县公”刘阿斗选择了兵不血刃投降曹魏。
其7子3女是否也像他一样,“安度晚年,乐不思蜀”呢。
作为亡国之君的后代,他们的下场究竟如何?
公元263年,距离234年诸葛亮五丈原身死转眼已过29年。
大将军司马昭派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却有一人反对投降,此人便是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更是刘禅唯一一个没有死在曹魏大军手上的儿子。
谯周及众大臣个个声泪俱下劝降父亲刘禅,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却踏步上殿,对父刘禅说道:“江山社稷存亡之际,刘氏子孙自当奋勇杀敌,拼死报国。”刘禅面露难色,望向诸臣。
是战是降,久久未决。
思索良久后,刘禅颤抖着肥胖的身躯走下大殿,扶起这个平时几乎被自己忽略的儿子,柔声说道:“吾儿英勇,朕心甚慰。然大势已去,勉力支撑只恐生灵涂炭。”不待刘谌继续劝诫,刘禅大袖一挥,泪声而言:“朕心已决,还望诸亲莫要再言。”眼见父亲如此软弱,刘谌内心十分寒心。
痛心疾首,夺门而出,奔至祖庙,对着祖父刘备及先祖灵位大哭不止。
“儿孙刘谌愧对祖先有辱先人,如今魏贼将至,孙一心拼死卫国,然人微言轻,遂只能以一己之力祭奠家国。
方不辱我刘氏血脉。”说话间便似下定决心般走出宗庙,快马回到北地王府。
此刻刘谌眼神冷漠,面若死灰,一身白衣素服,手持利剑径直向内殿走去。
奴仆无不为之惊惧,纷纷四下逃窜。
待见到妻子崔氏,心中已是万分愧疚,于是道:“是为夫对不住你,夫人且安心去了,夫随后便至。”不等一脸惊恐的崔氏问清缘由,便一剑封喉,将其斩杀,只留下满屋血气。
已是穷途末路的刘谌遂拖着血剑走到长子门前,见儿子正在小憩,想着以免徒增痛苦,于是趁其熟睡,也是一剑毙其命。
余下儿子皆死于其剑下后,他返回祖庙前,与先祖自述罪状后挥剑自刎。
刘禅听闻刘谌之死,五神聚散,惊恐至极。
遂命人将其厚葬。
北地王可以说是刘禅的儿子里性格最刚毅,死的最壮烈的一个。
与老爹刘禅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他的行为,我们不置可否,从家国大义来讲,确实是一个铁血忠义之士,但对于他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儿子来讲,他们连自己命运的选择权都没有,甚至一无所知就稀里糊涂赴死。
有句话叫: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像这等杀妻杀子再自杀的做法,忠勇之余未免颇显残暴。
而刘禅这个一向以昏庸软弱著称的皇帝,却不止生了这一个刚毅的儿子。
刘禅长子刘璿,系王贵人所生。
14岁立为太子,善弓马骑射,性情仁厚。
但被封为太子后的二十余年,作为蜀汉的二把手,他几乎只是循规蹈矩,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出彩的事情,为国为民,就像个小透明般的存在。
刘禅投降后,他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兵败后,姜维假意投降,准备与魏军将领钟会密谋推翻曹魏政权,趁机再度拥立刘氏江山。
也许是出于皇族的血性,也许是出于最后的不甘,此时他却站了出来,支持姜维背水一战。
刘璿站在军营外一处草坡上看着被魏军大败后,身负重伤衣不附体的蜀军将士,心内五味杂陈,对着旁边白发须眉却依然苦苦支撑的61岁老将姜维说到:“老将军辛苦了。”刚接到刘禅投降的消息,此时姜维也是心中万分悲悯,不知该说些什么。
想当年自己临危受命,凭一己之力苦苦支撑刘氏江山29年,奈何刘禅亲信宦官黄皓,昏聩误国,导致国力不济,更是留下“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遗憾。
如今兵临城下,眼看亡国在即。
心中想到当初诸葛亮的临终嘱托,更是万分伤感。
看着太子刘璿,随即下定决心般说道:“太子放心,即便老臣拼了最后一口气,也要尽全力保全刘氏江山,九泉之下亦能面对丞相。”二人望向远处,也不知死期将是何时,却又仿佛不甚在意。
次日,钟会部下叛变,将其劫杀于军中,姜维见大势已去,自刎而亡。
钟会死后,乱做一团的士兵纷纷从军营中冲入成都城中,在城内烧杀抢掠,此时正在城门口等待消息的刘璿亦被卷入混战中,只见一群士兵手持蜂拥而至,还未待刘璿问明缘由,便被砍死在乱刀之下。
城中妻儿尽数被杀。
作为刘禅长子的刘璿虽然强之末未能力挽狂澜,被乱军不慎杀害,但也总算不失男儿本色。
