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刘谌的历史评价(刘谌:身死祭蜀汉 国破留丹心)

时间:2024-01-20 15:32:40阅读:

刘谌的历史评价(刘谌:身死祭蜀汉 国破留丹心)

刘谌:身死祭蜀汉国破留丹心明洪武二十三年,蜀献王朱椿来到成都,全面修缮武侯祠,并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君臣合祀格局。同时,朱椿调整祠内塑像,除将关羽、张飞等蜀汉名将塑至祠中外,也将北地王刘谌陪祀庙内,立于刘备塑像旁。历代典籍中少有关于刘谌事迹的记述。刘谌塑像虽一直存于武侯祠刘备殿中,他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刘谌,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蜀汉景耀二年六月,刘谌受封北地王。

武侯祠中刘谌塑像刘禅共有七子,大多懦善,惟有刘谌自幼聪颖,英敏过人。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邓艾攻破蜀汉,刘禅听从谯周的劝说,意欲举国投降,刘谌坚决反对,提出“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不被听从。刘禅送出玉玺投降当天,刘谌来到昭烈庙前,先杀死妻子儿女,而后自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载:“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蜀汉亡国后,刘禅与其余五子皆举家东迁,定居洛阳,《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注引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瓒、谌、恂、璩六人。蜀败,谌自杀,余皆内徙。”惟刘谌不愿苟且偷生,选择以死抗议,与国家共存亡。刘谌强烈反对刘禅不作为,绝不降魏而悲壮自尽,成为蜀汉灭亡时的悲烈绝唱。

刘谌以身殉国的壮举受到世人尊崇,与他一起殉义的妻子也同样受到成都人的爱戴。相传,刘谌与妻子殉国后,蜀中百姓便在二人自尽的刘备家庙中供奉王妃崔氏,崔氏形象后与民间送子娘娘信仰重合,其庙被称为“娘娘庙”如今,成都西马道街仍有一座古娘娘庙,其中供奉王妃坐像,仪态端庄,像前神主牌位上书有大字“蜀汉北地王妃崔氏娘娘”

古娘娘庙中的崔氏塑像明清时期,人们将农历三月三日定为送子娘娘生辰,还形成了“送娘娘出嫁”的习俗。据清代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每到三月三日这天,成都的延庆寺及娘娘庙各处举办“娘娘会”“童子会”,其时演剧酬神,热闹非凡。活动举办者还会在神殿前抛掷若干个四五寸的男孩、女孩木雕,人们纷纷争抢,“抢得童者,即于是夜用鼓乐、旗伞、灯烛、火炮,将木童置于彩亭中,或作小儿抱持,送与亲戚中无子女者。”刘谌哭祖庙画像此后,又有改编自《三国演义》的川剧高腔《杀家告庙》、京剧《哭祖庙》、越剧《北地王》等经典唱段,音调高亢激越,感情悲愤壮烈,突出表现了刘谌在身死国灭的时刻,绝不投降屈服的高尚情操,广受人们欢迎。

热点知识推荐