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样的赞誉,在金庸小说群侠中是难得一见的。这样一个人物,自然要说一说。另一方面,陈近南本人智勇双全,深谙民族大义,成为当时最大反清地下组织的首领。
天地会的组织体系是典型的克里斯马体系,分12个堂口,在各省各地驻守,互相传递信息,准备和进行对满清政权的反抗活动。陈近南本人因为能力杰出,为人正直,是反清复明第一人,杀龟大会的盟主,相当于当时武林的盟主,在江湖地位极高。因此说“为人不识陈近南”云云,也不夸张。
在金庸小说群侠中是难得一见的。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其人呢?笔者查阅史料得知:历史上确有陈近南其人。
陈近南,本名陈永华。他是台湾郑氏王室的军师,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龙海角美人。其父陈鼎,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1644年中进士。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年),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后来,清军攻陷同安,陈鼎自缢。当时陈永华才十五六岁,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
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广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后来陈永华在建设台湾时,采取以“足民食”为起点的办法。他亲往各地,教军屯田,储备粮食;教民煮糖晒盐,以利民生;教匠烧砖,改善民居。同时划定行政区域,励行里甲互保,使民众安居乐业。衣食俱足后,又兴建台湾首座孔庙,奖励教化。同时规划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
陈近南作为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大名鼎鼎的天地会总舵主,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他的人生结局如何,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但是他的死因没几个人知道。
1664年,由于郑家兵败,此时的清朝已经势力庞大,反清复明的希望而已逐渐渺茫,于是,大家就都有了投降的心理。但陈近南坚决不投降,反复劝说郑家继续坚守台湾。这种情况下,1680年,陈近南遭受到了同僚的弹劾,被迫辞去官职后,导致最终郁闷而死。
在陈永华死后,刚开始是将他葬在了今天的台南县柳营乡,但后来清朝又把他的骸骨迁葬回福建泉州,所以,现存台湾的仅仅是空冢。但台湾民众为了感念他的德泽,设庙祭拜,这就是今日台湾府前路上的“永华宫”和“永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