刘禅总共有7个儿子,除去262年就病死的三子河西王刘琮,杀死全家并自尽的狠人北地王刘谌,跟着姜维在前线被乱军杀死的太子刘璿以外,他还有4个儿子,分别是:二子安定王刘瑶,四子新平王刘瓒,六子新兴王刘恂,七子上党王刘虔。
相较于老大和老三,他们的结局看起来算是比较好的:他们都跟随父亲刘禅投降了曹魏。
并且举家被迁到了洛阳,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后,其余四子按照正常的发展路线,应该会皆在封地谨小慎微的安度余生。
虽然无权无势,但因为刘禅“缴械投降未做任何反抗”,后来也是诚心归顺未起任何风波,大概率是可以以投降者的身份在敌国平安到老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晋建国后不久291年便经历了八王之乱,朝政分崩离析,311年刘渊之子刘聪率军攻晋,将晋国主力军歼灭殆尽,太尉及各级官员均遭杀戮,晋怀帝被俘获,此一战役王公士民死伤十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那段黑暗的五胡乱华时期自此开始。
刘禅四子及其妻儿也在此混战中不幸被杀。
距离263年投降曹魏算起,儿子们也算是苟活了48年。
可以说他们是不幸的,也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
毕竟身为亡国之君的后代,国破家亡后还能被敌国以“吉祥物”的待遇圈养在封地,虽说不像当初当王子时候那么威风凛凛,但想来也是吃喝不愁,比一般百姓生活要好很多。
只是不曾想半个世纪后却又飞来横祸。
只能说这就是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的可悲之处吧。
刘禅共育有三女。
长女嫁于时年17岁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263年诸葛瞻带兵阻截邓艾大军,但因盲目自负,未听从尚书郎黄崇“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的建议,最终至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
大战来临之前,诸葛瞻无比悲愤的说道:“我诸葛瞻这一生,对外不能制衡姜维,对内没能铲除黄皓,上阵杀敌却又技不如人未能得胜,我还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世。”于是拾起刀剑带队冲入敌军阵营,无奈大势已去,看着尸横遍野的蜀军将士,诸葛瞻对儿子诸葛尚说:“我们父子二人受了国家如此多的恩惠,最终却未能除奸佞匡社稷,有何面目九泉之下再见先祖。”说罢便协同儿子战死沙场。
妻子刘氏听闻噩耗,望着满目疮痍,多年来虽然不多干预国事,但自嫁于夫君后,便对其爱国之心忠君之情大为动容,刘氏此时万念俱灰,想自己也是刘氏子孙,如今夫君儿子均战死沙场,岂有独活之理,于是将屋内跟随多年的侍女亲信托付给军中将领后,拔出长剑,自刎而亡。
刘禅次女嫁给了关羽之孙虎贲中郎将关统。
因当年关羽在战场上杀死庞会父亲庞德,虽关羽早已身死,但庞会却记恨在心。
于是趁大军攻入成都城内时,庞会带兵杀入关羽之孙关统的府邸,此时并未看见关统,只见关统之妻在仆人的保护下正往大门奔去。
庞会想起当年的杀父之仇,于是对着关统夫人说道:“所谓父债子偿,今日我定要杀你关家满门,替父报仇。”说罢举起大刀朝一脸惊恐的妇人坎了过去。
后更是直奔城中寻找关统踪影,待见到混乱中正在寻找太子刘璿的关统时,他长刀直入直取关统首级。
至此关羽之孙一家被灭。
刘禅三女嫁与蜀汉名臣费祎的儿子费恭,但其英年早逝,遂后世无甚记载,大概率也是死于破城之战。
从刘禅的子女后来的境遇来看,首先,除去病故和奋勇杀敌的三个儿子以及被女婿连累身死的女儿以外。
剩下的4个儿子,随着刘禅迁至洛阳后,苟且偷生度过48年,生活还算平顺。
只是后来没有想到连俘虏自己的晋国也被灭了。
这才导致了4子最终于311年永嘉之乱被杀。
至于将领,重臣之后几乎被司马昭斩杀殆尽。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只有胜败,所谓的投降派,不过是将自己的头颅暂寄在敌人的手里罢了。
所谓的安乐公,不过是祖先的基业,将士的鲜血,子孙的性命换来的蝇营狗苟。
死亡究竟有多可怕,可以让一个七尺男儿恬不知耻苟活于世,给的理由竟然是保全一干人等。
如若自身勤勉执政,亲贤臣远小人,早年昌盛基业,又何至于沦为鱼肉。
最后身后血流成河,自己和四个儿子还能有安享晚年的勇气。
此胸襟此气魄也着实让人叹服。
《三国志》—刘禅《三国演义》—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